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接器是一种借助电信号或光信号和机械力量的作用使电路或光通道接通、断开或转换的功能元件,其作用是连接器件、组件、设备、系统之间的电信号或光信号,传输信号或电磁能量,并且保持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连接器的形式和结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
1、连接器发展概况
(1)连接器定义及基本性能
连接器是一种借助电信号或光信号和机械力量的作用使电路或光通道接通、断开或转换的功能元件,其作用是连接器件、组件、设备、系统之间的电信号或光信号,传输信号或电磁能量,并且保持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连接器的形式和结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的变化而不同,但其基本性能可归为三大类: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具体情况如下:
电气性能:包括接触电阻、绝缘电阻和耐电压。接触电阻是双导体之间呈现的电阻,高质量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低而稳定。绝缘电阻体现了电连接器接触件之间和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绝缘性能。耐电压代表了连接器接触件之间或接触件与外壳之间耐受额定试验电压的能力。
机械性能:包括插拔力和机械寿命。插拔力分为插入力和拔出力,为了便于使用,插入力要小,拔出力要大。机械寿命是一种耐久性指标,以一次插入和一次拔出为一个循环,以在规定的插拔循环后连接器能否正常完成其连接功能作为评判依据。
环境性能:包括耐温、耐湿、耐盐雾、耐振动和耐冲击等。耐温分为耐高温和耐低温,是连接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湿气的侵入会影响连接器的绝缘性能,并锈蚀金属,这要求其具备一定耐湿性。连接器在含有潮气和盐分的环境中工作时,其金属结构件、接触件表面处理层可能产生电化腐蚀,影响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其耐盐雾性能有重要作用。耐振动和耐冲击在特殊的应用环境中如航空和航天、铁路和公路运输中尤为重要,它是检验电连接器机械结构的坚固性和电接触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2)连接器产业链
连接器制造厂商处于连接器行业中游,通过向上游原材料厂商采购有色金属、塑胶原料、稀贵金属和辅助材料进行连接器生产。其中,有色金属如黄铜、磷青铜、铍铜等主要用于制作连接端子;连接器的壳体部分以 PBT、PPS、NYLON、LCP 树脂等塑料原料为主,使壳体在相邻触点之间以及触点和外界之间提供电绝缘环境;电镀材料最常用的为金、钯金、镍等稀贵金属,用来提升连接器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美观度;辅助材料如酸式盐、微蚀剂等主要为电镀所需化学试剂。下游应用厂商采购连接产品并广泛应用于通讯、工业控制、新能源、医疗设备、汽车、安防等不同领域。
(3)全球连接器市场概况
连接器起源于国防军工行业,二战期间,作为军工零件用于战斗机,以起到缩短战斗机检修时间的作用。此后,随着电视、电话等民用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发展,连接器由早期的军事用途,迅速拓展到一般性消费电子、汽车以及电脑等其他领域。作为连接系统、子系统或组件的桥梁,连接器是电气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基础元件之一。
目前,受益于频繁的居民互联网活动和 5G 发展的推动,连接器在通信市场的应用超过汽车市场,成为连接器最大的应用领域。根据Bishop&Associates 统计,2022 年全球连接器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通讯、汽车、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和轨道交通,分别占比 23.81%、21.92%、12.83%、12.79%和 6.98%,合计为 78.34%。
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保持着相对稳定态势。Bishop&Associates 的数据显示,从 2014 年到 2022 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从554.02 亿美元增长到 840.9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 5.35%,2023 年受下游市场波动及连接器行业库存周期影响,全球连接器市场增速预计下降至 1.9%。基于居民消费市场逐渐复苏,Bishop&Associates 预计 2028 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达到1,186.11 亿美元。
从国家和地区市场上看,根据 Bishop&Associates 的数据,中国、北美、欧洲、亚太(除中国和日本)和日本是全球连接器的主要市场,2022 年分别占据全球连接器市场整体规模的 31.51%、22.46%、20.61%、14.50%和 6.15%,合计约95.23%。
(4)国内连接器市场概况
中国在全球连接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全球连接器的生产重心也同步向中国大陆转移,加上中国汽车工业、通讯、消费电子等的发展,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投资力度的加大,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保持着增长态势。Bishop&Associates 的数据显示,从 2014 年到 2022 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从 149.50 亿美元增长至 265.0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 7.42%,高于全球同期的 5.35%。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连接器消费市场。未来,中国连接器市场随着汽车四化1、通讯、智能制造、物联网等的发展有望进一步扩大。
2、连接器细分市场发展前景
(1)通信领域对连接器的需求分析
通信领域主要业务形态主要体现在通信系统及数据中心。
①通信系统领域
通信系统是借助电磁波或导引媒介完成信息传输过程的技术系统总称。目前,通信领域已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产业之一,并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有望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讯连接器市场与移动网络迭代紧密相关,在全球 5G 基站建设背景驱动下,大量通讯连接器将应用于 5G 基站。
通讯设备内部,主要包括射频连接器、电源连接器、背板连接器、印制电路板连接器等,用于电路板和模块之间的光电互联;基站单元之间,连接器主要用于基站天线、射频拉远单元、基带处理单元等单元设备之间的连接,解决光电信号的输入输出和电力供应的问题。由于易受电磁干扰,通讯连接器需要满足特性阻抗、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等电气指标,以及低信号损耗、低驻波比、微波泄漏少等功能要求。
