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1:31 2

摘要:一种是“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都无感,不讨厌也不热爱,像活在灰色迷雾中。谈到专业、某个方向,都是说不上喜欢,但是也不讨厌。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了很多年,建议注意一下自己的情绪状态,因为这是一种接近心理学中“低唤起”的状态。

“我如何找到自己适合的、喜欢的职业方向”,这是我最高频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且最头疼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面前,大家有两种困境

一种是“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都无感,不讨厌也不热爱,像活在灰色迷雾中。谈到专业、某个方向,都是说不上喜欢,但是也不讨厌。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了很多年,建议注意一下自己的情绪状态,因为这是一种接近心理学中“低唤起”的状态。

另一种是,我有喜欢的东西,但不敢确定,而这些同学喜欢的,总是文史哲、心理、游戏、动漫……和同龄人高度雷。那么这样的情况,人会烦躁,放弃不甘心,追求又不敢。

喜欢与否,是我们日常中非常常见的概念。

但是任何常见的概念,都需要我们理解其本质。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喜欢的心理机制。

喜欢,不是毁灭也不是发泄,是自由意志的产生的,是我想通过劳动,让世界留下我的痕迹,从而我的存在外化。于是自我变得更确切,我的生命更丰富。

当一个人没有自由意志的时候,就没有喜欢。

所以谈喜欢,我们需要先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是否足够独立自主,还是处于严重匮乏状态。

什么叫匮乏状态呢?

比如一个人饿了几天,突然吃了一顿饱饭,他感到极大的快乐,但是吃饭不算他喜欢的方向

比如一个平庸却不甘心的父母,强烈希望子女上名校读硕士,那么教育是他的兴趣或热爱吗?

比如一个接近996的高中生,压力大又苦闷,业余喜欢读小说或者打游戏,那么文学或游戏是他的热爱或兴趣吗?

还比如一个人严重的担心自己过了35岁,就会被社会毒打,就会饿死街头被世界抛弃,那么不管多大成本,他都要考上公务员,那么从政或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兴趣所在吗?

上述例子中,人都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或者是物质上的匮乏,或者得不到自由、或者得不到尊重与,或者没有安全感,那么他们喜欢的东西,都是能慰藉自己匮乏的东西。

任何一个人在那种极度匮乏的处境下,都会产生相似的需求和情绪,这也是最近这些年,为什么文史哲游戏漫画类的兴趣爱好这么兴盛,因为大家匮乏的东西也很像,这是人性,不是个性,也是时代症状。

那么进一步的问题就是,严重匮乏下给你快乐的东西,有可能转变成我真正的热爱并成为事业吗?我认为,这取决于,你能否移出那些束缚你自由意志的东西,走出匮乏状态。

当我们不能移除那些匮乏感,人会进入稀缺陷阱。参照《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这本书,稀缺状态下,我们会:

1. 注意力俘获,过度关注眼前紧迫的需求(如截止日期、账单、一场考试),而忽略其他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我的健康、培养能力和我的感受,而是关注这件事的风险和其他外界标准。

2. 认知带宽下降。稀缺会消耗大量心智资源(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导致“带宽负担”,表现为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自控力减弱。

3. 权衡式思维(Trade-off Thinking)稀缺迫使人们不断进行权衡取舍,我究竟是选择稳定还是冒险,我究竟要不要尝试这个机会还是再等等,这种持续的权衡会加剧心理负担,消耗精力。

当我们走出了匮乏感,那么原先因为匮乏而滋生的渴望,也可以成为我们喜欢的方向。

我用《海贼王》动漫中的几个人举例子。

比如白胡子小时候是贫困战乱国家的孤儿,不仅自己是孤儿而且身边孤儿很多,他是成长与匮乏状态的。所以缺乏家庭,这是生长于的匮乏感。但是我想白胡子,最开始在洛克斯(一个特别凶恶的海贼)团的时候,还是有些迷茫和匮乏的,他会将自己的赃款都送回家乡。而后来,白胡子有了自己的海贼团,有了自己的伙伴,他逐渐走出了匮乏感——他拒绝世界上最大宝藏的信息,他将自己的海贼团建设成温情脉脉的家庭。走出匮乏感后,就想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想要的拒绝也会很干脆。

还比如山治,小时候被父母兄弟否定,否定他的能力、价值,也否定他的追求,残酷的将他关押起来。这就让山治从小在人际关系上不自信,总是害怕自己对不起别人,被人嫌弃,所以他总是会想着牺牲自己,而不是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决定。当路飞邀请他离开海上餐厅去航海的时候,他的心意是想要去航海,但是他觉得自己被这里的老板拯救并养大,那么自己一辈子就要留在这里报答老板,而不是离开去追求梦想。哪怕路飞吼过他“人家救你又不是让你牺牲的”,他还是因为人际关系上的匮乏感,而不能轻松的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

当然我也理解,就算是在动漫中,都没有完全自由自主不受束缚的人,何况是现实世界。但是被束缚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对抗的方式更是需要具体探索。

所以我们的核心任务是,移出那些束缚我们自由自主的东西。我具体列举两条方法。

1、从外部来说,远离会压迫禁锢你的人或者制度,寻找能认可你、或者不评判你的人际关系。

2、增加【自我在场】的时间,就是有意识的投入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任务中。“自我在场”(Self-presence)是一个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中常用的概念。举个例子,在不胃疼的时候,我们往往意识不到我此刻有一个胃。自我在场强调主体能够反思自身的意识活动。例如,当你在思考时,你不仅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还能意识到“是自己在思考”;或者当你阅读的时候,你想到“我此刻正在阅读,我阅读了20分钟了,我觉得XXX”。

具体的方法,在我的系列课《自我认知的方法与训练》中,有详细介绍。

总之,喜欢是你自由意志下,想要用自己的能力和劳动与世界互动,将自我外化的过程。

我是为好优姐姐,提供有温度能操作的职业辅导。

来源:为好优姐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