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业巨头海天味业凭借269亿元的营收与63亿元的净利润,稳稳占据行业头把交椅。而曾被誉为“酱油第一股”的ST加加,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忧心忡忡的成绩单:营收仅13亿元,亏损高达2.43亿元。
202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恰似一锅翻滚不止的红油火锅,表面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行业巨头海天味业凭借269亿元的营收与63亿元的净利润,稳稳占据行业头把交椅。而曾被誉为“酱油第一股”的ST加加,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忧心忡忡的成绩单:营收仅13亿元,亏损高达2.43亿元。
这家湖南老牌企业,如今正站在传统与创新的关键十字路口,承受着行业变革带来的阵痛。
亏损背后: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
2024年的调味品市场,早已告别“一招鲜吃遍天”的旧时代。
海天味业依托全国2000多家经销商以及超过50万个终端网点,将酱油产品铺向了中国每一个菜市场;反观ST加加,却如同被困在湖南、江西等局部市场的“地头蛇”,年营收尚不足海天的二十分之一。
更为严峻的是,年轻消费群体正逐渐摒弃传统酱油。他们更倾向于为“减盐”“低盐”“复合口味”等特色产品买单。
而ST加加的主力产品依旧是单价在5 - 8元的普通酱油,尽管公司也推出了减盐系列产品,但在海天、千禾等品牌的激烈围剿下,始终未能成功打开高端市场的大门。
从具体报告数据来看,收入方面,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0.5%,主力产品酱油和食用油的销售均出现下滑。散装味精业务因合作方破产而直接清零,粮油业务受到原材料涨价的冲击,毛利率跌至个位数。
成本方面,毛利率看似提升了4.7个百分点,实则是通过压缩原料成本“硬挤”出来的。而销售费用却同比激增22%,广告费、渠道返利如流水般花出去,销量却未见明显增长。
资产方面,存货周转天数高达139天,这意味着一瓶酱油从生产到最终卖出,需要等待近5个月的时间。反观海天味业,这一周期仅需54天,如此巨大的差距,充分暴露出ST加加供应链效率的致命短板。
行业:风云变幻
2024年,中国调味品行业零售规模达到1716.9亿元,同比增长4.1%,但传统调味品赛道(如酱油、醋、蚝油等)的增速却显著放缓。
其一,头部垄断趋势加剧。海天味业以269.01亿元的营收占据15.7%的市场份额,其中酱油业务营收达137.58亿元,同比增长8.87%,吨价同比略有下降。这显示出其凭借规模效应有效对冲价格战压力的能力。
其二,区域品牌发展失速。像ST加加、千禾味业等区域性企业,营收规模不足海天味业的十分之一,且面临着渠道下沉与品牌升级的双重巨大压力。
其三,复合调味料领域迅速崛起。火锅调料、中式复合调料等细分赛道增速超过13%,颐海国际、天味食品等企业通过推出场景化产品,成功抢占年轻消费群体市场。
突围:成效欠佳
面对重重困境,ST加加并非毫无作为。
首先,公司果断砍掉了“拖油瓶”业务,关停了宁夏、河南等地的亏损工厂,产能利用率从60%提升至75%,但固定资产折旧仍大幅侵蚀着利润。
其次,公司全力押宝“年轻化”战略:签约明星代言、在抖音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甚至推出“一人食”小包装酱油。然而,实际效果尚不尽如人意,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不足10%。
此外,公司还积极试水新赛道:推出了牛油、番茄火锅底料等复合调味料。但SKU多达上百个,导致供应链不堪重负,反而拖累了整体运营效率。
与行业龙头相比,ST加加的转型显得迟缓且犹豫不决。
反观海天味业左手以“酱油 + 蚝油 + 调味酱”稳固基本盘,右手借助火锅底料、酸辣凉拌汁等新品拓展年轻人市场。2024年,其餐饮渠道占比超过60%,B端客户黏性极强。
千禾味业则全力聚焦“零添加”高端赛道,尽管2024年酱油收入下滑3.75%,但毛利率高达45%,远超ST加加的23%。
而新兴品牌如饭爷、加点滋味等,通过短视频营销,以“懒人调料包”精准直击Z世代痛点,年增速超过30%。
未来:生与死的考验
ST加加的2025年,无疑将是一场残酷的“生存游戏”。
当前困境,本质上源于传统酱油企业未能及时适应行业从“增量扩张”向“存量博弈”的转型。其核心产品“加加”酱油与“盘中餐”食用油在湖南、江西等根据地市场,面临着海天味业、李锦记等品牌的渠道挤压;而全国化布局又受制于资金与组织能力的短板。
从短期来看,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社区团购平台对传统商超的冲击持续不断。ST加加亟需尽快清理库存,同时与经销商重新协商返利政策,否则极有可能陷入“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
从长期机遇来看,预制菜赛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ST加加若能整合调味品与粮油业务,推出定制化预制菜解决方案,或许能够在B端餐饮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ST加加的困境,实际上折射出中国传统调味品企业的集体焦虑:当年轻人不再为“老字号”情怀买单,当社区团购颠覆了传统渠道,当复合调味品抢走半壁江山,老牌企业究竟该如何突围?
答案或许隐藏在两个方向:一是像海天味业那样,凭借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依靠全渠道覆盖抢占市场;二是像新兴品牌那样,打造爆款单品打开市场缺口,通过场景化营销打动年轻人。
对于ST加加而言,若继续在传统赛道与行业巨头正面硬刚,恐怕连“喝汤”的机会都将越来越渺茫。
来源:调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