河东郡及历任行政长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0:05 3

摘要:汉末领安邑、大阳、猗氏、解、蒲反、河北、左邑、汾阴、闻喜、濩泽、端氏、临汾、垣、皮氏、长修、平阳、襄陵、彘、杨、北屈、蒲子、绛、狐讘、骐二十四县。其中平阳、骐、绛此三县在汉末为侯国。

河东郡

河东郡,秦置,两汉三国因之,治安邑(今山西运城),属于司州(中央直辖)。

汉末领安邑、大阳、猗氏、解、蒲反、河北、左邑、汾阴、闻喜、濩泽、端氏、临汾、垣、皮氏、长修、平阳、襄陵、彘、杨、北屈、蒲子、绛、狐讘、骐二十四县。其中平阳、骐、绛此三县在汉末为侯国。

东汉司州地图

一、两汉时各县废置改易情况:

1.安邑县:河东首县,秦时已经有此县,吕后二年(前187年)又无,应为后期重置,时间不晚于太初二年(前103年)。

2.猗氏县:高帝八年(前199年)至景帝四年(前153年)为猗氏侯国(初封陈漱)。

3.解县:出土文献中吕后二年(前187年)有解陵,可能就是解县,更名时间不详。

4.汾阴县:高帝六年(前201年)为汾阴侯国(封周昌),后改封建平侯,复为汾阴县。

5.垣县: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至后元二年(前142年)为垣侯国(封匈奴降王 赐)。

6.平阳侯国:高帝六年(前201年)至征和二年(前91年);元寿二年(前1年)至居摄三年(8年)为平阳侯国,其余时间为平阳县。(初封曹参,元寿二年绍封)

7.绛侯国:高帝六年(前201年)至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元始二年(2年)至居摄三年(8年)为绛侯国,其余时间为绛县。(初封周勃,元始二年绍封)

8.长修县: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地封杜恬,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国除为县。

9.骐侯国:元鼎五年(前112年)置,至阳朔二年(前23年);元延元年(前12年)至居摄三年(8年)为骐侯国,其余时间为骐县。(初封驹几,元延元年绍封)

10.闻喜县:元鼎六年(前111年)置。

11.狐讘县:元封四年(前107年)置,至天汉二年(前99年)为狐讘侯国,其余时间为狐讘县。

12.端氏县:初属上党郡,后属河东郡,周振鹤先生认为在征和二年(前91年)来属。

13.河北县:置年不详,不晚于本始元年(前73年),本始元年(前73年)至地节二年(前68年)为博陆侯国别邑。后为县。

14.大阳、左邑二县:出土文献中吕后二年(前187年)无此两县,置年亦不详。

以下为河东郡曾领县邑:

1.高梁侯国:高帝十二年(前195年)置,以封郦疥,后改封武阳。

2.周阳侯国:文帝元年(前179年)置,封赵兼,属淮南国,二年(前178年)改属河东郡,文帝六年(前174年)国除。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又封田胜,元狩二年(前121年)国除。

3.岸头侯国: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封张次公,元狩元年(前122年)国除。

4.下摩侯国:元狩二年(前121年)置,封匈奴降王 呼毒尼,神爵三年(前59年)国除。

5.几侯国:元封四年(前107年)置,封朝鲜降人 张〈阝各〉,六年(前105年)国除。

二、两汉河东太守(郡守)

1、季布,楚人,汉河东首任太守。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

2、番係,九江人,西汉河东太守。元朔四年(前125年)出任,五年(前124年)离任。武帝時為河東太守。元朔五年代公孫弘為御史大夫。 上言作河東渠田 漕從山東西。歲百餘萬石。更底柱之限。敗亡甚多。而亦煩費。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

3、胜屠公。汉武帝时见任河东太守,自杀。《史记·酷吏列传》:“ 由後爲河東都尉,時與其守勝屠公相告言罪。”《史记·孝武本纪》:“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

4、褚广。汉武帝时见任河东太守。据《史记酷史列传》记载,河东褚氏的始祖是褚广,河东即现今山西运城、临汾。据山西洪洞褚氏资料显示,褚氏族人在河东居住已久,被尊为中华褚氏的大房。河南、青海等华中、西北地方的褚氏均声称是从山西迁出。

