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能红多久?王蓉用27年给出答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3:51 2

摘要:当被问及如果可以回到2004年,你会对刚凭《我不是黄蓉》走红的自己说什么时,她坦荡地说:“我会对这个女孩说,你要继续你的梦想,别忘记你的勇气是怎么来的。”

当被问及如果可以回到2004年,你会对刚凭《我不是黄蓉》走红的自己说什么时,她坦荡地说:“我会对这个女孩说,你要继续你的梦想,别忘记你的勇气是怎么来的。”

作者|黄莹莹、编辑|孤鸽

今年是歌手王蓉出道的第27年,三月份,她因一场唱跳俱佳的舞台表演,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一些音乐综艺的邀约也陆续找上门来,如果音乐计划顺利进行,她今年还将出一些新歌,并开启全国巡演。

自2004年第二张专辑《我不是黄蓉》发布以来,王蓉的音乐事业几乎以每十年为节点发生转折性变化。2004年,她凭借这张专辑获得了总共八个业内奖项,其中,专辑同名单曲《我不是黄蓉》获得第2届东南劲爆榜内地劲爆十大金曲奖。

在大众的眼里,王蓉的音乐事业似乎在此之后很快沉寂。在和香港大国文化唱片公司合约到期的两年后,她没有任何作品发表,2009年第一首由王蓉工作室制作的单曲发表后,却因规划不利,工作室陷入了经济危机——账面上只剩下六千多块钱。

王蓉再次回到大众视野里已经是2014年。由她创作并演唱的《小鸡小鸡》成为新一代网络“神曲”,这也是她所有歌里获得经济效益最好的一首,至今仍为她带来稳定的版权收入。

而在过去的十年,她发表了大量的单曲,至少有一半作品都符合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歌词简单、旋律洗脑,也由此受到了质疑。

然而故事其实可以被叙述成另一个版本——一个音乐人在资源、金钱有限的情况下,迎合市场品味,用创作“神曲”的方式突围并延长演艺生涯。

王蓉是幸运的。在传统唱片业遭遇危机时,她的作品因在彩铃时代大热而被人们记住;在流媒体时代到来时,她又积极转型,凭借一首火爆国内外的“神曲”,将工作室引入正轨。

面对误解和中伤,她不内耗、不辩解、不抱怨,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写歌、跳舞、编曲、录音、商演。如今,在她的素材库里,已经有了近百首自创歌曲。

在访谈中,当博客作者问及,如果可以回到2004年,你会对刚凭《我不是黄蓉》走红的自己说什么时,她坦荡地说:“我会对这个女孩说,你要继续你的梦想,别忘记你的勇气是怎么来的。”

那么,“你的勇气是怎么来的?是自己给的吗?”她回复:“对。”

今年上半年,我收到了很多留言,一些来自失散很久的老粉丝,还有一些来自2000年后出生的新粉。

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他们会去考古我的作品。一些冷门的歌曲都被挖出来,像我2003年的第一张专辑《非想非非想》里的《完美》《请说出来》,他们都能唱出来。就连我创作这些歌时的创意和想法,也都能被发现。

听众对我的认可非常难得,我感受到自己是被偏爱的,和这一代人有一种交流无障碍的感觉。我看大家新的留言都是在给我加油、鼓励我,我真的眼眶湿润的。我很珍惜,我也想快速地给大家反馈。今年,我会出一些新歌,也有巡演的计划。

大家感觉我沉寂的这段时间,我其实在做音乐。跳舞也一直没停,我一般会去合作过的舞者工作室上舞蹈课。遇到很喜欢的舞蹈作品,一星期可能去跳很多次。锻炼肢体协调力,记动作,这些都是积累,但是我也没有刻意去训练或者给自己压力。我也没觉得特别累,这个过程就是我的日常状态。

工作中的王蓉

我的工作室在园区里已经开了快20年了,制作、排练几乎都在这里完成。去年,我写了一首歌,叫《了了》。我是山西人,从小在山西长大,小时候就听姥姥和姥爷唱山西戏曲,那时候我听不太懂他们在唱什么,但这一文化基因好像融在了我的血液里,后来我也专门去学过。做这首歌的时候,我就想着干嘛不和地方戏的唱法结合一下,想着想着旋律就出来了,可能一个小时都没用上就创作出来了。

我有一些歌写得很快,《爸爸妈妈》写了两三个小时,《红烧肉》写了两个小时。创作快,积累肯定是要有的,我会听各种各样类型的音乐,听得多了,慢慢就成了积累的一部分。

对我来讲,创作更像是流水,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当确定我想要的风格,重复唱一段节奏,唱着唱着,就把旋律唱出来了。一旦有了灵感,我会随时拿出手机来录音。有时候,朋友在车里和我聊天,发现我没回应,扭头看我在干嘛,结果发现我在录音。我可能就是突然想唱当下的感受。

光是这一两年,我手机就录了四五百条,里边有很多已经被导出来了。以前没有智能手机,我就用卡带录音。录10条可能最终用到的只有两三条,等回去再把旋律拿出来听的时候,会觉得有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确实有些创意,录下来以后,真的就会成为我下一首歌的那几句核心卖点。

