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氏拜过娘娘神像,转头却看见娘娘坐下有一尊玉女雕像,扎着小辫,眉眼含笑,似乎活过来了一般,王氏摸着神龛上“送子玉女”的绢衣笑叹:“如果能够生下这般水灵的女儿,这辈子不生男娃也心甘情愿。”
清朝乾隆年间,保定府桃花镇有个绣匠陈老栓,媳妇王氏贤淑,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可惜成婚十年膝下无子,几乎成了他们的心病。
这年春分庙会,有人告诉他们镇东的娘娘庙求子十分灵验,已经有好几对夫妻去拜过之后生了孩子,两人不敢怠慢,直奔娘娘庙而去。
王氏拜过娘娘神像,转头却看见娘娘坐下有一尊玉女雕像,扎着小辫,眉眼含笑,似乎活过来了一般,王氏摸着神龛上“送子玉女”的绢衣笑叹:“如果能够生下这般水灵的女儿,这辈子不生男娃也心甘情愿。”
同来的妯娌们打趣,用红绳系住玉女腕上的玉佩穗子,笑说:“玉女玉女跟娘走,陈家绣绷等你来。”又转头对王氏说道:“这玉女今晚就到你家,可不要让你相公偷懒啊。”
王氏臊的俏脸通红,心中却隐隐多了几分期待,当晚,王氏果然梦见玉女踏云而来,一头扎进了自己的肚子,惊醒后便觉有孕,请来大夫把脉,果然是怀了身孕,心中兴奋不已。
十月怀胎,王氏生下个粉雕玉琢的女娃娃,取名秀秀,这女娃长到五岁,便能照着花鸟图绣出活灵活现的蝴蝶,七岁时听爹念《千家诗》,竟能过目成诵。街坊都说:“陈家上辈子积了德,送子娘娘把玉女真身给了他们。”
秀秀十二岁那年,镇上来了位告老还乡的李举人。这李老头本是云南进士,致仕后迁居桃花镇,一日路过陈家绣坊,见秀秀伏在绷架上绣并蒂莲,针脚细密如星,抬头答话时眼尾含俏,竟与他早逝的爱女有七分相似,当场红了眼眶。
这可让陈老栓有些手足无措,急忙说道:“老大人恕罪,不知道我们有什么开罪您的地方,为何忽然流出泪来?”
“老哥莫怪,小女十年前夭折,今日见令爱,恍若重逢。”李举人仿若从回忆中惊醒,从袖中掏出一本《唐诗三百首》,接着说道:“我看此女与我有缘,若不嫌弃,老夫愿无偿教令爱读书识字,权当解闷。”
陈老栓夫妇喜出望外——穷绣匠家的闺女,哪敢想能拜举人老爷为师?当即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从此每日午后,绣坊里便飘出朗朗书声。秀秀聪慧异常,李举人教她写赵孟頫的楷书,她三月便得其神韵;教她吟诗作对,她竟能以“绣针”为题,吟出“银针穿云过,彩线织月来”的妙句。
李举人抚掌大笑:“我这关门弟子,才貌双全,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够比拟的。”
相邻的大婶也感叹:“这么个天仙一般的女儿,也不知道以后会便宜了哪个小伙子。”
秀秀十五岁时,生得如春日柳枝般窈窕,绣品更是名传百里,保定府的富商大贾纷纷上门提亲。
有个绸缎庄的周公子,抬着三箱金银来求亲,保证道:“如果秀秀姑娘愿意嫁给我,保你爹娘后半辈子住青砖瓦房,绣绷换成翡翠的。”
秀秀闻言躲在帘后冷笑:“翡翠绷架绣不出真心,金山银山填不满俗肠。”
陈老栓也偏爱自家女儿超尘脱俗,哪里把女儿肯嫁给脑满肠肥的土财主,并扬言只有学富五车的才子才能娶的了自家女儿,即便是家徒四壁也不介意。
此话一出,很多穷困的书生,包括一些小官小吏都纷纷来陈家提亲。
偏这时节,保定知府的师爷找上门来,说刺史大人年过五旬,要纳美妾,愿出千两白银聘礼。
陈老栓攥着银票手发抖——这钱够买十间绣坊啊!王氏却坚决反对:“咱闺女是读书识字的才女,岂能给老头子做妾?”
