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在的,这价格差异呀,就好像农民穿衣服那样,遵循着“看天穿衣”的道理。东北的玉米,水分含量高,运输费用也多,就像冬天人们穿上棉袄一样显得笨拙;而南方的饲料厂,却偏爱干粮,就如同夏天穿上短袖那样轻便舒适。再者呢各地的政策也各不相同,有些地方提供补贴,有些地方则
各位农民老乡们注意啦!
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太阳刚冒头就收到消息——玉米价格又坐上"过山车"了!
东北的老铁们,刚端起那早饭碗,就听闻隔壁村老张家,昨天卖的玉米,比今儿早上多赚了五毛钱,这心里啊,就如同被猫给抓了一般。
您别笑这玉米行情呢,就如同咱庄稼地里的天气那般,说变就变。今天咱就来唠一唠明白这价格波动的门道,保证能让您卖粮时心里有底,不抓瞎!
先看看今天各地报价(数据截至早上8点):北京朝阳区大洋路市场大宗价3.75元公斤,天津3.70元公斤,上海居然飙到5元公斤!
可再瞅瞅东北,黑龙江扶余市三井子园区才1.64元公斤,辽宁锦州港干粮2.26-2.29元公斤。
这南北价差,比咱村东头到西头的田埂还远!
最逗的是,甘肃定西的玉米价格,仅为2.05元每公斤,与上海相比,差价几乎快一倍了。这玉米为何还会划分出“三六九等”呢?
说实在的,这价格差异呀,就好像农民穿衣服那样,遵循着“看天穿衣”的道理。东北的玉米,水分含量高,运输费用也多,就像冬天人们穿上棉袄一样显得笨拙;而南方的饲料厂,却偏爱干粮,就如同夏天穿上短袖那样轻便舒适。再者呢各地的政策也各不相同,有些地方提供补贴,有些地方则启动收储措施,于是这价格自然就变化多端了。
第一,供需“打架”。全国玉米库存,看着挺多,但是饲料厂和深加工企业,就像饿狼,特别是生猪存栏量上去了,一天能吃掉多少玉米?再加上国际市场上,美国玉米价格,跌到成本线,咱进口量,蹭蹭涨国内粮商一看,有便宜货,自然压价收粮。
第二,天气在"捣乱"。东北春播之际,接连地下起雨来,地里的玉米苗,生长颇为缓慢,老乡们担忧会出现霉变,便急忙将其售出。粮商一看到货物增多,就毫不留情地压低价格。不过华北黄淮一带却遭遇干旱,玉米被晒得,一干二净,价格反而保持坚挺。
第三,政策正在“调弦”。中储粮近期在东北进行增储,一天能够收取7万吨玉米,这宛如往锅中增添柴火一般,市场的信心即刻便提升起来了。不过一旦进口配额收紧,南方港口的库存便告急,价格又得跳动两下。
短期看(五一到五月中旬),这价格或许还要,“蹦跶”两下。为何呢?粮商手中存货已然,不是太多了,深加工企业需为端午节,提前备好货,加之政策收储仍在,进一步加强,估计能再涨个,三几分钱。但需留意,五月底小麦即将,迎来收获,粮商或许会腾出仓库,进行抛售,价格难免,“滑滑梯”。
长期来看(年底前),玉米价格得看“三件套”:一是国家会不会继续收储;二是进口玉米到岸价;三是我们新玉米产量。听闻今年东北遭遇春旱,倘若真的减产,年底价格恐怕要冲至2.5元公斤。
①趁高价先出手那潮粮。现在南方的饲料厂抢着要干粮。在您家的地里,水分超18%的玉米赶紧卖掉!千万不要等它霉变了。去年李家沟的老王恰恰就遭遇了这样的亏,三亩地少卖了2000块钱。
②盯着政策风向标。中储粮“哪一天”突然在咱县“设立收购点”,那便是一个信号!赶紧联系“粮食贩子”,好货可不会等人。
③别跟风去囤粮啦。如今呢粮仓的租金每天都能涨上五毛钱呢,要是存上三个月,仅仅保管费就能够抵得上半亩地的收成啦,所以呀还不如把粮食卖了换成现钱,接下来去买化肥呢。
④加入合作社抱团。咱们村东头的老刘他们合作社,统一卖粮比单卖每斤多赚3分钱,还能集体议价。
说到政府作用,就像咱地头的电线杆子,看着不怎么起眼,不过一旦断电了,那可不行。中储粮去年收了1500万吨玉米,这便直接稳住了价格。如今国家又推行“保险期货”,咱种多少就能保多少,再也无需怕价格如坐过山车般忽上忽下。不过市场这只手更为灵活,粮商们天天都在紧盯着期货盘子,我们得学会看天气预报(即市场行情)。
展望下半年,政策上肯定要保供稳价。听说要给种粮大户发专项补贴,还要严查投机倒把之事。国际市场呢,巴西玉米丰收,但是运费涨得厉害,进口成本难以降下来。咱国内深加工企业在扩产,饲料厂也仍在扩大规模,需求只是在增加,并未减少。只要风调雨顺,年底价格有望稳定在2.3-2.5元公斤区间。
最后送老乡们一句话:种地看天;卖粮看势。今天要是您家玉米晒得干透,就趁早联系粮贩子;要是还潮乎乎的,那就等等政策收储。您要是在卖粮时碰到啥新鲜事,或者有啥难处,欢迎在评论区唠唠!咱们一起琢磨着应对这“玉米行情变奏曲”!
来源:农民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