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河南工程学院联合郑州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以及河南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历经8年研发的“智慧环生”教育生态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依托动态知识图谱、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致力于破解传统教育中“规模化与个性化矛盾”的难题,已然成为河南
近日,河南工程学院联合郑州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以及河南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历经8年研发的“智慧环生”教育生态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依托动态知识图谱、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致力于破解传统教育中“规模化与个性化矛盾”的难题,已然成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成果。
在“智慧环生”平台的助力下,智能赋能教学实现了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的转变。平台对《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课程进行了细致拆解,将其划分为234个知识点,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而动态生成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模式成效显著,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近三分之一,课程掌握率提升25%,关键实验操作错误率下降20%,能够更高效地学习知识,减少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而对于教师来说,“智慧环生”平台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系统集成了2000余个智能教案模板,并且支持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教师备课效率相比以往翻倍提升,提高了63%。此外,平台的学情预警功能十分强大,它可以提前7天锁定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通过雷达图直观地呈现学生在知识点上的薄弱环节,帮助教师实现精准辅导,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产教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智慧环生”平台在这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平台联合河南永泽环境科技等12家企业,共同开发了30项产业真实案例。其中,“环保监测AI系统”“污水处理厂虚拟仿真系统”等15项成果已经成功落地应用,并将这些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让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实际应用场景,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集成3D建模、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工厂”平台,年均服务学生超过500人。通过在这个平台上的学习实践,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从62%大幅跃升至75%,用人单位满意度也达到了91%,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智慧环生”平台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河南,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已经推广至省内外多所高校。目前,该平台日均资源共享超过3000次,其中智慧课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知识讲解》播放量突破16万次。平台的成功经验还受到了光明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关注,并进行了专题报道,为其他高校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河南方案”。
研发团队对“智慧环生”平台有着更长远的规划。在国际化方面,计划在2025年前建成覆盖5万条专业词汇的英语术语库,以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在实践教学方面,每年新增10类虚拟实训设备,涵盖垃圾焚烧、土壤修复等环保热点领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平台积极推进联合沿黄9省28所高校筹建“黄河流域环保教育创新联盟”。通过这一联盟,推动跨区域资源共享,为实现“双碳”目标培养和输送复合型人才。
“智慧环生”平台以“数据驱动、产教融合、多元评价”为核心,探索出了一条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为全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本,相信在未来它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李亚林;单位:河南工程学院;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工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下以知识图谱为驱动的课程数字化升级实践与探索[编号:2024JYZD001]研究成果。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