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长假期间,由荀派花旦王梦婷领衔主演,特邀马派老生名家朱强加盟的升级版《盗魂铃》,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与观众见面。一时好评如潮,传播不断。由《盗魂铃》引发的评论、争议,也逐渐出圈,愈演愈烈。
五一长假期间,由荀派花旦王梦婷领衔主演,特邀马派老生名家朱强加盟的升级版《盗魂铃》,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与观众见面。一时好评如潮,传播不断。由《盗魂铃》引发的评论、争议,也逐渐出圈,愈演愈烈。
《盗魂铃》是一出什么戏样的戏?本文尝试从《盗魂铃》的缘起、风波、争议等不同角度分析一二。
《盗魂铃》是一部西游戏,又名《八戒降妖》、《二本金钱豹》,不过它只是借用了《西游记》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并不是出自《西游记》,而且非常简单:
剧情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来到九狮岭(一说狮驼岭),猪八戒奉命探山,路上遇到女妖假扮的美貌村姑,上前搭讪,被女妖诱入洞中。女妖有法器“魂铃”,摇动时能摄人魂魄。八戒见霞光万道,猛然想起猴哥所说九狮岭有妖精惯使魂铃捉人,知道自己身陷妖穴。于是假意与女妖说笑,趁其不备将魂铃盗走。众妖随后追击,孙悟空接应八戒,力败群妖。
根据逸闻,《盗魂铃》的诞生源于“伶界大王”谭鑫培的一次特殊经历。
一天,西太后传谭鑫培进宫演戏,谭鑫培因为闹肚子,进宫晚了。西太后后很生气,大太监李莲英出主意,让老佛爷罚谭鑫培唱《九狮岭》的猪八戒。《九狮岭》的本来是武丑的应工戏,谭鑫培作为老生泰斗根本不会。可是慈禧谕旨一下,上命难违。无奈之下,谭鑫培跑到后台向武丑演员王长林请教,王长林说了个剧情梗概,戏就开场了。
谭鑫培集中生智,临时将《定军山》《辕门斩子》《四郎探母》等老生经典唱段串联,不管是什么戏上的,只要合辙,都给唱上了。加上表情、身段、把子(武器道具)的运用,楞是声情并茂,别开生面。谭鑫培又加入插科打诨的表演,甚至即兴创作了数来宝段落。这场即兴演出意外获得慈禧赞赏,从此后,演员再唱《盗魂铃》基本都宗法谭鑫培,原本一出以武旦、武丑为主的戏,自此变成了老生反串为主的“能派戏(炫技戏)”。至于原来正版的《盗魂铃》究竟是什么样,今天已经没有人能说的清了。
《盗魂铃》经谭鑫培先生临时改编后,风靡一时,许多名家都排演过过不同版本的《盗魂铃》,目前能找到的《盗魂铃》资料大体有:杨宝森、张君秋、王泉奎、姜妙香香港娱乐戏院实况录音;黄世骧、李慧芳静场实况录音;舒长青、李慧芳武汉实况录音;张达发、李慧芳上海实况录音;李宗义、李慧芳录像。李少春1940年代在更是在上海连演36场,每场即兴编入时政段子,气得检场师傅直跳脚。李万春1957年将《盘丝洞》《盗魂铃》两出戏嫁接在一起连演,又增加情节,使之成为了一出人数众多、武打激烈的大戏,还添加了李万春当场绘画的噱头。
为了增强演出的效果,有名角表演时甚至加了翻五张桌子的绝活和四个猪八戒同台上场,唱遍生旦净末丑南腔北调。更离谱的是,甚至有一天台上同时出现了21个孙悟空,21个猪八戒,21个妖怪,足以说明《盗魂铃》的热闹、火爆程度。
不过,也正是因为《盗魂铃》因太过热闹、娱乐性过强,多次引发争议,甚至到了被封禁的地步。
1941年,官方对《盗魂铃》等剧目提出限制,禁止加入杂耍元素;
北京和平解放后,由于《盗魂铃》剧情演出没有任何意义,解放军文化接管委员会封禁此剧。
1949年,官方《戏曲新报》刊登文章《谈禁演的和可上演的旧剧剧目及说明》里直接提到《盗魂铃》是“禁演的旧剧目”,《盗魂铃》退出舞台。
《盗魂铃》再次与观众见面,已经是1975年了,还是拍摄的内部片。
来源:春入烧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