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9日,之江实验室7号楼科学家驿站内洋溢着青春气息与思想热潮。为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弘扬“六干”作风,之江实验室联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举办“‘六干’
4月29日,之江实验室7号楼科学家驿站内洋溢着青春气息与思想热潮。为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弘扬“六干”作风,之江实验室联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举办“‘六干’筑青春 创新向未来”青年干部联学共建活动。
30余名来自科研、司法、传媒领域的青年骨干齐聚一堂,以“前沿探秘+思想碰撞+共谋发展”为主线,奏响了一曲跨领域协同创新的青春交响曲。
探秘前沿科技
活动伊始,青年代表们走进实验室展厅与三体计算星座指挥控制大厅,开启一场沉浸式科技之旅。在主楼一层展厅,三座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的地球模型前,讲解人员娓娓道来:“针对地球系统演化等重要科学议题,我们主导打造了地学领域基础模型GeoGPT,不久前已正式面向全球开放使用,欢迎大家线上体验它的强大功能。”
在三体计算星座指挥控制大厅,“人工智能不能因为缺失算力而缺席太空”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科研人员解释道:“把算力、模型带上太空,打造互联互通的计算星座,卫星接收到的数据就能实时在轨处理,大幅提升卫星的工作效率!”
青春宣讲激荡
紧接着,六位青年宣讲人以“六干”作风为内核,结合岗位实践,讲述奋斗故事,传递青春能量。
省高院审判监督第一庭法官助理沈彦君的《“一号司法建议”诞生记》讲述了人民法院如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真正为老百姓提出有用、好用、实用、管用的司法建议。省高院民事审判第四庭法官助理钟一鸣,以涉外法治的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展现了浙江法院人护航大局、保障安全、贡献全球的视野和担当。
之江实验室高效能计算设施研究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刘硕以《青春话“六干”,科技勇担当》为题,生动讲述了团队在科研战线实干攻坚、创新突破的奋斗历程。新材料计算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王涵则结合大模型种子班的实训经历,分享了在技术研发中磨砺成长的深刻感悟。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都市快报记者徐盈盈结合多年采编经历,讲述了如何通过有温度的新闻报道传递基层一线声音的故事。钱塘融媒创意部副主任张婷婷以传播领域的技术革新为脉络,展现新时代媒体人在内容创新中坚守初心的使命情怀。
宣讲台上,翔实的数据图表与生动的现场画面交织,青年们时而凝神倾听,时而掌声雷动。
理论深入研讨
围绕“以严实作风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主题,之江实验室党群工作部副部长陈航、科学数据枢纽研究中心研究专家李萌坚等7位嘉宾与现场青年展开对话。
省高院机关团委书记陈嘉琪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都市快报记者吴双分别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开展了领学。青年骨干们针对各自的专业领域,交流探讨了作风建设对青年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新质生产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现场青年提出问题:“如今AI技术被大家广泛应用,如何界定AI生成内容的权利归属?”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研究专员杨嘉帆认为,判定此类内容能否获得版权保护,核心要素在于生成过程中是否融入人类的智力投入与独创性表达。沈彦君从司法实践角度进一步补充分析:“如果创作者仅以简单的提示词生成内容,而没有进行深度构思和个性化创作,往往难以被认定为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研讨中,青年们打破学科与行业界限,围绕模型可解释性、算力算法迭代、数据隐私保护、媒体融合创新等问题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之江实验室高效能计算设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团支部书记张吴越感慨:“这场联学让我看到不同领域的奋斗者践行‘六干’的风采。未来,我们期待与司法、传媒青年深化交流与合作,让科技创新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比如运用AI技术辅助案例检索、保护新闻版权等。”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这场跨领域联学共建活动,不仅搭建起青年交流的平台,更以“六干”作风为纽带,凝聚起科技创新、司法公正、媒体传播领域青年的磅礴力量。
来源: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