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如果回看历史,你会发现,其前身俄罗斯帝国的版图更为惊人,巅峰时期的1895年,俄罗斯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2280万平方千米 ,比现在的俄罗斯联邦还要广阔得多。
在今天的世界版图上,俄罗斯以1709.82万平方千米的广阔领土雄踞榜首,横跨欧亚大陆,是当之无愧的领土巨无霸。
然而,如果回看历史,你会发现,其前身俄罗斯帝国的版图更为惊人,巅峰时期的1895年,俄罗斯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2280万平方千米 ,比现在的俄罗斯联邦还要广阔得多。
俄罗斯领土扩张图
如此庞大的规模,实在令人震惊,要知道,其前身莫斯科公国最初仅为东欧平原上一个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的小公国。
从莫斯科河畔的小小公国,到横跨亚欧美三洲的庞然大物,俄罗斯帝国在数百年间把自己的领土面积扩张了950倍,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领土变迁之一。其中的故事,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走向,今天穿山甲就和大家一起回顾这段不可思议的历史。
当时的东斯拉夫人在第聂伯河流域建立起松散的城邦联盟,基辅(就是乌克兰首都那个基辅)作为核心城市,通过控制商路积累财富,鼎盛时期疆域涵盖如今乌克兰、白俄罗斯大部分地区。
基辅罗斯统治区域
不过好景不长,13世纪蒙古铁骑的入侵打破了这种繁荣,基辅罗斯被金帐汗国纳入统治,这段长达240年的“鞑靼之轭”时期,虽然给当地带来沉重灾难,却也促使莫斯科公国在充当蒙古征税代理人的过程中悄然壮大。没错,简单来说,俄国人是靠当二鬼子起家的。
1480年,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率领军队在乌格拉河畔与蒙古军队对峙,迫使蒙古人不战而退,标志着俄罗斯正式摆脱蒙古统治。
伊凡三世统治时期,有一桩婚姻对俄罗斯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472年,在教皇保罗二世的牵线搭桥下,32岁的伊凡三世迎娶了23岁的拜占庭帝国末代公主索菲亚·帕列奥洛格 。彼时,拜占庭帝国已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索菲亚公主流亡至罗马。
索菲亚公主到达莫斯科
伊凡三世迎娶索菲亚,既有着对拜占庭文化和东正教信仰的向往,也有着提升自身国际地位、构建统治正统性的政治考量。这场婚礼规模盛大,索菲亚带着大量随从,包括学者、艺术家、建筑师等,一同前往莫斯科。
婚后,索菲亚将拜占庭的文化艺术、宗教思想以及政治理念引入莫斯科公国。她带来的拜占庭宫廷礼仪和制度,让莫斯科公国的宫廷变得更加规范和威严;东正教的进一步推广,使得莫斯科逐渐成为东正教的新中心。
索菲亚还将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标志带到了俄罗斯,伊凡三世将其定为俄罗斯的国徽,此后,双头鹰便象征着俄罗斯对东西两个方向的统治野心。
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来源于拜占庭帝国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场婚姻,伊凡三世获得了拜占庭帝国继承人的身份,“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理念开始在俄罗斯传播开来,这为俄罗斯后来的扩张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
在东正教的世界观里,第一罗马是古罗马,是基督教的起源地;第二罗马是拜占庭,是东正教的中心;而如今拜占庭已经覆灭,莫斯科因与拜占庭的联姻,顺理成章地接过正统,成为肩负拯救和延续东正教信仰的使命之地。
索菲亚公主,影视剧剧照
摆脱蒙古统治、完成与拜占庭的联姻后,伊凡三世以更加强劲的姿态开启了领土扩张。
他先是征服了周边的各个罗斯小国,实现了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统一,又趁波兰-立陶宛联邦陷入内乱,多次发动战争,夺取了大片土地,让莫斯科公国的领土几乎扩大了一倍。
伊凡四世(伊凡雷帝,1547年1月16日—1584年3月28日在位)执政时期,俄罗斯的扩张进入快车道。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俄罗斯第一任沙皇,沙皇的意思就是“凯撒”,“凯撒”正是罗马帝国皇帝的称谓。莫斯科公国也从此改称为“沙皇俄国”。
伊凡四世加冕沙皇
1552年,他率领15万大军围攻喀山汗国都城,凭借火炮优势攻破城墙,吞并了这个控制伏尔加河中游的汗国。三年后,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纳入版图,俄罗斯由此控制了从波罗的海到里海的商路。
哥萨克骑兵征服西伯利亚
更具标志性的是1581年,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仅率领840名士兵,越过乌拉尔山向东进发。面对装备简陋的西伯利亚汗国,俄军用火器迅速建立优势,到1639年已经推进至太平洋沿岸,平均每年扩张领土超过13万平方千米。
