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剩几株!红军长征时的“看家菜”,专家:被市民吃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16:25 3

摘要:对此专家表示很是无奈,因为野菜在当地是铺地植物,一旦被挖掘就会造成植被的破坏,而且因为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这样的野菜吃了也不一定对健康有什么益处。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春末夏初的时候,北京紫竹院公园的花花草草们又一次展现出了生机。

很多市民会来到公园挖野菜,有的还在公园的“科普周”活动上面询问挖的野草能不能吃。

对此专家表示很是无奈,因为野菜在当地是铺地植物,一旦被挖掘就会造成植被的破坏,而且因为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这样的野菜吃了也不一定对健康有什么益处。

而且现在人们市面上能买到的蔬菜基本上都是经过筛选留下来的最适合食用的蔬菜,远比外面受污染的野菜强。

而且随着北京城市化的推进,这些植物基本上越来越少,之前非常常见的一些品种,截止到2016年已经有100多种几乎见不到了。

其中有一种,还是红军长征时候拿来果腹的“看家菜”,如今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就能勉强看见几棵了。

植物专家舒志刚痛心疾首:“都被市民吃光了!” 随着春末夏初挖野菜热潮的兴起,这种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生态价值的植物,正面临着在当地野外灭绝的危机。

那么究竟是什么野菜如今几乎看不见了呢?

«——【·长征路上的果腹菜·】——»

这种野菜叫做鹅绒委陵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低矮,呈现出匍匐生长的姿态,宛如一条绿色的地毯平铺在地面。

它的茎细长且柔韧,节上生长着不定根,这些不定根如同植物的“小脚丫”,深入土壤,不仅为植株提供了稳定的支撑,还能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养分。

鹅绒委陵菜的叶子为羽状复叶,叶片正面颜色深绿,表面光滑,叶脉清晰可见,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脉络图,充满了生命的韵律。

而叶片的背面则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密被灰白色或白色的细绵毛,这些绒毛质地柔软细腻,如同轻盈的鹅绒一般,轻轻触摸,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柔软触感。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片背面的绒毛会反射出柔和的光泽,使得整株植物看起来更加灵动。

这些绒毛不仅赋予了鹅绒委陵菜独特的外观,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能够有效减少叶片表面的水分蒸发,在干旱环境中帮助植株保持水分;

同时,还能抵御寒冷和风沙的侵袭,是鹅绒委陵菜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重要“武器”。

每到花期,鹅绒委陵菜会单生于叶腋处长出花朵,细长的花梗支撑着小巧玲珑的花朵。

花瓣呈鲜艳的黄色,五片花瓣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绿色叶片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

鹅绒委陵菜的花朵虽小,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能够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前来采蜜授粉,完成植物的繁殖过程。​

花期过后,鹅绒委陵菜会结出瘦果,果实呈卵形,体积较小,表面光滑,颜色会随着生长逐渐从绿色转变为褐色。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瘦果,却蕴含着鹅绒委陵菜延续生命的希望。

它们可以借助风力、动物等传播媒介,远离母体,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根发芽,开启新的生命旅程,为鹅绒委陵菜种群的繁衍和扩散贡献力量。​

鹅绒委陵菜对土壤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沙土、壤土和黏土等多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

不过,它最适宜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里。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鹅绒委陵菜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多种养分,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求

在山区的林下、草地以及河边等湿润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区域,常常能看到鹅绒委陵菜旺盛生长的身影,它们与周围的植物共同构成了和谐的生态群落。​

鹅绒委陵菜是喜光植物,充足的阳光能够促进其光合作用的进行,使其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为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提供充足的能量。

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鹅绒委陵菜的叶片更加翠绿,花朵更加鲜艳,生长也更为旺盛。

然而,它也具有一定的耐阴性,能够在树荫下、灌木丛中等光照较弱的地方生存。

虽然在这种环境下,其生长速度可能会有所减缓,但依然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

鹅绒委陵菜具有极强的耐寒性,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安然越冬。

即使在北方的严寒地区,冬季气温低至零下几十摄氏度,鹅绒委陵菜地上部分虽然会枯萎,但地下的块根依然能够保持生命力,在土壤中休眠,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

同时,它也具备一定的耐旱能力,在干旱季节,它可以通过减少水分蒸发、降低自身代谢速率等方式,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继续生存下去。​

鹅绒委陵菜在全球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寒带地区。

在中国,它的身影遍布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多个地区,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鹅绒委陵菜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

鹅绒委陵菜作为红军长征时的 “看家菜”,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它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和重要的生态价值。

然而,如今在紫竹院公园,它却仅剩寥寥几株,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增强保护意识,杜绝挖野菜等破坏行为,让这种珍贵的植物能够在我们的城市中继续生长,传承历史,守护自然。​

参考:

北京晨报 《北京野生植物20年消失百余种 专家:被市民吃光》2016-5-30

来源:牧子说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