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胎记”咋变了?一查竟是血管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16:00 3

摘要:一些家长在宝宝出生后发现宝宝粉嫩的皮肤上有一些红色印记,有的是淡淡的红色斑块,有的是微微凸起的红点。这是胎记吗?对健康有影响吗?医生提醒这些“天使之吻”可能是血管瘤,孩子家长可要提高警惕。

一些家长在宝宝出生后发现宝宝粉嫩的皮肤上有一些红色印记,有的是淡淡的红色斑块,有的是微微凸起的红点。这是胎记吗?对健康有影响吗?医生提醒这些“天使之吻”可能是血管瘤,孩子家长可要提高警惕。

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与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体育频道共同打造的大型融媒体健康节目《医道健康》,本期邀请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 主任医师 赵李平和我们科普血管瘤的相关知识。

血管瘤究竟是什么?

想象一下宝宝的皮肤上突然冒出一块红彤彤的小疙瘩,像草莓一样鲜红凸起,这就是典型的血管瘤表现。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血管增生性病变,这些血管通常喜欢在宝宝出生后头几周突然现身,刚开始可能只是一个小红点,但短短几个月就能长成明显的红色肿块。

医生们把它们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出生后才出现的"婴幼儿款",另一种是出生时就带着的"先天款"。这些血管瘤会经历快速生长期、稳定期,最后大多数会慢慢消退。

血管瘤VS胎记

胎记像是皮肤与生俱来的"小印记",一出生就有,可能是色素沉淀(像咖啡渍)或是血管分布异常(像葡萄酒色的红印)。而血管瘤更像是后来突然冒出来的"小客人",出生时完全没有,几周后才慢慢显现。

最特别的是血管瘤会"长大变小":头几个月快速膨胀,像吹气球一样;一岁后开始慢慢"缩水",但这个过程可能要好几年。而胎记就"安静"多了,只会随着身体等比例变大,不会自己消失(除了屁股上常见的蒙古斑)。

血管瘤有时会带来麻烦,比如破溃出血或影响视力呼吸,所以通常需要治疗。而大多数胎记只是影响美观,除非特别在意,否则不用特别处理。要特别注意区分鲜红斑痣(一种红色胎记)和血管瘤,前者平平的不凸起,也不会自己消退。

别小看血管瘤的危害

位置不好的血管瘤可能带来大麻烦:长在眼睛周围可能影响视力发育,导致弱视;鼻子上的可能阻碍呼吸;嘴巴边的会影响吃奶;尿布区的容易磨破感染。如果血管瘤数量很多,还要检查内脏有没有,极少数情况下肝脏也会长。

影响美观:这些"红疙瘩"表面皮肤很薄,容易破溃形成疼痛的溃疡,宝宝会因此哭闹不安。愈合后可能留下永久疤痕,比原来的血管瘤更影响美观。如果是长在面部的大血管瘤,等孩子懂事后,可能会因为外貌问题产生自卑心理。

长期存在的血管瘤还可能"欺负"周围组织:压迫骨骼造成凹陷,拉扯软骨导致变形(比如把鼻翼扯歪),或者让局部皮肤变得松弛皱巴。耳朵上的大血管瘤甚至可能让耳廓长歪变形。

血管瘤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用药物让亢奋的血管"冷静下来",通常需要服用半年到一年。刚开始需要在医院观察几天,确保宝宝适应。对于表浅的小血管瘤,还有外用的药膏可以选择。

激光治疗:这就像是精准的"光线画笔",特别适合表浅的红色血管瘤。每次治疗就像被橡皮筋弹一下的感觉,需要多次才能见效。对于深部的血管瘤,医生可能会直接往里面注射一种"硬化剂",让过度生长的血管慢慢萎缩。

手术切除:如果血管瘤已经严重影响外观或功能,或者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切除。时机很关键,一般会选择在血管瘤停止生长后。对于消退后遗留的松弛皮肤或明显疤痕,也可以通过整形手术来改善。

治疗后如何护理?

用药期间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疗效调整方案。服用口服药的宝宝要注意监测心率和血糖,观察有无嗜睡、胃口差等副作用。治疗期间如果血管瘤表面破溃,要用医生推荐的药膏小心护理,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保护皮肤:激光治疗后皮肤会有短暂结痂,要避免抓挠,做好防晒。注射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肿胀或青紫,一般几天就会消退。无论哪种治疗,都要避免粗暴摩擦血管瘤部位,洗澡时动作轻柔。

坚持随访:消退期可能长达数年,期间可以按摩帮助纤维组织软化。遗留的皮肤松弛不必急于处理,很多会随着成长慢慢改善。如果上学前仍有明显痕迹,可以考虑美容修复。

心理关怀同样重要:不要当着孩子面过分讨论血管瘤问题,培养其多方面才能增强自信。可以拍些照片记录变化过程,等孩子长大后给他看这个特别的"成长故事"。

来源:健康安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