进入近代,彼得大帝(1682年4月至1725年2月8日在位)登上历史舞台,俄罗斯迎来大规模海外扩张时期。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1672年出生于莫斯科,1682年成为沙皇,他极具远见卓识,一心要将俄罗斯打造成强大的现代化国家。
彼得大帝
为此,他在国内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同时积极开展海外扩张。
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1700年,彼得大帝发动大北方战争,与瑞典展开长达21年的激战。
战争初期,俄国在纳瓦尔战役中大败,但彼得大帝借此机会扫除军队中的守旧势力,重建军队。
彼得大帝指挥大北方战争
此后,俄国军队战斗力提升,取得多场战役胜利,1704年占领纳瓦尔 ,并于1703年开始在涅瓦河入海口修建新首都圣彼得堡,1712年正式迁都。
1709年,在波尔塔瓦会战中,彼得大帝率领俄国军队大败瑞典,最终在1721年的《尼斯塔德条约》中,俄国获得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领土,打通了通往欧洲的出海口,彼得大帝也在这一年称帝,沙皇俄国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 。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6日在位)统治时期,俄罗斯帝国继续在领土扩张的道路上狂飙猛进。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政变登上皇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有大帝之称
在南方,她发动多次俄土战争。1768-1774年的第五次俄土战争,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签署《库楚克开纳吉条约》,俄国获得黑海出海口,终结了克里米亚地区鞑靼人与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关系;1787-1792年的第六次俄土战争,俄国大获全胜,将触手伸向了外高加索和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汗国和格鲁吉亚成为俄国的战利品。
在西方,她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1772年第一次瓜分,俄国获得白俄罗斯部分地区;1793年第二次瓜分,俄国得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更多土地;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彻底灭亡,俄国获得立陶宛、库尔兰等地 。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期间,俄罗斯对外扩张了约67万平方公里领土 。这些领土大部分位于富庶的欧洲地区,成为日后俄罗斯帝国的精华地带。
19世纪堪称俄罗斯领土扩张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先后征服高加索、中亚和远东的大片土地,将疆域一路拓展到太平洋沿岸。
俄罗斯征服中亚
1804-1813年,俄国通过战争征服阿塞拜疆,从而完全控制了外高加索地区。
19世纪中期,俄国在中亚展开扩张,1864年,俄国击败浩罕汗国,占领中亚大片土地;1868年,征服布哈拉汗国;1873年,迫使希瓦汗国臣服,将整个中亚纳入版图。
在远东,面对衰弱的清朝,俄罗斯趁火打劫,利用《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极大地扩充了在远东的势力范围。
俄罗斯人的扩张历程令人惊叹
回顾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历程,疯狂扩张的背后,是对土地、资源和出海口的极度渴望。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农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寻找温暖土地和不冻港成为历代统治者的追求。同时,广阔的领土能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俄罗斯帝国的野蛮扩张给周边邻国带来巨大灾难
必须要看到的是,俄罗斯这种扩张给周边国家和本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无数人流离失所、失去家园,许多民族的历史被强行改写,地区地缘政治格局被彻底颠覆,留下了诸多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
俄罗斯的历史,就是一部侵略扩张的历史,领土扩张的野心,早已深深刻进俄罗斯民族的民族基因之中。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