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一位刚被医生从鬼门关拉回来的白血病病人,就对为自己的捐献骨髓的施救者口出恶言,上演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你真不是一个东西!”
2011年,一位刚被医生从鬼门关拉回来的白血病病人,就对为自己的捐献骨髓的施救者口出恶言,上演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志愿者李春玲不仅要面对被救助者一家人的指责埋怨,还要遭受网上的舆论压力,究竟为何?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李春玲,一位有爱心的医学生,高中毕业后就考入一所医科大学,如愿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学生。
大学期间,了解到中国骨髓库的存在,在想到很多白血病患者因为等不到合适的骨髓,只能遗憾离世的消息,她就感到非常的难过,于是就自愿成为其中的一员。
李春玲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告诉父母,因为这是她自己的想法,父母不会理解,反而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生活中很多年轻人也会跟她一样,对于父母都是习惯的报喜不报忧,毕竟生活与不同的年代,思想难免会有差异,对于一些新鲜事物,他们不了解,知道了反而更担心。
转眼间,李春玲已经将要大学毕业了,她或许已经忘记了自己加入中国骨髓库的事情,直到一个电话的打来。
她从电话中得知,江苏有一位身患白血病的患者与自己骨髓的匹配度非常高,现在情况比较危急,中国骨髓库的人员询问道:是否愿意捐赠?
这位患者名叫王传龄,是一位中年男子,与妻子育有两个孩子,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却不幸患上重病,现在李春玲似乎成为了他唯一的希望。
身为对医学事业无比向往的她来说,始终都没有动摇过救死扶伤,帮助他人的决心,只是捐赠骨髓是一件大事儿,自己应该与父母说一下。
当年迈的父母得知女儿要去捐赠骨髓的时候感到非常的震惊,说什么也不同意女儿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
最后在李春玲的劝解开导之下,父母才勉强答应,只不过提出要陪她一起去的请求,只有看着女儿他们才放心。
救助与被救助双方及家属都已经同意了,接下来就要开始进行捐献骨髓的的准备工作了。
由于李春玲在云南,王传龄在江苏,两个人异地的原因,中国骨髓库就决定,李春玲可以在当地的医院抽取造血干细胞,之后空运到江苏。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春玲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抽取,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毕竟是将一个人身体内的血全部抽取之后,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提取,之后再将血液输送到身体里面,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
李春玲的父母在了解完这个过程之后就后悔了,说什么都要拉着女儿离开,哪个孩子不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谁的孩子谁心疼!
你女儿拯救的不单单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里的顶梁柱,两个孩子的父亲啊。
这句话再一次说服了李春玲的父母,最后同意女儿进行捐赠,并且再三请求医生一定要小心谨慎,保证万无一失。
可就是在李家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下,事故还是发生了,差一点让李春玲丢掉性命。
当李春玲躺在手术台上,全身的血液被抽出之后,血液循环的机器却出现了故障,也就是说,血抽出来却送不回去了。
设备的警报声让所有医护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倘若李春丽长时间处于缺血的状态下,很容易就出现休克的状态,严重的话会失去生命。
这些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一时间根本就联系不到维修人员,况且现在的情况危急,晚一秒钟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
好在,紧急关头,科室的主任当机立断,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将血液成功的输送到她的身体里,这才脱离了危险。
只是这样一来,造血干细胞只抽取了一半,另一半需要下一次完成,李春玲清楚的记得刚才发生的一切,她全身瘫软在床上,迟迟没有从刚才的恐惧中反应过来。
父母在听说了女儿的惊险遭遇之后,母亲当场就晕了过去,最后在医护人员进行心脏复苏之后才醒过来,这一次说什么都不会同意女儿在进行骨髓捐赠了。
坚持还是继续?
“你要是在进行骨髓捐赠,我就跟你断绝母女关系。”
出于对女儿的担心,李春玲的母亲义正言辞的说出这句话,李春玲也陷入了两难的处境,一边是患有重病王传龄,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她将会如何让进行选择呢?
一直身体健康的李春玲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距离死亡那么近,上次的事故确实把她吓得不轻,只是她从未放弃捐赠骨髓,只是她的母亲一直不同意。
最后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李春玲的母亲提出,捐赠可以,要收取5万元的费用,用作女儿疗养身体的费用。
其实,对于李春玲母亲的这个要求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上一次手术台,对身体多少是有点影响的,为女儿考虑的心情也没什么不对。
江苏的王传龄早就做好准备等待救命了,对于李家父母的请求他们也表示同意,这五万块钱对于他这个病来说并不算什么。
就在双方都达成一致的时候,李春玲的父母又反悔了,当他们一到医院就会想起来女儿上一次的经历,给再多的钱也不愿意让女儿处于危险的境地。
此时的王传龄已经没有时间了,在等不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就会随时有生命危险,医生无奈就只好将这一半的造血干细胞给他输送到体内,剩下的就要看情况了。
好在,这一半的造血干细胞在他的体内恢复得很好,王传龄的身体很快就恢复健康了,可是他康复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咒骂李春玲真不是个东西。
就算是李春玲不遵守承诺,没有按时完成捐赠,可毕竟体内的那一半造血干细胞是她能给你的,如果没有她,哪里有你王传龄痊愈的机会,却在病好了之后反咬一口。
其实,第二次李春玲父母反对女儿捐赠骨髓,除了不想让女儿再一次面临危险,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王传龄家里人为了给他们一家进行施压,便在网上谩骂侮辱李春玲出尔反尔,把别人的生命当儿戏的言论。
很多无良媒体与键盘侠便开始一边倒,纷纷谴责李家人的见钱眼开,背信弃义等,李母觉得实在是不想让女儿为这样的人冒险,不值得。
仔细梳理完这件事情之后,会发现,当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想法与感受,如果没有中间的那场事故,就不会暴露出这么多的问题。
李春玲本着救死扶伤、乐于助人的爱心,自愿成为中国骨髓库的一位志愿者,在得知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愿意说服父母拯救患病人。
只是中间的事故是人们无法提前预知,谁愿意将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呢?
李家的父母在得知女儿在救人的过程中,差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打击是非常巨大了,他们又怎会在一次眼睁睁的看着女儿去以身犯险呢?
至于王传龄,在经受了病痛的折磨之后,肯定是非常向往痊愈,或许在遗憾等死的时候,李春丽骨髓的匹配给了他生的希望,可是在期望生的时候,又得知捐赠者反悔了,对他来说是二次伤害。
王一家人对李春玲一家有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最后的结果是,李春玲的造血干细胞救了王传龄的命,却还在痊愈之后说出:“她真不是个东西”。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件事情,站在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
无论双方之间发生过什么不愉快,事情的结果是美好的,还创造了一个医学新发现,救助更多的人,这也未尝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
参考资料:
新浪网,2011-08-18,《山东《说事拉理》热播 捐献骨髓引发意外事件》
南方都市报,2019-04-04,《今日看点:小学生“出口成脏”怪谁?中华骨髓库回应“临捐反悔”》
北青网,2019-04-08,《对供髓“悔捐”需理性应对》
《捐髓志愿者捐到一半时反悔 受捐者重获新生不忘感恩》2011年9月25日《南国都市报》
来源:小符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