在全球市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的《2022 全球移动趋势报告》显示,截至 2022 年末,全球有 229 个移动运营商在 87 个国家或地区启动了 5G 网络,这些运营商为全球 68%的移动用户提供服务。GSMA 预测,物联网连接数将由 2021 年的 151 亿户增长至 2025 年的 233 亿户;到 2025 年,5G 将占全球连接的 25%;从 2023 年到 2030 年,全球运营商将投资约 15,000 亿美元(占移动通信资本支出的 92%)用于 5G 网络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全球 5G 基站建设将进入新一轮繁荣期。GGII 预测,2024 年全球 5G 基站的建设将达到峰值,新建 167 万个 5G 基站,2025 年仍将保持高位建设量持续推进 5G 基站建设。
在中国市场,随着 5G 在国内的普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 5G 应用的领导者之一,为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 5G 基站建设在国家总体部署下有序推进。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 年我国 5G 基站新增 88.7 万个,累计达到 231.2 万个,总量占全球超过 60%,全国已有 110 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 18.4 亿户,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5G 用户达 5.61 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 1/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75 倍。
中国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 2022 年 5G 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45 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 3,929 亿元,分别比 2021 年增长 12%、31%,间接带动总产出约 3.49 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 1.27 万亿元。未来,中国 5G 基站建设将持续推进,逐步实现对 4G 基站的替换,达到国内 5G 网络的全覆盖。GGII 预计 2025 年新建 5G 基站 114 万个,将进一步加速 5G 网络的覆盖。
②数据中心领域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 internet 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数据中心可以由公司自建自用,也可以由专门提供数据中心服务的公司建设,再出售相关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就是提供信息系统托管服务的平台,也是目前数据中心的主要经营形式。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存储器之间互联,以及它们内部结构之间的连接需要大量连接器,以便于数据传输以及工作人员操作。此外,数据中心的电源系统中,从变电站到数据中心、能量存储,也需要许多电连接器支持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全球市场,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全球数据流量持续增长,数据中心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Synergy 最新预测显示,超大规模运营商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将持续快速增长,以支持其不断扩大的业务运营,其中中国是拥有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美国。Synergy 预计运营数据中心安装基数将在 2024 年突破 1,000 个,并在此后继续快速增长。
在中国市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 2017 年到 2022 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架2数量从 166 万架增长至 650 万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31.39%。
综上,随着 5G 网络建设的推进、数据中心的搭建,未来通讯领域连接器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2)工业控制领域对连接器的需求分析
工业控制指利用电子电气、机械、软件组合实现工业控制或工厂自动化控制,即使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手段,使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工业控制系统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电气设备,诸如变压器、控制电器、断路器、接触器、保护设备、测量仪表等设备需要互联协同工作,且设备内部的印制电路板与其他器件之间也需要连接。例如:控制柜是装置伺服驱动器和其他机电元件的直立机箱,用于控制或监控相关的机械和工厂系统。
电源连接器为安装在机柜中的控制系统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源模块和伺服驱动控制器供电。工业控制连接器相较于其他连接器,应用场景比较丰富,在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同的应用场景对连接器提出了耐高温、耐低温、耐盐雾侵蚀、适应恒定湿热和交变湿热等不同的要求。
工业自动化是工业控制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工业自动化是指利用各种检测仪表、控制装置、计算机及执行机构等自动化技术工具,构成自动控制系统,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测量、检验、计算、控制、监视等。在全球市场,随着工业 4.0 的实施,德国、美国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加快推进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的数据,全球工业控制与工厂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1,479 亿美元增长到 2027 年的 2,188 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 8.2%。此外,部分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缩小自身工业自动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全球工业控制市场发展。在中国市场,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逐渐推进,智能制造的稳步发展,工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22 年中国自动化市场白皮书》数据,2016 年至 2022 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从 1,442亿元增加至 2,62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0.53%。
