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古装剧总听“封侯拜相”,看外国片常见“公爵伯爵”,乍一看还以为全世界贵族都是亲戚。但您细品:周天子分封的“公侯伯子男”,和欧洲贵族的“Duke、Marquess、Earl”真是一回事吗?这套让现代人傻傻分不清的爵位体系,究竟是文化输出还是进口货?
刷古装剧总听“封侯拜相”,看外国片常见“公爵伯爵”,乍一看还以为全世界贵族都是亲戚。但您细品:周天子分封的“公侯伯子男”,和欧洲贵族的“Duke、Marquess、Earl”真是一回事吗?这套让现代人傻傻分不清的爵位体系,究竟是文化输出还是进口货?
先说结论——中国“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比欧洲早生了两千岁!《礼记·王制》写得明明白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西周分封诸侯时,周公旦拿着这套标准给亲戚发“职称”:鲁国是侯爵,楚国混了个子爵,郑国则是伯爵。网友神评论:“这不就是古代版职称评审?周天子是HR总监。”
但欧洲贵族表示不服。他们的爵位体系到中世纪才成型,英国直到14世纪才凑齐“Duke(公爵)、Marquess(侯爵)、Earl(伯爵)、Viscount(子爵)、Baron(男爵)”五件套。最逗的是英文“Earl”(伯爵)原意是“部落首领”,和中文“伯”(兄弟排行老大)八竿子打不着。19世纪传教士翻译时强行对应,硬把两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拧成了“双胞胎”。
中国爵位制还有更硬核的操作。周朝给爵位配“编制”——公爵国土五百里,侯爵四百里,伯爵三百里,直接挂钩“年终奖”。秦始皇嫌麻烦,改成二十级军功爵,砍颗头升一级,比打游戏升级还刺激。曹操更绝,篡位前恢复五等爵收买人心,结果被儿子曹丕拿来给司马懿封侯,堪称“搬石砸脚”现场。
欧洲贵族也不遑多让。英国“公爵”最初专封皇室表亲,法国“侯爵”特指边境保安大队长。最离谱的是沙俄“男爵”,彼得大帝为搞钱直接卖爵位,暴发户交钱就能混个“Baron”头衔,气得老贵族大骂:“这男爵徽章上的纹章该绣钱袋子!”
紫禁城太庙里的青铜爵杯,和大英博物馆的贵族纹章盾牌,隔着玻璃柜上演着“爵位罗生门”。看似雷同的称谓背后,藏着农耕文明与封建采邑的天差地别:中国的“公侯伯子男”是宗法血缘的刻度尺,欧洲的爵位则是领主打架的战利品。下次听人说“中国爵位抄西方”,大可甩出《孟子》原文——咱老祖宗玩分封制时,欧洲贵族祖宗还在树上摘果子呢!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