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坏,为什么富人比穷人更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0:42 2

摘要:因为本来是《白毛女》里一个反派人物——穆仁智,地主恶霸黄世仁的狗腿子,地主欺压贫农的帮凶所说的话,却被不知不觉或心怀叵测地引用为正面语言。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样的言论让我颇为生气。

为什么呢?

因为本来是《白毛女》里一个反派人物——穆仁智,地主恶霸黄世仁的狗腿子,地主欺压贫农的帮凶所说的话,却被不知不觉或心怀叵测地引用为正面语言。

在歌剧里整句话是:穷生奸计,富长良心,都是钱闹的。可以理解善恶与金钱正相关,这是富人的狗腿子为主子辩护词,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的。

那么,站在穷人的角度来看呢?

一、财富因何而来?财富如何取得?

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外财即主要职业之外的收入,就是说按部就班、遵章守法大部分人都不会成为富人。

那么在私有制的社会中,丛林法则之下,与穷对立的富人如何由穷到富呢?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利用资本来获取剩余价值进而成为富人: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并为之注释: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 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我们可以看到,攫取和占有财富成为富人或者说上层人的渠道只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掌握政治权力——征税权和分配权;

一种是通过掌握经济权力——资本。

而创造财富的渠道只有一种:劳动。

周扒皮为什么不自己劳动?

但普通人只能依靠劳动为谋生手段,而富人也只能依靠普通人的劳动成为富人,只不过需要通过上述两种权力。如果富人只依靠自己的劳动,那也只能是个穷人。

上述两种权力的贪婪注定会不择手段——经济权力的贪婪被马克思非常深刻而形象地描画出来;政治权力的贪婪被朝代更迭所证实。

而围绕政治权力之争,“奸计”在这些人的作为面前简直是小儿科: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合谋篡改遗诏,将胡亥扶上皇位。胡亥在赵高的怂恿下,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和姐妹,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汉武帝晚年,因“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皇曾孙刘询幸免。

隋炀帝杨广为得太子之位,陷害长兄杨勇,继位后逼迫杨勇自尽,囚禁弟弟杨秀和杨谅,并诛杀他们的儿子。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并杀死了他们的儿子们。李世民继位后,太子李承乾因与魏王李泰争斗,发动叛乱失败后被贬为庶民。唐玄宗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赐死。

而为什么偏偏无视这些大恶,反而千方百计地指责穷人、赞美富人呢?

这就是奴性文化,为权贵上层者唱赞歌的走狗视角,以此讨得权贵者的欢心以获施舍。

二、不得已而为之——穷人的“奸计”

其一,为什么说大多数穷人的奸计被指斥为奸计,很容易看得出来?

因为如果穷人的奸计能够窃国,自然早已成为诸侯,而不至于因窃钩被诛;

其二,穷人之所以生出奸计,大多是被富人所逼。

如果没有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那么创造社会财富的穷人的劳动足以支撑穷人活下去,甚至很好地活下去。而就是因为在私有制下,通过上述两种权力的压榨,最终穷人不得不“奸计”横生,甚至拼死一搏。

例如为了反抗资本家的剥削,破坏工具、消极怠工、成立工会维权游行罢工等“奸计”便不自觉地使出来。

英国工人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

然而无论如何的使用“奸计”,都不足以使大多数穷人变成富人,而只能是与富人进行抗争,从自己所创造的全部财富中,分得一杯羹活下来。

而富人通过掌握两种权力,当然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制度和规则,将普通人牢牢地限定,以使他们丧失致富机会——否则富人越来富多,那么自己便会沦为普通人,便不成其为“上层”。

我们来看明末的富人们是如何玩的:

1、抗税

万历二十四年,明神宗为填补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的财政缺口,派遣矿监税使赴各地征税。这一政策在江南遭遇激烈抵抗:苏州织工葛贤率众暴动,打死税监孙隆的爪牙,史载“机户皆闭门罢织,万人持挺焚税署”(《明神宗实录》)。东林党人叶向高公开宣称:“商税乃夺民之利,非圣朝所宜为”,其背后是江南士绅对丝绸、棉布、海外贸易等产业的垄断——松江府纺织业“日输万金”,但万历四十八年全国商税仅得12万两,不足军费的5%。

