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壁追风,云端叩门!赴一场悬崖列车的天空之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6:42 2

摘要:最近,一段关于大觉山的15秒短视频火爆“出圈”——一列乳白色流线型列车沿着近乎垂直的悬崖攀升,车厢两侧全透明,窗外是翻滚的云海与苍翠的群峰,乘客们惊喜的欢呼与窗外呼啸的山风交织成一曲独特的交响乐。

最近,一段关于大觉山的15秒短视频火爆“出圈”——一列乳白色流线型列车沿着近乎垂直的悬崖攀升,车厢两侧全透明,窗外是翻滚的云海与苍翠的群峰,乘客们惊喜的欢呼与窗外呼啸的山风交织成一曲独特的交响乐。

这段由游客拍摄的“悬崖动车”体验视频,短短3天内收获近600万点赞,带动“大觉山悬崖动车”相关话题总播放量突破3.2亿次。

“这才是真正的过山车”“仿佛穿越到了仙侠世界”“驶向云端的列车”……网友的热评不仅表达了对“悬崖动车”项目的惊叹,更引发了对大觉山的好奇与向往。

“悬崖动车”项目是由中国中车集团特别设计的旅游轨道交通系统,全长约13.14公里,运行海拔约1000米,采用纯电运行,零污染零排放,首次将高铁控制技术创造性应用于旅游观光领域。“悬崖动车”重新定义山地旅游体验,是传统观光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联姻。

大觉山,是一座有着近1700年人文积淀的古老名山。当游客在抖音上为惊险刺激的动车体验点赞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镜头下的悬崖峭壁间,藏着多少神话传说与历史烟云。让我们暂时离开热搜的喧嚣,溯时光之流而上,探寻大觉山那些比“网红动车”更为悠远的传奇故事。

大觉山风光。

岩影禅踪——大觉山的历史传说与宗教文化

“雄伟壮观狮子岩,美妙神奇民间传;早闻鸟语钟鼓音,晚观日落朝佛。”这首流传于资溪民间的古诗,道出了大觉山最原始的图腾——狮子岩。

传说远古时期,武夷山西麓气候宜人,九只狮子同时看中这块风水宝地,争斗不休,最终只剩一雌一雄相持不下。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决斗,雄狮败逃,而母狮也因力竭化为石山——它的毛发变成满山树木,尾巴化作石笋柱,张开的巨口则形成了今天的大觉山涧。

后来杭州灵隐寺的大觉禅师云游至此,被这里的壮丽景观和清幽环境所吸引,决定在此修身弘法。他见岩洞形似狮子张口,便在此兴建寺庙,将狮子岩更名为“大觉岩寺”。

这座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的古刹,迄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寺内天然石洞被巧妙分隔为四室,成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罕见宗教场所。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游历至此曾赋诗赞曰:“云根盘地三千丈,石笋参天第一峰”,足见其气势之恢宏。

大觉山的传奇不止于山形寺观,更隐藏在一泉一石之间。

油泉、米泉和龙泉的传说尤为动人。相传观音菩萨见朝拜信徒携带食物不便,便点化出两处泉眼,一涌米,一淌油,流量恰够当日寺内众人食用。后因一僧人贪心挖大泉眼欲贩卖,触怒神灵,泉眼遂被永久封堵,仅余“聪明泉”(又称龙泉水)至今流淌。而“神仙读书洞”则传为观音诵经处,洞下有砚台形石、笔架状岩,王安石也曾在此读书著述。

这些充满灵性的传说,赋予了大觉山一草一木以神性,为今天游客的探险之旅平添几分神秘色彩。

大觉山漂流。

绿野仙踪——大觉山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从传说走入现实的大觉山,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幅更为壮丽的生态画卷。作家叶梅初到大觉山时,曾被那“深邃的绿”震撼得“一时惊羡无语”。这绝非文学夸张,官方数据显示,大觉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8.3%,负氧离子浓度极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艺术,是大觉山发展历程中的核心命题。早在2002年,资溪县就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经济发展首位,拒绝了可能带来污染的大型火力发电项目。