随着创作经验增多,我觉得,歌写得越快,好像还越容易被大家喜欢。因为创作灵感来了的时候,感情最真挚,也最饱满,写出来的东西也更容易打动人。我也有一些不太成功、没有太大市场反馈的作品,就是创作目的性太强。

我库存里有近百首歌,民谣、流行题材的都有,一直没有发表。有的是因为时间错过了,可能永远都不会发出来,就像是自拍照一样,是我对自己的记录;有一些歌音乐性强,可能太超前了,不适合现在发;有一些是编曲还不够成熟。

王蓉在工作室

当然,还有更现实的因素,就是我的时间、精力、资源和资金是有限的,不可能不断出歌。在这个情况下,要去筛选出合适的歌。比如说,某个时候我们需要一首很励志的歌,我可能会把那首歌拿出来完成。

对我来讲,我希望我今年做的新歌是有代表性的作品。我是从千禧年代走过来的歌手,那个时代的音乐录制是用真实的乐器,比如吉他声用的是真的吉他弹奏出来的声音,电音在那个时候其实不多。现在音乐录制的门槛已经变低了,一个人在家里就能录,不需要其他乐器。

也正因为如此,我希望在新歌录制里用真乐器,这是很多现代机械电子音乐所替代不了的质感。现在人们的视听习惯有变化,所以我也想在歌里加一些新鲜的元素,与时俱进。

在发表《我不是黄蓉》那张专辑的时候,业内的说法是“销量超过十万是金曲大碟,再超过一定数量就是白金唱片”。当年那张专辑排前三名,下载量也很高,但真金白银上的收益,比如说多一个下载量就多收一块钱,我没有直观地感受到。

我只记得挺忙碌的,当时我签约的是香港大国文化唱片公司,宣传期经常做线下签售会和演出。像广东地区的三四个城市,一天要全部跑完。办签售会时,要拿着专辑面对面给歌迷签名、演唱,甚至还会有试听会,大家会坐着一起聊这张专辑。

我能够感觉到大家喜欢这首歌,不管走到哪里——商场、游戏厅、网吧,我都能够听到这首歌。网上那组关于我“2006年以630万元的收入登上了福布斯名人榜”的数据。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是从哪儿来的,还真没算过。

《我不是黄蓉》专辑封面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我的创作方向,更何况我经历的是整个唱片业的大换血。

很快,MP3开始替代传统唱片,盗版音乐下载量很高,整个行业都受到了冲击。2007年,我跟大国文化合约到期后,我就开了一个工作室,想做一个独立音乐人,结果发现比我想象的艰难得多。

我要处理公司运作的事、提升市场宣传方面的认知、接触商业资源,这些东西也确实让我整个创作速度变慢了。

2009年,我终于出了一首歌《要抱抱》,市场反应还可以,但是公司账上只剩了六千多块钱。我不是很善于算账,没有计划性,第一次自己制作宣传,钱有点儿花“秃噜”了。编曲、录音棚、专辑、MV制作、设备、服装造型,尤其是在宣传这方面,就是一个无底洞。看到钱快花光了,我才去想怎么能让公司生存下去。

我也意识到了,一个工作室想要生存,就需要尊重市场。

那几年,市场上发专辑的歌手越来越少,出单曲的人越来越多。歌手通常会选择一首最具潜力成为畅销金曲的歌全力打造,因为这样成本更好控制。

可制作畅销金曲很难,难在不可预知,没有任何人敢打保票说这首歌一定是“神曲”。“神曲”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人生中也就遇到过三四次,比如说《小鸡小鸡》。我知道它会是一个对市场有绝对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歌,但同时我也预示到了这会是一首非常有争议的、会有极端评价的歌。

这首歌的词曲制作过程很快,也就20天左右,编曲和后期主要是韩国的音乐团队制作的,我和工作室团队做了一部分MV剪辑和动画工作。十年多前做剪辑,电脑速度有时候跟不上,操作上更辛苦,需要一帧一帧去修正,光是剪辑就用了45天。

《小鸡小鸡》MV宣传照

这首歌播放量很高,YouTube上点击率超过了4000多万,也是我所有歌里面经济收益最好的,几乎每年国外都会有媒体报道和商务邀约。在国内,它也不断被翻出来二度创作,去年还有两三个品牌来要授权。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它的收益和关注度都让我觉得值得骄傲一下。

评论区有来自各个国家的评论,很多人说虽然语言不通,但也听得懂。有一个外国人的评论让我印象很深,对方一开始以为这是一首来自日本的歌,因为MV视觉效果很强,音乐又比较无厘头,造型也夸张。其他网友回复说:“这是中国歌手唱的中文歌。”对方不敢相信,问:“中文歌现在可以做成这样了吗?”