综上,工业控制自动化已成为目前制造业升级的重点领域。工业控制连接器作为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部件,在自动化设备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稳定性及安全性的情况下,对连接器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伴随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内工业控制连接器市场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会。
(3)新能源领域对连接器的需求分析
新能源连接器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储能等新能源发电及储能装置内部各部件和模块的连接,具体包括光伏面板及支架、逆变器、风力涡轮机、汇流箱、电池组件等。该领域对连接器的安全性、稳定性、高压特性等要求较高,随着风、光、储等电力设施装机量的提高,新能源连接器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未来将成为连接器的主要需求市场之一。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实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储能等新能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光伏发电方面,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2-2023 年)》,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或将达到 230GW,创历史新高。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 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 87.41GW,同比增加 60.3%。
未来,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及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仍将快速增长。风能发电方面,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2023 年全球风能报告》,2022 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 77.6GW 和 906.0GW,预计 2023 年至 2027 年全球累计新增装机容量超过 680.0GW。
其中我国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依然领跑全球,位列全球第一。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约 3.7 亿千瓦,同比增长 11.2%。未来随着我国风电行业技术的持续进步,风力发电将具有越来越强的竞争优势。
储能方面,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3》,2022 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30.7GW,同比增长 98%,美国、中国和欧洲依然引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三者合计占全球市场的 80%。
根据 CNESA 数据,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 59.4GW,同比增长 37%。其中,新型储能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 10GW,超过 2021 年同期的 2 倍,达到 12.7GW。CNESA 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将持续高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55%-70%,市场规模将会屡创新高。在我国环保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新能源市场将取得良好发展,对新能源连接器的需求也将逐步提升。
(4)其他应用领域发展状况
连接器的其他重要市场还包括医疗设备、汽车、安防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在医疗设备市场,医疗设备行业是医疗器械领域最大的细分市场,也是人民医疗健康的重要保障,通常分为诊断设备、治疗设备、辅助设备三大类。医疗连接器相当于人体的关节,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中,连接器将设备关联部分进行连接,如线对板连接器、D-SUB 连接器、排针排母、航空插头等连接器使医疗设备在医疗过程更具有精确性、稳定性及可视性。
因关系到医生操作顺利程度与患者生命安全,医疗连接器相较于其他连接器在安全性、可靠性、外形尺寸方面要求更高,同时在美观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一定要求。近年来,伴随着居民收入及卫生医疗意识的提高、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我国医疗设备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 年)》显示,2020 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市场规模约为 4,556 亿元,同比增长 26.52%。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的增长,使得全球医疗连接器需求增加。在汽车市场,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普及,汽车连接器已成为汽车不可或缺的关键零件,高压连接器应用于动力电机、配电盒、逆变器等部件;射频连接器主要用于车内摄像头、传感器等终端;以太网连接器用于连接各个核心控制器;低压连接器主要用于刹车、变速、转向等车身控制系统。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直受到国家重视。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2022 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22 年我国汽车产量、销量分别达到 2,702.10 万台、2,686.40万台,连续 14 年蝉联全球第一。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 8 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 705.80 万辆和 688.7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6.90%和93.40%,市场占有率达到 25.60%,高于上年 12.10%,2020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2021 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80%,未来汽车将更加清洁化、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相较传统汽车所使用的电气设备更多,使得连接器用量远多于传统汽车。