4、石?(名不详),河内郡温县人,丞相石庆子孙。天汉年间(前100年-前97年)见任河东太守,下吏诛死。

5、田延年,字子宾,冯翊阳陵人。元凤六年(前75年)离任。田延年,字子宾,先世徙居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被霍光重用,担任长史。又出为河东太守,选擢尹翁归等为手下,诛锄豪强。霍光等大臣罢黜九任帝刘贺时,田延年挺身而出,以功入为大司农。因修建昭帝刘弗陵墓圹,租赁民间车辆,贪污三千万钱被揭发。田广明等大臣为他说情,认为“春秋之义,以功覆过”,宣帝没有同意。田延年羞愧说道:“我何面目入牢狱!”遂手持利刃,徘徊等待。几天后,皇帝遣人通知田延年前往廷尉报到。田延年听到诏书来到,鼓声大作,自刎而死。

7、周堪,字少卿,齐人。元光元年(前43年)出任河东太守,元光四年(前40年)离任。

8、甄遵,字少公,京兆杜陵人,河东太守。建始二年(前31年)离任。

9、萧咸,字仲,京兆杜陵人。初为丞相史,举秀才出身,任汉畤县县令,升迁淮阳郡、泗水郡、张掖郡、弘农郡、河东郡的太守,所到之处,颇有政绩,多次增加俸禄和赏金。后来,因事免官,担任越骑校尉、护军都尉、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累官至大司农,在职位上去世。《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10、敬教。所任时间不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敬仲之后至秦有敬丕,丕生教,为河东太守,子孙因官家焉。裔孙韶,汉末为扬州刺史,生昌,封猗氏侯。昌生归。

11、杨宝(?),东汉河东太守

《后汉书·邓禹传》: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本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余乘。进围安邑,数月未能下。更始大将军樊参将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於解南,大破之,斩参首。於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复攻击禹,禹军不利,樊崇战死。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军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匡等皆弃军亡走,禹率轻骑急追,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疆,皆斩之,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腾数,遂定河东。

12、焦贶(会稽),《后汉书 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疏,书也。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

13、陈蕃的祖父,河东太守

《后汉书·卷六十六》: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年,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14、刘祐(?-169年),字伯祖,中山郡安国县(今河北省安国市)人。东汉大臣、名士。 少修操行,学习经传,起家本郡主簿。举孝廉出身,补任尚书郎,对答奏议,应对敏捷,授任城县令,凭借政绩卓著,出任扬州刺史,打击揭发权贵,平反冤假错案,历任河东太守、尚书令、河南尹、司隶校尉、大宗正、大司农。得罪中常侍苏康、管霸,乞归乡里,拜中散大夫,杜门绝迹 。汉灵帝即位后,太傅陈蕃辅政,拜河南尹。建宁二年(169年),罢官回乡,在家中去世。

15。左胜(河南平阴)

《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其后为大将军梁冀所辟,为陈损益求贤之策,冀不纳。举理剧,为皮氏长。会河东太守刘祜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

16、单安(河南洛阳)

《后汉书 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超弟安为河东太守,弟子匡为济阴太守,璜弟盛为河内太守,悺弟敏为陈留太守,瑗兄恭为沛相,皆为所在蠹害。

17、耿援(扶风茂陵)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显卒,子援嗣。尚桓帝妹长社公主,为河东太守。

《杨淮杨弼表记》故司隶校尉杨君,厥讳淮,字伯邳。举孝廉、尚书侍郎,上蔡、雒阳┘令,将军长史、任城、金城、河东、山阳太守。御史中丞,三为尚书,尚书令。┘司隶校尉,将作大匠,河南尹。伯邳从弟讳��,字颖伯,举孝廉,西鄂长,┘伯母忧,去官。复举孝廉,尚书侍郎,迁左丞,冀州刺史,大医令、下邳┘相。兄弟功德牟盛,当究三事,不幸早陨。国丧名臣,州里失覆。二君清┘廉,约身自守,俱大司隶孟文之元孙也。┘黄门同郡卞玉,字子珪,以熹平二年二月廿二日谒归过此,追述勒铭,故财表纪。┘

