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纪广远破局柴烧千年断代 政企联动重构陶瓷文化版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1:56 2

摘要:五月的山东淄博淄川昆仑镇国家陶瓷小镇,斑驳的老厂房与修葺一新的展览馆交织出时空交错的画卷。这座承载着北方陶瓷千年记忆的工业遗址,正以“活态传承”的方式焕发新生。

原创:陶海青

五月的山东淄博淄川昆仑镇国家陶瓷小镇,斑驳的老厂房与修葺一新的展览馆交织出时空交错的画卷。这座承载着北方陶瓷千年记忆的工业遗址,正以“活态传承”的方式焕发新生。

在国家陶瓷小镇,“远窑柴烧”工作室的窑火已持续跃动十余年,远窑创始人、山东省轻工行业首席技师纪广远用超过1000℃的高温,熔铸着中华文明断层千年的柴烧技艺,点燃了文化自信的燎原之火。

黄河岸边的千年叩问:谁主柴烧话语权?

走进纪广远的工作室,展架上秘黄、秘青釉色的陶器流淌着山川云雾的肌理,壶身凝结的琉璃结晶宛如星河坠落。这些被陶艺界誉为“柴烧秘境”的作品,源自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当国外柴烧壶在北京标价20万元,我们淄博匠人的作品却仅售几百元时,我听见了历史的叩问。”站在复原的汉代柴烧窑前,这位扎根黄河流域的陶艺家眼神灼灼。纪广远的执念,始于大学时期跟随导师考察全国窑口的震撼发现——发源于中国的柴烧技艺。

考古实证显示,淄博陶瓷文明可追溯至万年前的扁扁洞遗址,北齐青釉莲花尊更印证了1400多年前中国柴烧的巅峰技艺。然而煤炭时代的到来,让北方柴烧出现千年断层。“我们要找回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文明的话语权。”纪广远轻抚着复原的北齐青釉莲花尊,釉面落灰如历史尘埃般厚重。

火与土的终极博弈:百窑涅槃炼就“东方秘色”

2013年初春,淄川郊外的废弃窑厂响起劈柴声。纪广远带着几吨枣木,开启了一场现代匠人与古老技艺的较量。柴烧被称为“陶艺的极限运动”——陶器需在开放式窑炉中经受7天以上持续煅烧,木灰与陶土在超过1000℃高温下随机交融,稍有不慎即功亏一篑。

“第七窑暴雨倾盆,温度始终徘徊在800℃;第八窑突遇倒烟,价值十万的坯体集体碳化。”回忆创业初期,纪广远展示着当年一件残次品。为攻克北方大青土收缩率高的难题,他做过无数次的试验,引入木鱼石调整配方;为驯服飘忽不定的火焰,独创“立体控火法”——通过坯体摆位、挡板设置引导火路,在陶器表面“绘制”出晨雾暮霭的东方意境。

2017年深秋,第108窑开启的瞬间,窑变出的秘黄色釉令现场沸腾:那是泰山日出时云海翻涌的金黄,是黄河入海口泥沙俱下的浑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专家惊叹:“这抹'纪氏秘色’改写了北方无柴烧的历史!”

双引擎驱动:政府赋能+文化破圈助力“纪氏秘色”

“如果没有政府搭建的舞台,柴烧技艺可能还停留在实验室里。”纪广远一手抚摸着最新出窑的《黄河万里图》系列陶器,另一只手翻开一叠照片,其中,淄川区昆仑镇人大主席庄士勇带队考察的照片格外醒目。

作为昆仑镇文旅发展负责人,庄士勇的创新打法颇具魄力:推动国家陶瓷小镇与山东工艺美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等共建实践基地,策划“大师IP+网红直播”模式,让纪广远的柴烧作品在抖音平台持续刷新销售额。

“陶瓷振兴不能只靠情怀,要让老技艺长出新消费场景。”庄士勇说,他积极支持柴烧技艺等项目的创新实践,帮助纪广远的远窑柴烧工作室改良窑炉设计,降低了碳排放并带动乡村就业。庄士勇展示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柴烧衍生品已带动周边7个村庄发展果木种植,户均年增收超万元。

值得一提是,国际木火节在淄川举办期间,庄士勇主动为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匠人介绍远窑柴烧技艺和产品,从窑火的温度控制到胎土的配比奥秘,从釉色的自然流变到器型的审美哲学,其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国际匠人们打开了理解中国传统柴烧艺术的大门。同时,庄士勇还积极为纪广远工作室对接资源,搭建国际人脉网络,这种既有文化传播高度又具商业落地深度的双重努力,为纪广远工作室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淄川窑火映照出更广阔的文化图景。

在淄川,陶瓷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张镌刻千年历史的文化名片。文化战略层面的破局者同样功不可没。淄川区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文化志愿者闫盛霆,深耕文旅产业宣传数十载。他为纪广远提议,要做三件影响深远的事:将“中华远窑 柴烧记忆”打造成知名品牌;将公司名称由“淄博远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升级为“山东远窑柴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未来可申请将纪广远的远窑柴烧项目纳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清单。

可见,纪广远团队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政产学研的深度耦合。通过地方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强强联手,不仅让陶瓷文化焕发光彩,更构建起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共融共生的生态体系。

新旧共生的小镇样本:工业遗址长出文化IP

漫步陶瓷小镇,废弃的链式干燥机化身为艺术装置,老窑炉改造成沉浸式体验馆,年轻匠人在车间里创作数字陶艺。这种新旧共生的发展模式,使小镇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周边形成21个陶瓷直播基地。

“这里每块砖都写着'两创’答案。”庄士勇表示,通过“大师工作室+创客空间+研学基地”的生态闭环,小镇已孵化15个陶瓷品牌,其中“远窑柴烧”系列产品年销售额逐年增长。

暮色中的窑火映照着纪广远的身影,这位陶艺家正将黄河泥抟入拉坯机。“柴烧是永不重复的文明史诗。”他望向窑口跳跃的火苗,说:“我们要让世界知道:最好的柴烧在齐鲁大地,最美的窑变是生生不息。”

此刻,窑炉内松木噼啪作响,跃动的火苗映照着三张面孔——政府智囊的深谋远虑,文化守门人的战略定力,当代匠人的创新锐气,正共同熔铸成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生动注脚。

来源:七七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