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K抑制剂弄潮自免蓝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4:32 2

摘要:BTK抑制剂通常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但最近也因其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MS)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近期,赛诺菲BTK抑制剂tolebrutinib上市申请获FDA优先审评,用于治疗非复发性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nrSPMS),并延缓成人患者独立

文 汪玲 编译 医药经济报

BTK抑制剂通常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但最近也因其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MS)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近期,赛诺菲BTK抑制剂tolebrutinib上市申请获FDA优先审评,用于治疗非复发性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nrSPMS),并延缓成人患者独立于复发活动的残疾进展,PDUFA(处方药使用费法案)日期为2025年9月28日。如若获批,其将成为首款既能治疗nrSPMS,又能减缓残疾积累(与复发活动无关)的脑渗透性BTK抑制剂。

环顾MS赛道BTK抑制剂研发全局,大型制药公司处于领先地位。各家巨头呈现怎样的特征?

赛诺菲:研发领跑风险犹存

赛诺菲的tolebrutinib在FDA批准竞争中领先。此为一种口服脑渗透药物,旨在靶向慢性神经炎症,这一机制被认为是MS致残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与目前已获批的MS疗法主要针对外周炎症不同,tolebrutinib能穿过血脑屏障,达到治疗性脑脊液浓度,从而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调控B淋巴细胞和疾病相关小胶质细胞。

tolebrutinib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由于出现少量药物诱发的肝损伤案例,FDA曾对该药实施部分临床暂停,但该药物此后快速推进。

2024年9月,赛诺菲在第40届欧洲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与研究委员会大会(ECTRIMS)上公布了该药Ⅲ期HERCULES研究的积极结果:与安慰剂相比,tolebrutinib在nrSPMS患者中,确认残疾进展的发生时间延迟了31%。此外,tolebrutinib组有10%出现了确认性致残改善,而安慰剂组仅为5%。

不过,此前接受GlobalData采访的专家表示,如果tolebrutinib最终获批,由于之前对其肝脏相关副作用的担忧,预计FDA仍会附加黑框警告,并要求采取风险评估与缓解策略,以应对肝脏相关不良反应的现实问题。

百健/诺诚健华:各自押注自研

百健也在开发用于治疗MS的BTK抑制剂。与罗氏同类药物fenebrutinib类似,其在研药物BIIB091是一种可逆的非共价BTK抑制剂,有望解决共价BTK抑制剂的耐药性问题。百健在MS赛道已有布局,有几种已获批准的治疗方法,包括Avonex、Plegridy和Vumerity,都用于治疗MS的复发。

除百健外,诺诚健华的BTK抑制剂奥布替尼也在探索该赛道。此前,两家公司基于该资产达成合作后终止。

奥布替尼在后续的Ⅱ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治疗复发缓解型MS具有显著疗效,在24周内有效减少新发或扩大钆增强病灶。此外,在每日一次80毫克剂量组中未出现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且该组肝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

诺华:扩展适应症版图

诺华也正在对BTK抑制剂remibrutinib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治疗复发型MS。其开展的名为REMODEL Ⅰ和Ⅱ的研究正在招募约800名受试者。

这两项试验包括初期设有长达30个月的双盲期,之后进入为期最长5年的开放标签延长期。在双盲期,研究人员将remibrutinib与已批准的MS修正治疗药物Aubagio进行比较。在延长期内,所有患者将接受remibrutinib治疗。

尽管remibrutinib在早期并未专门针对MS进行研究,但在治疗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且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3月6日,CDE官网显示,该药拟纳入优先审评,适用于H1抗组胺药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成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

remibrutinib的MS适应症初步研究结果预计将在2026年4月公布。

罗氏:稳步推进Ⅲ期试验

遭遇部分临床暂停的不止tolebrutinib。2023年11月,由于出现肝损伤案例,FDA对罗氏的fenebrutinib也实施了部分临床暂停,但该药近期在Ⅱ期试验中取得了积极进展。

2024年9月,罗氏公布了fenebrutinib研究结果。在复发型MS患者中,用fenebrutinib治疗48周内几乎完全抑制了疾病活动和致残进展。在Ⅱ期试验的开放标签延长期中,一年后96%的患者未出现复发,且48周内无致残进展。MRI扫描分析显示,99%的患者未出现T1钆增强(T1-gd )病变,这是活动性炎症的重要标志物。

值得注意的是,fenebrutinib是可逆、非共价结合的BTK抑制剂,长期应用安全性有望提升,并可能遭遇传统共价BTK抑制剂出现的耐药问题。

据悉,该药的3项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当中,包括针对RMS患者的FENhance 1和FENhance 2研究,以及针对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PPMS)患者的FENtrepid 研究。这些研究的数据预计将于2025年底公布。

★★★ 小结 ★★★

尽管BTK抑制剂具有治疗MS的潜力,但事实证明,减轻副作用十分困难,导致该领域取得的成功有限。如前文所述,多家公司因安全问题(尤其是肝损伤)曾被施加临床暂停。

好消息是,许多临床暂停已经被解除,赛诺菲和罗氏等公司已成功将各自管线推进至后期临床阶段。

由于这些候选药物疗效显著且副作用有限,获FDA批准可能性大,不过预计批准时会附加黑框警告。届时,是否使用这些药物,将由医生和患者自行权衡疗效与潜在风险。BTK抑制剂能否在MS治疗领域实现突破,拭目以待。

相关

MS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疾病,多数患者起病于29~39岁,其体内免疫系统异常攻击CNS,导致相关神经细胞的髓鞘发生炎症和损伤,出现肌肉虚弱、疲劳和视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罗氏CD20单抗Ocrevus和诺华CD20单抗Kesimpta是近年来MS市场新兴力量,均可选择性清除B细胞。前者在今年3月获NMPA批准治疗成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RMS)和成人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PPMS)。随着创新药出现,人们加深了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现在认为B细胞在疾病过程中的炎症性和神经退行性环节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因如此,业界开始将目光放在BTK抑制剂上:其靶向BTK(一种在B细胞的酶,也参与MS病理过程的髓系细胞表达)。通过抑制BTK酶活性,可以阻断B细胞活化,有望阻止促炎级联反应。

此外,使用BTK抑制剂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一大主要优势是,它们已被证明能够穿过血脑屏障,此为治疗CNS疾病的重要突破。

(原文网址:https://www.labiotech.eu/in-depth/btk-inhibitors-multiple-sclerosis-treatment/,下载日期:2025年4月28日)

转自2025年第17期《医药经济报》

来源:医药经济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