这让我想起来,原来在香港公司做传统唱片的时候,我们做试听会时,让粉丝和媒体给歌曲打分。打出高分的歌曲,通常在市场上的成功率也很高,一些歌就是会被跨度很大的群体喜欢。

我在不同阶段会有代表那个时期自身状态的作品,回看10年前的状态,《小鸡小鸡》算是一个不错的总结。

2015年,王蓉获音乐先锋榜内地最受欢迎先锋女歌手

在过去10年,我制作了很多网络歌曲,有过迷茫期,也会失去方向。在千禧时代,大家真的是非常认真地打磨每一首歌,一首歌的前奏可能就有一分钟,听众也有耐心,能听进去。现在短视频时代节奏变快了,5秒钟不抓住听众的话,听众就会离开。我写过一首歌叫《一圈一圈瘦下来》,更准确的说,不是一圈一圈瘦下来,而是让你一秒一秒留下来。

现在每隔一段时间,音乐的模式就会有变化,但事实上变来变去,也是换汤不换药。大家特别喜欢的作品,具备的东西几乎是一致的,比如真挚的情感、能让人共情的节奏、旋律、歌词或者舞蹈,这是当下畅销的音乐形式。

但我心里有一个标准,就是一首经典的歌在10年、20年以后,听众依然觉得完整度和成熟度高,在这方面,我还是有追求的。

我小时候就喜欢唱跳,我听过一张英文歌合集卡带,里面有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曲,也看过他们演唱会的一些片段,后来我就开始听各种各样类型的音乐。我对节奏比较敏感,一边听我也会跟着一起晃动。这也是我在创作音乐时,节奏强、舞曲元素多的原因。

我是1970年代出生的,爸爸很有心地把我两岁半哼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声音给录了下来,我觉得很值得纪念,就把这段录音放在了一首歌的前奏里。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情感表达的载体。在我的家庭里,我和父母很少直接地、面对面地表达爱意。我还记得我离开老家去北京上大学时,爸爸妈妈送我到火车站,目送我到根本看不到我,还在往火车的方向看,那一幕让我很有感触。于是,我就写了《爸爸妈妈》这首歌,他们听了以后说旋律挺好,也很喜欢。

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我是班里唯一拿到了留京名额的人。但我贼大胆,放弃了电视台的稳定工作,想做歌手,去赌一下自己的人生。我非常庆幸当时做了这样一个选择,因为比起说错话、做错事、被领导训,还是自由创作音乐的氛围更适合我。

选择音乐,是我做过最勇敢的事。

我喜欢新鲜事物,所以一会儿做这个类型的音乐,一会儿去做那个类型的音乐。也因此在每一段时间,我都会有相应的标签,比如《我不是黄蓉》时期的我是古灵精怪的,后来又被叫做电音舞曲女王或者“神曲”女王。

转型的时候,可能让一些老粉丝有点失望,他们期待中的王蓉应该是那样,我却做成了这样。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有,我会失去一部分支持。但总体来讲,我得到的更多。我希望音乐是没有边界和框架的,否则创作者会失去真正的活力。当我做完这些实验性的创作时,我把束缚和枷锁全部斩断,我是自由的,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音乐形式。

现在我也没有把“神曲”作为我的目标,不断重复自己,会把路越走越窄。我比较有勇气去做新的风格,但每一次走到下一步的时候,我会有一段时间的迷茫,不知道哪首歌是我想做的。如果做出的作品在市场上失败了,可能会更加迷茫。

做有挑战性的音乐和得到正向反馈,这两个需求一直在我的内心打架,慢慢地我找到了让它们共处的方式——不要去追求一定要有什么效果,而是以真实的情感作为参考。就像是回到了我在大学里写第一首歌《晨雾》时候的状态,想写就写,而不是为了写而写。

王蓉养了九只猫和一只狗

这个过程中,有人一直在支持我。合作了30年的音乐人老猫,在我走到路的分岔口时,他会在业务和技术上给我鼓励。在面对一些误会时,家人也会理解我,让我不觉孤独。粉丝也会突然在我生日的时候,把礼物和信寄到我的工作室,信上面写着一些温暖的话。这种感觉很珍贵,因为不管我怎么变,他们依然能够跟上我的步伐,这份珍贵的感觉会支撑着我。

他们也会跟我分享他们的生活体验。以前有一个粉丝在职场上挺不容易的,但是看到我处理事情的方式,对方会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跨不过的,其实我们是在彼此给予力量。

我也一直在接触新的事物。10多年前,我开始学习编曲;现在我也在了解AI,它能够高效地完成一些基础工作。当AI技术在未来发展得成熟时,可能可以做一些音乐人做不到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感受到任何困扰。目前来讲,它在创作上还替代不了人,它写出来的歌词很华丽,但更像是美好意境和词藻的堆砌。虽然产量大,但感人的东西不多。

人类用灵魂和心血打磨出来的创作经验,是不能被替代的。

我出道20多年了,但感觉人生才刚刚开始,到了40多岁以后,这种感受越来越明显,终于到了不迷茫、不比较、不多虑的时候。我依然想抱有热爱地做音乐,不服输、不甘心,唱到60岁、70岁、80岁……

来源:博客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