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团伙制售黄色手办被认定为淫秽物品犯罪案。从手办工厂老板到文员12名被告人被判决犯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刑期从四年九个月到判一缓一不等。新京报报道称,该案疑似是黄色手办被判淫秽物品犯罪第一案。
当某些商家以亚文化之名突破未成年人保护红线,把“可脱卸”“仿真”作为卖点,实则是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
近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团伙制售黄色手办被认定为淫秽物品犯罪案。从手办工厂老板到文员12名被告人被判决犯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刑期从四年九个月到判一缓一不等。新京报报道称,该案疑似是黄色手办被判淫秽物品犯罪第一案。
早在2023年12月1日,央视《焦点访谈》揭露生产销售黄色手办产业链。这些“美少女”手办造型为各种性爱姿势,接近“全裸”,或可拆卸、脱衣,在直播平台和网购平台售卖。随后,多地公安机关集中对手办行业开展调查,这起案件也在同一时期案发。
↑购物平台搜索“美少女手办可穿脱”出现的商品图,大多姿势性感,衣着裸露。图据新京报
刑法明确,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物品。能脱衣卸裤的手办,就连“两名证人购买后亦认为有色情内容而羞于展示”,其诲淫性不言而喻。此案的判决也宣示了司法机关的严正态度:当“可拆卸服饰”成为性暗示的遮羞布,“艺术创作”沦为软色情的挡箭牌,相关人员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亚文化从来不是软色情的挡箭牌。亚文化是特定群体通过符号系统构建身份认同,当某些商家以亚文化之名突破未成年人保护红线,把“可脱卸”“仿真”作为卖点,实则是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更何况,当涉黄手办流向未成年,其危害更甚。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孩子性意识萌芽但缺乏判断力,长期接触软色情内容容易导致性认知扭曲,甚至诱发性犯罪。
近年来,手办等产业发展迅速,根据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手办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手办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元,2029年将超过2800亿元。高速发展的手办产业,更要谨防泥沙俱下。
对于手办行业监管存在的漏洞,司法介入是必要补充。从主犯四年九个月的有期徒刑,到工厂质检员的判一缓一,判决实现了罪责刑相适应,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智慧。比起行政处罚,刑事判决的震慑力更能唤醒行业自律。
此次相关黄色手办被判淫秽物品犯罪,无疑为所有文化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艺术创作可以突破常规,但必须坚守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底线,任何文化形态都不能成为法外之地。不能任由“可拆卸”变成色情暗示,法律的重拳出击就是对青少年最好的保护。
同时,各地在推动手办、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时,必须同步建立清晰的行业标准与监管框架,将法律红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基准线。唯有在坚守未成年人保护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创意,在明确淫秽物品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包容多元,才能让亚文化摆脱灰色地带,真正实现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蜕变。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