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十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将于2025年5月8日至11日重返上海展览中心,携手全球20+城市的100多家参展伙伴,共同呈现一场横跨艺术、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视觉盛会。
第十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将于2025年5月8日至11日重返上海展览中心,携手全球20+城市的100多家参展伙伴,共同呈现一场横跨艺术、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视觉盛会。
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与此同时,深受这两大媒介发展影响的录像艺术也迎来了诞生60周年,而这一特殊的年份,也恰逢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办十周年。
为此,本届博览会特别邀请四位来自电影、摄影、录像艺术等不同维度的重要创作者——阿彼察邦、贾樟柯、刘铮、余力为,在展会序厅联袂展出。由知名影像策展人、写作者施瀚涛策展的博览会十周年特展“如水光影”以四位艺术家独特的视觉语言,共同勾勒出影像与现实、记忆与想象交织的艺术图景。
这不仅是一场展览的集结,更是一场关乎东方叙事与个体视角的当代表达,邀请观者进入他们镜头下流动的人物、空间与时代感知中。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策展人施瀚涛撰写的前言文字走进本次展览。
光影如水,寄托人们对于时间的怀想。照片里的瞬间尽管短暂,却可能蕴藉着绵延的回忆;一部电影,情节起伏,讲述的往往是生命中蓦然一刻的感悟。端看一幅影像,就好像回到时间长河的岸边,看着河水里交织着的关于生命和历史的现实、记忆和想象。本次展览的四位艺术家都是摄影或电影领域里杰出的实践者,影像于他们而言是讲述自己真切感受的媒介,也支撑着他们始终直面生活和时代的勇气。
© 贾樟柯,“刺青”系列,2020。图片提供 | 艺术家
© 贾樟柯,“刺青”系列,2020。图片提供 | 艺术家
贾樟柯的电影一直关注中国过去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中浮沉起落的小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已经成了代表这个纷乱时世的复杂表情。《刺青》系列所拍摄的同样是这些无名的个体,但他们的纹身,如贾樟柯自陈,所反映的是 “一种很深刻的内心需要”,甚至是一种“宣言”或“反叛”。艺术家让这些日常中不起眼的人物的内心和活力得以彰显。而《海上传奇》的片段则表现了一位历史人物与这个展览空间的两次相遇所构成的奇异回响。一次是身不由己地被推上了时代的舞台,第二次是半个多世纪后回访时的骄傲和感慨。电影的英文片名可谓神来之笔,I Wish I Knew,这可能是对于影像这个媒介最好的注解,影像只顾当下,未来自有人评说。
© 余力为,“大快活”系列,2025。图片提供 | 艺术家
© 余力为,“大快活”系列,2025。图片提供 | 艺术家
余力为一直是贾樟柯电影的幕后掌镜者,与后者灵犀相通,两人的作品也气息相近,同样关注平凡的人物和时刻。而这次的新作《大快活》则通过三维数字模型构建,画面元素有的来自于拍摄,也有的是现成图像,并渲染合成。画面或静或动,场景似真亦假,有如残缺的记忆或奇幻的梦境。艺术家将其称为“一场派对的残影……一个无法抵达的欲望循环”,就像人突然醒来时茫然的感受,所有曾沉浸其中的喧嚣和狂热,都只剩下寂寞的碎片,如河水流过,一切都变了,一切也没变。
© 刘铮,《静物沉默的力量》,2025。图片提供 | 艺术家
© 刘铮,《静物沉默的力量》,2025。图片提供 | 艺术家
刘铮的《沉默的力量》是他最新的作品,画面里被剖开的机器,露出其中精密、复杂甚至神秘的结构。它们是人类倾其智慧所构造出的杰作,我们好像依然能感受到其震耳的轰鸣和惊人的力量。它们就像是揭开了贾樟柯作品里的现实的内面,又像是用笨重的机器回应余力为作品里的怅然若失。这甚至可以看作为艺术家早期的重要作品《国人》的续篇,只是把拍摄对象由人物换成了机器,但语言更为直白甚至暴力。我们知道这些机器里一定有着某种规律和关系,但眼前只有静默的相互缠绕交错的电线和金属构件。再强大的力量,在闪光灯的照射下,被宣告死亡。
©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记忆, 卡拉尔卡(Memoria, Calarcá)》,2017。图片提供 | 香格纳画廊
©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迹象与幻象(Signs and Illusions)》,2022。图片提供 | 香格纳画廊
阿彼察邦的影像初看总是平常景观,叙事节奏舒缓甚至窒塞,就像是平淡乏味的日常,停留在不知来去的一刻。但这些无声的画面里,却常埋着社会或历史事件的线索,也留有民间传说或神话的影子。从芝加哥到曼谷,再到哥伦比亚的卡拉尔卡,人们的生活有着各自的境遇,社会现实又面对着很多相似的困境。艺术家通过拼贴、并置,在照片上打洞,延缓或错乱叙事节奏,甚至倒置照片等不同的手法,将观者带往影像的背面或深处,也让人们反思现代历史所早已预告的不同文化的群体在当下的共同命运,以及那种难以逃脱的被困在现实中消磨生命的个体感受。
