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常撞人的朋友都知道,开车撞到人的第一时间应该是查看伤者的伤势,然后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但有些人却第一时间想撇清责任。
经常撞人的朋友都知道,开车撞到人的第一时间应该是查看伤者的伤势,然后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但有些人却第一时间想撇清责任。
5月2日,在宁波的一条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保时捷在违法超车时撞到了一辆摩托车,而这名保时捷车主在撞到人后第一反应不是看人,竟然是先换车牌。
随后这名保时捷车主也是被刑拘了起来,余姚市警方也发出了通报,但是这则通报却引起了网友的争议。
也有人扒出了这个车主的身份,在了解之后,只能说怪不得他这么嚣张,他有什么背景呢?
保时捷车主
2025年5月2日傍晚六点,宁波余姚市S206嘉余线的盘山公路上,摩托车爱好者何某正匀速驶过一个弯道。
他的头盔反射着夕阳余晖,车轮碾过地面的碎石发出细碎的声响,这条山路以弯急坡陡著称,平日里常有骑行爱好者前来挑战,但谁也没想到,几分钟后,这里会成为一场舆论风暴的起点。
对向车道的轰鸣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一辆深灰色保时捷Panamera突然从弯道盲区冲出,车头几乎贴着中线逆向疾驰。
保时捷追尾
目击者事后回忆,驾驶者似乎在与另一辆跑车竞速,两辆车如同追逐猎物的猛兽,发动机的嘶吼声在山谷间回荡。
保时捷司机周某在超车时发现前方有来车,猛打方向盘试图避让,却因车速过快失去控制,车尾横扫过何某的摩托车。
金属碰撞的巨响中,何某连人带车被撞飞三米多远,重重跌入路旁的水沟,头盔护住了他的头部,但左臂以不自然的角度扭曲着,鲜血从骑行服的破口渗出。
撞到摩托车
保时捷前保险杠凹陷,车灯碎片散落一地,周某下车后的第一反应并非查看伤者,而是快步绕到车尾,动作娴熟地撕下临时粘贴的黄色车牌,转而换上早已准备好的蓝色“浙B”牌照。
这个动作被后方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完整捕捉,视频里还能听见他低声嘀咕“路太滑了,刹不住。”
事情曝光之后,警方也在第一时间发出了通报,但却遭受到了一些质疑,怎么回事?
保时捷车主说路太滑
事故现场很快聚集了人群,一位机车博主恰巧途经此地,用镜头记录下关键细节,周某换完车牌后并未拨打急救电话,而是倚着车门刷手机,直到警笛声由远及近才收起设备。
这段两分十七秒的视频当晚登上短视频平台热搜,播放量突破千万,网友逐帧分析画面,发现涉事保时捷的临时车牌有效期至2024年12月,已过期五个月。
舆论焦点迅速从交通事故转向特权质疑,有眼尖的网友指出,周某的保时捷曾在2024年8月卷入另一起致命事故。
网友评论
当时该车在宁波市区闯红灯撞飞一对骑电动车的母女,最终却以“赔偿达成和解”草草收场。
但蹊跷的是,宁波交警官方账号在保时捷撞人视频疯传当晚突然显示“已注销”,这种情况是什么回事。
余姚警方在舆论压力下于次日凌晨发布通报,确认周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
警情通报
通报用词谨慎,仅提及“未悬挂机动车号牌”和“违法超车”,对换牌行为及车辆历史问题只字未提。
这份不足三百字的声明非但未能平息质疑,反而引发更大争议,法律博主们连夜制作科普视频,指出危险驾驶罪最高刑期仅六个月,而若查实套牌或伪造证件,刑期可能延长至三年。
有匿名网友爆料称,周某家族在余姚经营多家建材企业,这条未经证实的消息配上保时捷车主在事故现场的冷漠表现,迅速催生出“权贵子弟”的民间叙事。
为什么这种事情频频发生呢?
网友评论
深夜的山路上,引擎的轰鸣声撕裂寂静,改装跑车的远光灯刺破黑暗,轮胎在沥青路面摩擦出刺耳的尖啸,这样的场景在宁波余姚的某些路段并不罕见。
多年来,这些蜿蜒曲折的山道逐渐成为一些富家子弟的“私人赛道”,他们驾驶着价值百万的豪车,把公共道路当作游乐场,将交通法规视为无物。
周某在撞人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救人,而是熟练地更换车牌,这种近乎条件反射的行为,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早已习惯了“特殊待遇”。
第一时间换车牌
网友翻出涉事保时捷的历史记录,发现该车曾多次卷入交通事故,却从未受到严厉处罚。
事件的转折点在于行车记录仪视频的曝光,如果没有这段影像,事故很可能被描述为“普通剐蹭”,伤者的诉求或许会被“协商解决”消弭于无形。
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何危险驾驶文化能在某些群体中肆意蔓延,山路飙车、非法改装、遮挡号牌,这些行为早已超出单纯的交通违规范畴,而更像是一种对公共秩序的蔑视。
,摩托车主
法律对危险驾驶的惩处力度,在现实中常常显得疲软,尤其是当涉事者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源时,执法的刚性往往被各种因素软化。
改变从来不会一蹴而就,新增的监控摄像头或许能暂时震慑飙车族,但若深层问题不解决,类似的戏码仍可能换个时间、换个地点再次上演。
大家在假期出门游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个五一已经发生数起安全事故了,玩归玩、闹归闹,人身安全最重要。
再快的车也快不过正义,再厚的钱包也买不回对生命的敬畏。
信息来源:抖音 看看温州
抖音 九派新闻
来源:江语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