老两口吵得不可开交,李举人听说以后,也是十分气愤的找到陈老栓:“那刺史半只脚都迈进了棺材了,你怎么忍心把花样年华的女儿嫁过去?你这是嫁女儿,还是要卖女儿?让她给老色鬼做小妾,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陈老栓又羞又愧,但仍然拿不准主意,秀秀听说以后竟绝食三日,在绣帕上绣了幅《幽兰遭折图》,旁题:“宁做山间无名草,不伴权贵案头花。”
一席话惊醒了陈老栓,当即回绝了这门亲事,从此闭门谢客,不许媒人轻易登门,直说择婿的事情全凭秀秀自己拿主意,秀秀也愈发深居简出,只在窗棂前读书刺绣,偶尔哼几句自己填的曲子。
这年深秋,桃花镇来了个游学的书生张子谦,此人本是江南才子,因家道中落四处漂泊,暂住在镇西的茶棚里。
一日,他见李举人在茶棚外与人论古道今,便凑上去闲聊,从《史记》谈到天象历法,直说得茶水凉了三回。
秀秀那日正替爹送绣好的衣服,路过茶棚时,见那书生青衫洗得泛白,却生得剑眉星目,正手舞足蹈地讲“张衡地动仪”。
说到妙处,秀秀忍不住轻笑出声,手中的凤头钗“当啷”落地。
张子谦循声望去,只见粉墙后露出半幅绣裙,钗头的珍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恍若仙子临世。
此后张子谦常来绣坊借李举人的藏书,名义上是讨教,实则总找机会与秀秀搭话。
秀秀发现这书生不仅饱读诗书,还懂西洋算术,竟能算出绣绷上花瓣的对称角度。
一来二去,两人常在绷架前探讨“如何将《山海经》里的神兽绣得更灵动”,绣棚里的线头乱了,彼此眼中的光却亮了。
秀秀十六岁生辰时,张子谦捧出一对翡翠手镯,对秀秀说道:“这是家母留下的唯一信物,本想待考取功名后提亲,可怕错过了你,若你也有此心,就等我回来,考中功名,必不会负你。”
秀秀红着脸收下,陈老栓却犯了难:“张公子一穷二白,拿什么养家?”
李举人却力挺:“此子有经天纬地之才,岂是久居人下者?我看秀秀要是嫁给了他,享福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订婚以后,张子谦就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谁料婚期将近,镇上突然流言四起。
有人说张子谦早已娶妻,妻子是个母老虎,此番娶秀秀不过是为了传宗接代;又有人说他其实是个落第的赌徒,欠了一屁股债才逃到桃花镇。
周公子的绸缎庄伙计更是添油加醋:“那书生连聘礼都是借的,娶了秀秀怕不是要卖去勾栏院!”
陈老栓夫妇慌了,苦劝秀秀退婚,秀秀却把自己关在屋里,绣了幅《双鹤图》,两只丹顶鹤在风雪中相依而立。
她抱着绣绷对父母说:“女儿宁做雪中鹤,不做笼中雀。若退了这门亲,女儿便剃度出家,永不再嫁。”
陈老栓夫妻俩没有办法,只能任由女儿决断,只是气急了说两句:“你这妮子性子太拗,若是以后吃了苦头,可别怪爹娘没有提前给你预警。”
乾隆四十年,京城传来喜讯:张子谦高中二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报喜的队伍开进桃花镇那日,八抬大轿径直停在陈家绣坊前。
张子谦身着簇新的官服,亲手为秀秀戴上凤冠霞帔:“当年茶棚初见,你一笑惊落凤头钗;今日金殿谢恩,我带着圣旨来娶亲,只希望没有辜负佳人。”
直到这时,当年传谣言的人才纷纷闭嘴,生怕张子谦找他们的麻烦,陈老栓老两口的悬着的心也才落了下来,直夸女婿有出息,女儿好眼光。
秀秀嘴角微翘,说道:“这算什么,我夫君这时候不过才稍稍崭露头角,以后还大有作为呢。”
洞房花烛夜,秀秀轻抚丈夫胸前的翡翠手镯:“听说你在翰林院,同僚笑你娶了个绣娘?”
张子谦握住她的手:“皇上还夸我呢,说民间有此才女,是我的福气,皇上还说,要你亲手绣一副刺绣送到宫里呢。明日我便带你进宫,让你给皇后娘娘绣一幅《九州瑞云图》。”
后来,张子谦官至江南织造,秀秀随他赴任,在苏州创办了“绣心书院”,专教贫苦人家的女子读书刺绣。夫妻俩走遍江南水乡,将桃花镇的绣艺与苏绣融会贯通,竟创作出能在月光下变幻色彩的“夜影绣”,成为贡品。
每逢春分庙会,秀秀总会带着儿女回到桃花镇的娘娘庙,在“送子玉女”像前供上自己绣的百子图。红绳依旧系在玉女腕上,只是那绳头,早已牵着两个历经风雨却始终紧握的手。
如果你是秀秀,面对衣食无忧的富商和一穷二白的书生,会怎么选?理由是______(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民间故事##故事#
本故事为原创或基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进行虚构演绎,旨在传播传统文化、分享文学创作,不涉及对现实生活中任何具体人物、事件的映射或影射。文中出现的人物名称、地点、情节等均为艺术加工,与真实人物(包括但不限于历史人物、公众人物)、组织机构、事件及现实场景无任何直接关联,请勿对号入座。
来源:水冠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