这种远见在旅游开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2010年打造的“亚洲第一漂”峡谷漂流项目,严格遵循河道原始地貌;2024年交付的“悬崖动车”采用纯电驱动,实现零排放。正是这些举措,使大觉山于2024年10月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全国首张“5A级零碳景区”证书。

大觉山将现代旅游业态与传统自然风光的融合,开发了一系列独具魅力的景观体验项目:海拔500米的高山湖泊,湖长2700米,如一块碧玉镶嵌于群山之间。晨曦暮霭中,湖面倒映着大觉寺主峰,常有仙鹤翩跹,形成“碧水青山,湖光山色”的绝美画面。

100米长的全透明悬空栈道,悬挂于千米绝壁,行走其上如踏云端。天岭末端的圆形平台,按“天圆地方”传统理念建造,是观日出、悟天地的绝佳场所。四角方鼎与朝阳相映成趣,令人顿生“日出阳光照岩洞,满寺香气扑鼻中”的禅意。还有天岭、天岩、天桥、天界、天坛、天街等十余处景点,无不是依据原有地形地貌修建而成。

2025年初,“悬崖动车”的加入,更为这幅山水长卷增添了灵动的一笔。动车巧妙串联天街站、天岩站等景点,让游客在“穿云破雾览群峰”的同时,轻松抵达各核心景区。来自湖北的游客王金龙说道:“带着小孩子本来不好爬山,但是现在坐着就能赏景,中途还有停靠站,可以走出车厢打卡,这里空气也好,非常适合亲子游玩。”

除了在抖音走红的那些镜头,大觉山更动人的或许是那些静谧时刻:当最后一班动车驶离,蝉鸣再度成为山间主旋律,古寺钟声回荡在原始森林中,让人想起叶梅笔下那个问题——“大千世界,蝉知道了哪些呢?”这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章的未来图景中。

大觉山漂流。

云端未来——大觉山的发展蓝图与区域联动

站在“悬崖动车”爆红的风口上,大觉山景区正谋划着一幅更为宏大的发展蓝图。

景区负责人表示,获得全国首个“5A级零碳景区”认证只是起点,未来将围绕“双碳”目标,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全面落实低碳要求。这一规划包括建设更多负氧离子酒店、拓展生态步道系统、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低碳体验项目等。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景区计划将“悬崖动车”线路延伸至周边景点,构建更完善的山地轨道交通网络。

文旅融合与科技赋能将成为大觉山未来发展的双引擎。在文化挖掘方面,景区计划深入开发大觉者朝圣路线、禅修体验项目、道教养生课程等特色产品,让游客不仅“看风景”,更能“品文化”。而在技术创新领域,“悬崖动车”的成功经验将被进一步拓展——景区将陆续引入智能导览系统、VR古迹复原、数字化生态监测等前沿技术,打造“智慧景区”新标杆。

回望抖音上那些令人屏息的“悬崖动车”视频,我们突然明白:大觉山的魅力不仅在于惊险刺激的现代项目或静谧悠远的古刹钟声,更在于二者和谐共生的独特气质。当动车穿梭于千年古刹之畔,当游客的欢笑与蝉鸣共谱山间交响,大觉山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发展与保护可以并行不悖,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能够相得益彰。

“此中真胜境,何必向桃源”,是对大觉山最精当的注解。从抖音热搜回归现实,从现代动车溯源古老传说,这场穿越时空的探秘让我们看到:真正的“网红”不该是转瞬即逝的流量泡沫,而应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生长出兼具创新与传承的长青之树。

当下一班“悬崖动车”鸣笛启程,它承载的将不仅是游客的期待,更是一个千年胜境面向未来的自信姿态。

来源:当代江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