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5日上午,由济南周三读书会策划并参与实施的周三石刻园暨周三亭落成典礼,在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黄歇村盛大举行。省市不少文化团体及地方行政领导纷纷出席这一盛会,现场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大家对这一文化盛事给予了高度赞扬。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共筑文化繁荣之梦
文//张玉森
5月5日上午,由济南周三读书会策划并参与实施的周三石刻园暨周三亭落成典礼,在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黄歇村盛大举行。省市不少文化团体及地方行政领导纷纷出席这一盛会,现场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大家对这一文化盛事给予了高度赞扬。
这一场充满文化韵味的落成典礼,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置于重要位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大力推动文体活动建设。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众多山体公园,这些公园成为了广大市民锻炼身体的好去处,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清晨,阳光洒在公园的小径上,晨练的人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开启新的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健身设施上,老人们悠闲地活动着筋骨,享受着岁月的宁静。
然而,在这些山体公园日益完善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逐渐浮现。漫步其中,我们不难发现,锻炼身体的设施琳琅满目,一应俱全,但文化设施却少得可怜,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如今,社会上的文化团队如繁星般涌现,声乐团队用美妙的歌声传递情感,器乐团队以灵动的音符奏响乐章,读书团队在文字的海洋中探寻智慧,朗诵团队用激昂的声音诠释经典,书法团队在笔墨间挥洒豪情。这些自发形成的文化团队,如同璀璨的文化星火,照亮了城市的文化角落。
然而,它们的发展却面临着重重困境。由于社会场地严重不足,这些文化团队常常陷入“无地可用”的尴尬境地。为了寻找一块合适的活动场地,他们四处奔波,有时甚至不得不与其他团队争抢有限的资源,由此引发了一些不和谐的事故。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团队活动,却因为场地问题变得磕磕绊绊,这不仅限制了团队的正常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团队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力量,其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梦想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在此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一方面,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在现有的山体公园和公共场所中,合理规划并建设一些与文化活动相适应的设施,如小型的文化活动室、露天舞台、书法绘画展示区等。这些设施不仅能够为文化团队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也能够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加强对文化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文化团队的活动行为,确保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同时,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为文化团队提供展示的平台,促进文化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团队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文化团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安全稳定,文化活动将蓬勃发展,全民的文化自信将不断提升,民族复兴的梦想也将在文化的滋养下逐步实现。
作者简介
张玉森,济南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就职于济南市教育局(现已退休)。退休后,他依旧钟情于书法,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展,获奖颇丰。他还是相关书协、联谊会、研究院的会员。他擅长文学创作,众多原创诗词、散文及其他文章被国内报纸、书刊及媒体平台刊载,并多次在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获奖。他被《齐鲁文学》杂志社聘为签约作家,是中国新诗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来源:有文化的小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