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印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治理技术与实践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4:46 6

摘要:人工智能合成内容(AIGC)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却引发虚假信息传播、版权侵犯和身份伪造等严重风险。数字水印凭借鲁棒性高、可规模化部署等显著优势,已成为合成内容治理的重要技术,为人工智能内容生态的监管治理与行业实践提供有效支撑。

人工智能合成内容(AIGC)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却引发虚假信息传播、版权侵犯和身份伪造等严重风险。数字水印凭借鲁棒性高、可规模化部署等显著优势,已成为合成内容治理的重要技术,为人工智能内容生态的监管治理与行业实践提供有效支撑。

数字水印:应对AIGC安全风险的关键技术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合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简称AIGC)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模型已经能创造出以假乱真的高质量内容。然而,AIGC技术赋能行业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包括虚假信息传播、版权侵犯和身份伪造等问题。2023年,黑客利用AI语音克隆技术制作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投降”视频,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混乱。该事件凸显了AIGC技术被恶意利用造成的严重后果。因此,建立有效的AIGC识别和治理机制已成为政府、产业、和学术界等多方的共识。

AIGC数字水印通过在AIGC中嵌入难以察觉的标识信息,能够实现内容来源追踪与验证的功能,因而成为AIGC治理的重要方式。随着国家网信办等多部门正式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数字水印也正式成为国家认可的AIGC治理手段。相比于其他治理手段,水印具有鲁棒性高、可规模化部署等显著优势,为内容溯源和版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将结合水印功能及其行业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数字水印技术在AIGC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与实践路径,为构建可信可控的人工智能内容生态提供有益参考。

水印技术:构建AIGC内容可信治理的技术基石

检测与归因功能通过在生成过程中精准嵌入识别特征,构建起AIGC内容的"数字身份证",实现溯源治理。检测功能主要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或构建独立水印系统,实现AI内容的快速鉴别。归因功能则构建双层溯源体系:为模型嵌入差异化"指纹"实现模型归因;通过即插即用模块实现用户归因,解决责任主体认定问题。

版权保护水印功能构筑了贯穿AIGC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防护机制,实现知识产权治理。数据层面通过嵌入隐形水印追踪非法数据复用;模型层面实现从合成内容直接提取所有权标识;内容层面利用不可感知像素扰动技术完成创作者确权,同时保持内容质量,有效抵御格式转换、裁剪等攻击,为AIGC创新提供版权保障。

完整性验证功能通过隐写与篡改检测形成内容真实性验证体系,实现内容可信治理。隐写功能实现语义级信息隐藏,即使内容被改写仍可还原隐藏数据;篡改检测采用双重机制:嵌入对抗水印实现样本级预警,"双重不可见水印"实现精准定位。这种组合为医疗影像、法律文书等高敏感场景提供真实性保障,解决AIGC信任危机,为构建可信内容生态奠定基础。

我国AIGC监管框架与水印行业实践

我国高度重视 AIGC 的管控,2023年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24年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并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法规、实践指南和强制标准,为构建安全可信AI生态与推动行业规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性指导,助力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及相关安全技术稳健发展。

在 AIGC 行业实践中,水印技术已形成支持多模态场景的解决方案,覆盖文本对话、图像生成、视频创作等多元业务场景,支持智能客服、图文设计、影视后期等细分领域的技术落地。数字水印技术集成服务主体标识、内容创作者信息等生产链路核心要素,确保合成内容在编辑与传播后仍可快速定位版权主体或责任主体,有效满足版权确权、风险事件追责等行业核心需求,成为构建安全可信 AIGC 生态的基础设施级技术方案。

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率先研发了合成内容安全标识平台GCmark,平台汇聚编码规则、实践指南和标准要求,为生成合成服务提供者与内容传播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的标识生成、检测能力支持,为内容标识打标与检测提供权威、可信、可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结语

在AIGC相关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数字水印作为基石,以溯源、确权、防篡改的核心能力,为AIGC治理提供关键解决方案。当技术创新与政策框架同频共振,这项“看不见的安全铠甲” 正筑牢AIGC治理防线,助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可信AIGC生态。

作者简介:

任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CCF会士、数据治理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CCFvoic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