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手术麻醉中,哪种剂量的环泊酚对患者更有益?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11:49 2

摘要:理想的静脉麻醉药物应具备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停药后恢复迅速、对器官功能影响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近年来,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环泊酚因其化学结构与丙泊酚相似而备受关注。与丙泊酚不同的是,环泊酚显著增强了对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的结合能力,

理想的静脉麻醉药物应具备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停药后恢复迅速、对器官功能影响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近年来,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环泊酚因其化学结构与丙泊酚相似而备受关注。与丙泊酚不同的是,环泊酚显著增强了对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的结合能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GABA-A受体介导的离子通道活性,促进氯离子内流,导致神经细胞膜超极化,从而实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环泊酚已获批用于多种内镜检查的镇静、全身麻醉及重症监护室镇静。研究显示,在择期手术麻醉诱导中,使用0.4 mg/kg的环泊酚相较于2 mg/kg的丙泊酚,具有更优的镇静效果,同时血压和心率的波动也更小。针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的研究证实,0.2~0.4 mg/kg环泊酚安全性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此外,另一项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环泊酚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和双频指数(BIS)变化,结果发现0.3 mg/kg环泊酚在老年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最小,同时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非心脏手术患者。对于心脏手术患者而言,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管理至关重要,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心功能较弱,轻微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依托咪酯因对循环影响小、血管活性药物需求低且不增加心脏手术患者死亡率,成为此类患者的常用选择,但其仍存在肌颤、肾上腺皮质抑制等局限性。基于此,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剂量的环泊酚对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将其与传统的麻醉诱导药物依托咪酯进行比较。该研究结果于2025年3月在上发表。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的时间段内,研究人员共招募了216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经过严格筛选,最终209例患者符合标准并被随机分为四组:依托咪酯组(剂量为0.2 mg/kg)、0.2 mg/kg环泊酚组、0.3 mg/kg环泊酚组和0.4 mg/kg环泊酚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记录以下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和BIS:进入手术室后5 min(T)、麻醉诱导前(T)、诱导后即刻(T)、诱导后1 min和2 min(T~T)、插管时(T)、插管后1 min、3 min、5 min和10 min(T~T)以及皮肤切开时。并记录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

图1 受试者纳入流程图

研究结果

与基线相比,所有组用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0.3 mg/kg环泊酚组和0.4 mg/kg环泊酚组的下降时间早于其他2组(0.05)。与依托咪酯组相比,0.2 mg/kg环泊酚组和0.3 mg/kg环泊酚组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显著降低(0.05)。4组间平均动脉压、全身血管阻力及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05)。

研究结论

环泊酚可安全用于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0.2 mg/kg环泊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低血压发生率低,且减少了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

来源:围术期医学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