捕光捉影如抽刀断水,即便抓住了流动中的片刻光影,从那一刻起,原来的那条河就已不在了。刻舟求剑,宝剑也已随流水而逝,但是船舷上毕竟留下了它失落,或者说曾经存在的证明。平凡的小人物,残缺的梦境,被剖解的机器,出错而困顿的时光,这四位艺术家所创造的无名时刻,有如在不息的流水中闪烁的片段,他们似乎都想要努力地挽留住时间,这或许是徒劳的,但为未来的人们留下今天的时代所独有的气息。就像“鞠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虽然月光在指缝中流逝,花香在衣裙间消散,断水者可以为自己留下那带着月色和花香的片刻。那一瞬间的光影是一种感受的回返,感受无从捉摸,但是一种确切,在这份确切中,我们才得以保留那个尚未被河水卷走的自己。
施瀚涛/文
小小预告一下,2025年5月8日,16:30-18:00,博览会还将奉上一场重磅对谈👇
洞见映像主题论坛 | 时光的褶皱:影像、记忆与存在
嘉宾:刘铮(摄影师),施瀚涛(独立策展人,写作者),余力为(电影导演,摄影师),张真(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系教授、亚洲影媒计划 Asian Film & Media Initiative创始主任)
主持:曹丹(超媒体集团艺术平台总裁兼旗下艺术媒体出版人)
第十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藏家预览|2025.5.8-5.9
公众开放|2025.5.10-11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票
© 历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现场
入 场 信 息
藏家单日
5月9日(星期五)12:00-20:00
公众开放
5月10日(星期六)11:00-20:00
5月11日(星期日)11:00-18:00
* 所有场次的最后入场时间为闭馆前半小时,请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 上海展览中心
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近铜仁路
(地铁2号线,7号线,静安寺站)
观众入场:上海展览中心 2号门
关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PHOTOFAIRS Shanghai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创立于2014年,旨在回应亚太地区对影像艺术收藏日益增长的兴趣与需求。作为专注于影像艺术媒介的国际平台,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已在过往九届中,对亚洲艺术影像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亦建立起了关于影像艺术媒介权威而活跃的交流。博览会始终保持开拓精神,聚焦国际前沿,以博物馆品质呈现版块与内容,为亚太藏家、观众和专业人士提供欣赏和发现影像艺术的上佳体验。2025年5月8-11日,第十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将由超媒体集团(Meta Media)主办,于上海展览中心再度回归并强力打造亚太春夏影像艺术季。
关于超媒体集团
Meta Media
超媒体集团(Meta Media)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领先并极具创新性的国际传播集团,旗下拥有包括商业、文化、艺术、时尚、生活方式等传播平台,以及数码技术、空间平台及元宇宙等多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平台。超媒体集团不仅出版杂志《周末画报》、《生活月刊》、《艺术新闻/The Art Journal》、《LEAP艺术界》,而且还与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传播集团共同出版《优家画报InStyle》、《理想家IDEAT》、《Numéro中文版》、《Bloomberg商业周刊/中文版》。2017年,超媒体集团与英国传媒集团DAZED Media重新组建“NOWNESS现在”团队;2018年创办誌屋ZiWU,以超前的理念打造新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2019年收购英国领先艺术杂志《ArtReview》、《ArtReview Asia》及其数字平台,并于2022年推出《艺术世界ArtReview》。从平面产品到数码产品,再到空间平台不断更新换代,超媒体已经成为不断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创意内涵的复合创新机构。
来源:iWeekly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