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年增加成为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安防连接器作为安防系统中重要的连接介质,在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信息的传输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障安防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随着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加速推进,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我国安防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及为行业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近年来我国安防行业快速发展,据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CPS 中安网及乾坤公共安全研究院的调查统计,2022 年全国安防行业总产值为 9,460 亿元,同比增长约 4.9%。
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年)》,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安防行业年均增长率达到 7%左右,2025 年全行业市场总额达到 1 万亿以上。随着我国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安防连接器作为传感器、天线、电缆等部件的连接装置,市场规模也将逐年增加。
在轨道交通市场,轨道交通连接器作用为实现车辆与车辆之间的电力、通讯、控制以及光纤信号的传输,是重要的车辆电气控制设备之一。我国的城市交通状况因城镇人口不断增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相比于其他的公共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低能耗、高速度等优势,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逐年增长。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2022 年全年共完成建设投资5,443.97 亿元,在建项目的可研批复投资累计 46,208.39 亿元,在建线路总长6,350.55 公里。随着我国轨道交通投资额不断增加,轨道交通连接器市场也随之增加。
3、行业发展态势
(1)连接器性能提高、体积缩小
连接产品应用领域的发展对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针对下游应用的需求,连接器技术正向不同方向发展。以通信、工业控制、医疗领域举例,在通信领域,在数据流量的增大和数据传输速度提高的环境下,通讯连接器一方面朝着高速化、高频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朝着微型化、高可靠性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从 4G 逐步过渡到 5G 时代,传输速度变得更快,5G 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 10Gbps,为 4G LTE 蜂窝网络速率的 100 倍。而数据传送所要求的更大带宽也使信号频率上限不断提升,这推动了相关的通讯连接器的传输速率以及频率的提升。通信环境涉及诸多电子元件且机柜空间较小,在运行时会对周边的其他电子产品造成干扰,从而对数据传输造成影响。因此通讯连接器需要提高可靠性,减少信息传递时受到的电磁干扰,减小体积以节省机柜空间、降低成本。
在工业控制领域,一方面,工业环境通常具有灰尘、污垢和其他腐蚀性物质,以及振动、冲击等情况,这需要工业控制连接器具有相当程度的可靠性,才能适应复杂、严苛的应用环境。此外,自动化设备需要长时间运作以保证生产效率,且自动化产线的稳定性对产品良率有重要影响,因此连接器持久工作的稳定性对自动化设备的长期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工业控制连接器对于体积要求也逐渐增加,工业控制设备的通用板对板连接器从 2.54mm、2.0mm、1.27mm逐步过渡到 1.0mm、0.8mm、0.635mm、0.5mm、0.3mm 等更小间距,极大的减少了连接器占用空间。
(2)连接器定制化需求增加
随着下游应用日益广泛,连接器个性化需求逐渐增高,功能、结构、体积等方面要求也随之提升。为满足下游应用领域厂商需求,连接器正由标准化产品向定制化产品演变。所以连接器厂商需通过加强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定制成本、缩短定制生产时间等方面提高定制化生产能力。在此背景下,要求连接器厂商在产品生产全流程都具备定制化的服务优势,并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柔性制造快速实现下游应用厂商对于性能、结构、外观等个性化需求,达到小批量快速交付能力,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3)电子元件模块化、集成化
随着无线通信、服务器、数据存储、新能源、医疗器械等领域的设备小型化、智能化趋势推动电子元件数量激增的同时,也推动了电子元件的模块化和集成化,相应的连接方案的模块化、集成化程度也逐渐提高,对连接产品的通流能力、高速高频传输能力、环境性能提出了综合要求。
(4)连接器生产自动化
随着连接产品朝着性能提高、体积缩小方向持续发展,人工组装、检验的产品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需求。尤其是部分高精度、微型化的连接产品,必须要通过自动化组装才能达到下游行业所需的精密度要求。并且,自动化生产线可以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转,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良品率,从而缩短交货周期,提高客户满意度。因此,生产自动化对于连接器企业提高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5)连接器国产替代趋势加深
目前通讯、工业控制、新能源等领域连接器市场份额主要以欧美连接器大厂为主。随着我国在通讯、工业控制、新能源、医疗、汽车等领域的终端产品实力不断增强,众多下游市场规模逐渐发展壮大。随着下游终端厂商需求和技术推动,叠加我国连接器厂商设计创新能力、生产技术实力不断提升,连接器的国产化趋势逐渐加深。同时,以风电、光伏、储能及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经济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国产替代趋势下,国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将迅速提高。
(6)下游行业集中度提升
我国连接器市场下游应用厂商集中度不断提高、专业性不断增强,对于供应商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价格控制能力、所处地区交通条件等方面要求不断增强。头部供应商通过持续地研发投入,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位,与下游应用厂商紧密结合,使得市场规模和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形成越来越明显的规模效应。而大多数规模较小,生产装备水平低、工艺和技术相对落后的生产企业,会因无法满足产品技术规格要求、缺少定制化能力而逐渐被淘汰。
来源:思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