19、韩术(南阳堵阳)

《唐书》《宰相世系表》:韩氏出自姬姓,晋穆侯㵒少子——九世孙河东太守术,生河东太守纯,纯生魏司徒、南乡恭侯暨,六世孙延之,字显宗,后魏鲁阳侯。孙瑰,平凉太守、安定公,生恒州刺史演,演生褒。弓高侯颓当裔孙,寻后汉陇西太守,世居颍川,生司空棱,字伯师。其后,徙安定武安,后魏有常山太守、武安成侯耆,字黄耇,徙居九门。生茂,字元兴,尚书令、征南大将军、安定桓王,二子:备、均,均,字天德,定州刺史、安定康公,生晙,雅州都督,生仁泰。

20、韩纯。东汉河东太守

《唐书》:河东太守纯,四世孙安之,晋员外郎。二子:潜、恬,恬元菟太守,二子:都、偃,偃临江令,生后魏从事郎中,生播,字远游,徙昌黎棘城,二子:励、绍,绍字延宗,扬州别驾,二子:奕、冑。南乡恭侯暨,子孙其后徙阳夏。韩氏宰相四人:瑗、休、滉、弘。

21.孔彪(鲁国鲁人),东汉河东太守

《孔彪墓碑》君讳彪,字元上,孔子十九世之孙,颖川君之元子也。君少履天姿自然之正,帅礼不爽,好恶不愆。考衷度衷,修身践言。而归于德。望如父母————,顺如流水。迁下邳相,河东大守,举此□□,君子风也,未〔怒而〕惧,不令而从,云行雨施,□□┘大和,海内归公卿之任矣。劳而不〔伐〕,有实若虚,固执《谦》——〔永〕永无沂,与日月并。于嗟□□,┘于以慰灵。┘

22.史弼(陈留),东汉河东太守

《后汉书 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弼为政特挫抑强豪,其小民有罪,多所容贷。迁河东太守,被一切诏书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来断绝书属。属音之欲反。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并求假盐税,积日不得通。生乃说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诈作飞章下司隶,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闲,大言于道傍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卫风》也。荼,苦菜也。昔人刎颈,九死不恨。”刎,割也。

23.董卓(陇西临洮),汉末河东太守

《董卓传》: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董)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征拜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24.王邑(北地泥阳),汉末河东太守

《三国志 卷十三 魏书十三 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裴松之注引《魏略》:诏徵河东太守王邑。邑以天下未定,心不原徵,而吏民亦恋邑,郡掾卫固及中郎将范先等各诣繇求乞邑。而诏已拜杜畿为太守,畿已入界。繇不听先等,促邑交符。邑佩印绶,径从河北诣许自归。

25、郭援

(?-202年),东汉末年人物,钟繇之甥,袁尚所任命的河东郡太守。袁尚、曹操相争时,郭援与并州刺史高干等率众数万攻打河东,所向皆下,与钟繇相持于平阳,最终因轻敌冒进,在渡汾水时被钟繇、马超军击杀。

《三国志》:袁尚拒太祖於黎阳,遣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干及匈奴单于取平阳,发使西与关中诸将合从。司隶校尉锺繇遣既说将军马腾等,既为言利害,腾等从之。腾遣子超将兵万馀人,与繇会击干、援,大破之,斩援首。干及单于皆降。其后干复举并州反。河内张晟众万馀人无所属,寇崤、渑间,河东卫固、弘农张琰各起兵以应之。太祖以既为议郎,参繇军事,使西徵诸将马腾等,皆引兵会击晟等,破之。斩琰、固首,干奔荆州。封既武始亭侯。

26、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京兆杜氏。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将。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杜畿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荀彧将他举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曹丕受禅登基后,封杜畿为丰乐亭侯,官至尚书仆射。后在陶河试航时遇上大风沉没,杜畿淹死,享年六十二岁,曹丕为之涕泣,追赠太仆,谥号戴侯。

《三国志》: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肴、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四邻多变,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

27.环馀(?)

按《郑樵·通志》:汉有河东太守环馀。

28.赵俨(颍川阳翟)魏文帝时,黄初三年在任。(?——221年——222年——?)