典型案例可见于东林党领袖李三才。他任漕运总督期间,私吞运河关税,“家资巨万,僮仆数百”(《明史·李三才传》),却上疏反对征收商税,称“朝廷不当与民争利”。这种双重标准导致明朝在辽东战事吃紧时,竟需向农民加征“辽饷”520万两,而占经济总量70%的江南地区仅承担不到30%的税负。朝廷被迫继续压榨北方农民,直到"民田一亩纳饷十两",逼得流民揭竿而起。

2、逃税

江南士绅通过“诡寄”(将田产挂靠免税官员名下)、“花分”(分散田产以降低纳税等级)等手段逃税。嘉兴府万历年间土地登记数据显示,全县60%耕地属于“官田”,实际控制者却是徐阶、申时行等致仕官员。徐阶家族在松江占地24万亩,年收租米48万石,却仅纳粮2万石(范守己《曲洧新闻》)。这种系统性逃税导致崇祯元年全国田赋实征不足定额的40%,而陕西农民每亩需纳粮3斗,相当于收成的50%以上。

更致命的是,江南地主将囤积的粮食用于高利贷。崇祯三年陕西大旱,米价飙升至每石10两白银,而江南粮商趁机囤积居奇。嘉兴朱国祚家族“窖藏米粮十万石,待价而沽”(《枣林杂俎》),这种地域性资源垄断使朝廷无法跨区域调粮赈灾,最终酿成李自成带领灾民造反起义。

国家有难,富人们拼命抵制反对向他们征税,并千方百计地逃税,将税负转嫁给穷人,危险之际囤积居奇,最终民不聊生,穷人们不得不揭竿而起。

国被灭的罪责被推给被这些富人逼得无路可退的穷人身上,却被讥讽为流寇盗贼。

穷人的奸计是一眼就可识破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大多是阳谋,而富人们的奸计却被掩盖得严严实实,因为他们有资源有动力以粉饰和美化,有个词很准确:谓之为“阴谋”。

三、“富长良心”——良心大抵是被狗吃了

私有制下,为什么富人要不遗余力地宣扬道德良心之类的呢?

当然是要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以及维护能够实现和延续既得利益的政治经济环境,从而“既寿永昌”(宋哲宗传受国宝郊庙朝会歌辞)。

要穷人们讲他们口中的“道德良心”,才能起到愚弄百姓和美化剥削统治作用,进而服服帖帖地生生世世作穷人。

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他们专注于精神文明建设,而真正的意图是使这些穷人们忘记经济文明建设中的利益分配问题。

忘记剥削,忘记压迫,忘记和谐社会本应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用吃亏是福,用今生吃苦受罪以赎前世的罪享受后世的福等来麻痹穷人们。

——如果富人“吃亏”散尽家财和权力,这样的良心富人们哪里去了呢?

还不是一样成为穷光蛋?

富人们为了防止穷人们变富,便讲富的恶果:“饱暖思淫欲”;而淫欲是可耻的,自然穷才是最好的状态,安贫乐道才是穷人的根本。

而富人们却乐此——淫欲不疲。

穷人因为富人的“抑富”手段而娶不起妻生不起孩,富人们却可以三妻四妾用钱交换“性自由”,私生子合法化。

民国时期的妻妾

但为防止穷人们“穷则思变”,提前告诫穷人们别以身试法:“饥寒起盗心”;——盗可是犯罪,可是要被绳之以法的。

自己却做着窃国大盗。

何鸿燊说:“上流社会多半是下流之人,下流社会多半是清高之人。要用下流的手段进入上流,再用上流的手段做下流的事。这年头,谁都觉得自己缺钱,包括不缺钱的;谁都觉得自己不缺缺德,包括缺德的。”

把钱给上层富人,希望它一滴一滴流到穷人手里

穷人的坏只是为了谋生;

而富人的坏,却是为了阻止穷人变富,同时吃掉同样的富人,依靠两种权力满足所有的贪欲。

如果穷人的坏超过富人,当然会摇身一变成为富人。哪还有这些富人什么事!

来源:铁云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