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打造法治教育“生态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13:02 2

摘要:编者按当下,网络空间治理已然成为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时代课题。未成年人作为“网络原住民”,其法治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体成长,更影响着未来网络空间的文明程度。近日,记者跟随“e法润江淮”主题采访团深入马鞍山市,走访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企业园区、乡村社区,探寻

编者按当下,网络空间治理已然成为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时代课题。未成年人作为“网络原住民”,其法治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体成长,更影响着未来网络空间的文明程度。近日,记者跟随“e法润江淮”主题采访团深入马鞍山市,走访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企业园区、乡村社区,探寻当地如何以“普法矩阵”织就防护网,用“司法实践”构筑“护航舰”,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模式。

从花山区检察院的VR法治课堂,到桃花村的“法治+乡治”创新实践;从雨山区法院的“圆桌审判”,到“家校社”联动机制,法治教育的“马鞍山答卷”表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不能靠“单打独斗”,而需构建“政府主导、司法护航、科技助力、社会参与”的立体防线。

普法“微矩阵”走心更“用新”

《花young主播说》在花检融媒体演播厅解读热点案例和相关法律知识;《花“式”看法》结合身边真实案例,用群众“听得懂”的案例阐释“听得进”的法理;《花普SHOW》干警自导自演微视频普法情景剧,栏目阅读量累计26万+……近年来,花山区检察院积极响应“互联网+检察”战略思维,深耕检察融媒体建设,推动网络普法接地气有情怀。

自2016年全媒体工作室建成以来,花山区检察院陆续开设了多个普法栏目,形成了融媒矩阵,打造了“检小花”等普法形象IP。据了解,该院融媒体工作室共有新闻播音、阳光访谈、宣发制作、录音广播四个功能区,以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检察门户网站5个宣传阵地为主,融合检察官自媒体账号“@花氏检察小郡肝”,形成融媒微矩阵,推动检察宣传融入千家万户。先后荣获首届“四个一百”新媒体优秀账号、全国检察新媒体工作室二十佳等国家级荣誉10余项,“@花氏检察小郡肝”被评为全国检察自媒体10强。

走进马鞍山市花山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的大门,一个“萌萌哒”的普法机器人“小智”前来打招呼。

“你好小智,能否回答我的几个问题?”作为基地内体系化普法矩阵的重要一环,与普法机器人“小智”互动已成为群众前来参观学习的热门环节。除了能够与人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互动外,“小智”还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可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基地内除了浓厚的普法氛围,还充满了各种“科技范”。创新运用智能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如VR互动椅可通过3D场景模拟防霸凌、防性侵等情境,答题机趣味游戏检验法律知识等。

据了解,花山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是马鞍山市检察机关首家集法治教育、司法办案、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践平台。基地涵盖五大宣讲区、八大功能区和VR法治体验区,通过“互动+生动”“体验+趣味”的形式,推动法治理念浸润童心。

普法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花山区人民检察院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继续通过体系化普法与温情化司法实践,持续助力未成年人系好“法治纽扣”,为网络综合治理注入检察力量。

模拟法庭激活青少年法治基因

4月26日下午,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法院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来自马鞍山市第八高级中学的学生们整齐地坐在庭下,看着同班同学在庭审台尽职地“扮演”着审判长、书记员、原被告等角色。

记者了解到,这场“庭审”围绕一起由真实案例改编的“网络合同纠纷”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辩论。雨山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庭长潘姝介绍,这已经是法院今年开展的第三次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庭审案件为“未成年人使用祖父的手机打赏直播礼物”一事。案件由真实事件改编,在模拟庭审中,大家对游戏充值等网络合同中的法律规定有了充分了解。

除青少年模拟法庭外,2021年3月,雨山区人民法院还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少年法庭,成立独立审判团队,采用圆桌式谈判、客厅式调解方法,建立涉少审判“心理干预”“合适成年人”到场等制度,将调解贯穿于庭前调查、法庭教育、判后答疑、回访帮教等环节。2024年,雨山区人民法院共调解、宣判涉未成年人案件156件;共开展模拟法庭活动11次。

记者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中心的家事审判法庭内看到,悬挂在墙壁上的电视里,正播放着由该院审理的一起涉未成年人抢劫案改编的短剧。“直接跟未成年人普及法律条文,他们可能很难听进去,但是通过模拟法庭或微电影的形式普法,他们更容易接受,普法效果更好。”潘姝说,通过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并将办案过程变“普法课堂”,普法成效显著提升。

近年来,马鞍山雨山区法院高度重视在办案中普法,通过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或将真实案例改编制作成微电影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学习法律常识,感受司法权威,达到了良好的法治教育效果。雨山区人民法院先后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维护青少年权益岗”等荣誉称号。

此外,雨山区人民法院还定期召开“未成年人保护联席会议”,开展中小学法治讲座,举行“法院开放日”活动,充分利用官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矩阵,讲好“少年法庭故事”。据了解,该院少年法庭获评“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多位工作人员获评先进个人。

议事亭下“以案释法”润民心

一亭能闻群众声,共商可解百姓事。4月26日下午,“e法润江淮”主题采访团走进马鞍山市当涂县桃花村,恰逢“响当当法治故事会”在此开讲,十几位村民端坐在长凳上,聚精会神地聆听护河镇法律服务所许庆带来的法治故事。

“农村电动车事故较多,发生事故后如何维权?”“平时骑电动车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将危险降到最低?”……

许庆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法律明白人”,他长期从事农村法律服务工作,办理了很多基层案件,深知群众对法律服务需求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在普法过程中会结合实际案例,针对农村高发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普法。比如,农村老年人骑电瓶车的人数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一些交通事故常常因为车主没有购买保险而遭遇理赔难。这次“响当当法治故事会”的主题就是关于电瓶车如何购买交强险和交通事故理赔等相关法律常识。

“这种面对面互动式的普法方式,对广大村民来说更实用更有效。”许庆表示,他以身边的电瓶车交通事故为案例,以案释法向群众宣讲法律常识,更能激发大家了解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村民魏大爷说道:“以前不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现在回去就给我的电瓶车买上保险,也是为自己和他人买上一份平安和保障。”

桃花亭又称“初心亭”,坐落在当涂县李白文化旅游区桃花村,是景区内的一个景点,也是百姓说事点。据了解,近年来,当涂县扎实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坚持以送法进乡村、进社区为重点,创新推出“响当当法治故事会”普法品牌。桃花村党委紧紧依托景区品牌资源等优势,利用“桃花亭”建设百姓评理说事点,聚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点、普法政策宣传点、社区民情收集点,打通基层矛盾纠纷排查“最后一公里”。

当涂县桃花村位于大青山脚下,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集文化欣赏、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风景区。今年3月底,该县司法局、公安局将“响当当法治故事会”课堂搬进了万亩桃林的桃花村,通过“直播讲解+实景互动”模式,开展沉浸式普法,吸引千余人次云游法治花海,将“擅折桃枝需赔偿”“拾遗不还涉违法”等法律知识融入春日实景,实现普法宣传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此外,桃花村巧用一系列形式多元、紧扣民生的法治宣传活动,精准播撒法治的种子。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在休闲娱乐广场、观光旅游区等地设立法治宣传栏、法治长廊、法治广场等,以通俗易懂的图文、绘画等形式展示法律知识和法治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让法律知识覆盖更多更广泛的人群。

来源:安徽经济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