《三国志 卷二十三 魏书二十三 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文帝即王位,为侍中。顷之,拜驸马都尉,领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黄初三年,赐爵关内侯。

29.任嘏(乐安博昌)。

《三国志 卷二十七 魏书二十七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昭先名嘏。别传曰:嘏,乐安博昌人。世为著姓,夙智性成,故乡人为之语曰:"蒋氏翁,任氏童。"父旐,字子旟,以至行称。汉末,黄巾贼起,天下饥荒,人民相食。寇到博昌,闻旐姓字,乃相谓曰:"宿闻任子旟,天下贤人也。今虽作贼,那可入其乡邪?"遂相帅而去。由是声闻远近,州郡并招举孝廉,历酸枣、祝阿令。嘏八岁丧母,号泣不绝声,自然之哀,同於成人,故幼以至性见称。年十四始学,疑不再问,三年中诵五经,皆究其义,兼包群言,无不综览,於时学者号之神童。遂遇荒乱,家贫卖鱼,会官税鱼,鱼贵数倍,嘏取直如常。又与人共买生口,各雇八匹。后生口家来赎,时价直六十匹。共买者欲随时价取赎,嘏自取本价八匹。共买者惭,亦还取本价。比居者擅耕嘏地数十亩种之,人以语嘏,嘏曰:"我自以借之耳。"耕者闻之,惭谢还地。及邑中争讼,皆诣嘏质之,然后意厌。其子弟有不顺者,父兄窃数之曰:"汝所行,岂可令任君知邪!"其礼教所化,率皆如此。会太祖创业,召海内至德,嘏应其举,为临菑侯庶子、相国东曹属、尚书郎。文帝时,为黄门侍郎。每纳忠言,辄手书怀本,自在禁省,归书不封。帝嘉其淑慎,累迁东郡、赵郡、河东太守,所在化行,有遗风馀教。嘏为人淳粹凯悌,虚己若不足,恭敬如有畏。其脩身履义,皆沈默潜行,不显其美,故时人少得称之。著书三十八篇,凡四万馀言。嘏卒后,故吏东郡程威、赵国刘固、河东上官崇等,录其事行及所著书奏之。诏下秘书,以贯群言。】

30.杜恕(京兆杜陵)魏齐王曹芳时,正始中,河东太守。

《三国志 卷十六 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出为弘农太守,数岁转赵相,以疾去官。起家为河东太守,岁余,迁淮北都督护军,复以疾去。恕所在,务存大体而已,其树惠爱,益得百姓欢心,不及于畿。顷之,拜御史中丞。恕在朝廷,以不得当世之和,故屡在外任。复出为幽州刺吏,加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时征北将军程喜屯蓟,尚书袁侃等戒恕曰:“程申伯处先帝之世,倾田国让于青州。足下今俱杖节,使共屯一城,宜深有以待之。”而恕不以为意。

31.贾穆,魏齐王曹芳时,嘉平中,河东太守。

《三国志 卷十一 魏书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至嘉平中,太守贾穆初之官,故过其庐。先见穆再拜。穆与语,不应;与食,不食。穆谓之曰:"国家使我来为卿作君,我食卿,卿不肯食,我与卿语,卿不应我,如是,我不中为卿作君,当去耳!"先乃曰:"宁有是邪?"遂不复语。其明年,大发卒将伐吴。有窃问先:"今讨吴何如?"先不肯应,而谬歌曰:"祝衄祝衄,非鱼非肉,更相追逐,本心为当杀牂羊,更杀其羖⺶历邪!"郡人不知其谓。会诸军败,好事者乃推其意,疑牂羊谓吴,羖⺶历谓魏,於是后人佥谓之隐者也。议郎河东董经特嘉异节,与先非故人,密往观之。经到,乃奋其白须,为如与之有旧者,谓曰:"阿先阔乎!念共避白波时不?"先熟视而不言。经素知其昔受武阳恩,因复曰:"念武阳不邪?"先乃曰:"已报之矣。"经又复挑欲与语,遂不肯复应。后岁馀病亡,时年八十九矣。

来源:森林里住了一只大龙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