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深度解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6:52 2

摘要:主营业务:聚焦高端特钢材料(齿轮钢、高温合金)及风电零部件,核心产品应用于核电、能源装备等领域,具备从熔炼到精密加工的全产业链能力。

可控核聚变领域2025年一季度业绩最优的13家核心公司的详细

1. 广大特材(第一名)

- 主营业务:聚焦高端特钢材料(齿轮钢、高温合金)及风电零部件,核心产品应用于核电、能源装备等领域,具备从熔炼到精密加工的全产业链能力。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1788.7%,主要受益于核电与新能源装备领域订单放量,叠加核聚变材料技术突破带来的市场预期提升。

- 核聚变贡献:

- 材料龙头:国内首家实现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量产的企业,该材料是核聚变实验堆的关键结构材料,可承受1.5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环境下的高温与中子辐射。

- 认证突破:超导线圈铠甲用材料通过国际ITER项目认证,为磁体系统提供结构支撑,技术壁垒极高,目前全球仅少数企业具备同等产能。

2. 保变电气(第二名)

- 主营业务:输变电设备(变压器、电抗器)龙头,国内核电变压器市占率超60%,产品覆盖三代核电、特高压等高端领域。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50%,主要得益于核聚变项目配套变压器订单爆发及传统输变电业务回暖。

- 核聚变贡献:

- 国际认证产品:为ITER项目法国分部提供400kV高电压、强磁场适配变压器,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严苛认证,解决核聚变装置电力传输中的电磁干扰与稳定性问题。

- 技术延伸:研发的固态功率调节系统适配下一代聚变堆高脉冲功率需求,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国际聚变工程关键设备供应商。

3. 永鼎股份(第三名)

- 主营业务:光缆电缆龙头,近年布局超导带材及汽车线束,旗下东部超导专注于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研发。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60.5%,主要来自超导带材业务突破及新能源汽车线束订单增长。

- 核聚变贡献:

- 超导材料先锋:研发的高载流超导带材(YBCO类)临界电流密度达1MA/cm²,适配核聚变堆高强磁场(10T以上)工况,磁通钉扎技术使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导电性能。

- 商业化进展:已向国内BEST装置及星环聚能等商业聚变公司供应实验级带材,推动低成本超导磁体的工程化应用。

4. 东方精工(第四名)

- 主营业务:智能包装装备全球龙头(旗下Fosber集团市占率35%),近年通过关联公司拓展核工业精密加工领域。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7.5%,主要受益于包装机械海外需求回升及核产业链订单增量。

- 核聚变贡献:

- 精密加工能力:关联公司掌握核级不锈钢、钨合金等材料的精密加工技术,为ITER偏滤器、BEST装置真空室提供毫米级精度的部件加工服务。

- 技术协同:依托包装装备积累的高精度模具设计经验,拓展至核聚变装置密封件、支撑结构件制造,进入国产替代核心环节。

5. 融发核电(第五名)

- 主营业务:核岛关键部件(主管道、泵壳)制造商,国内三代核电主设备国产化核心参与者,具备核一级设备制造资质。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7.8%,主要得益于核电重启周期及核聚变承压部件订单增长。

- 核聚变贡献:

- 材料技术延伸:将核级锆合金、镍基高温合金技术应用于核聚变装置承压部件,适配10MPa以上高压及500℃高温环境,参与ITER包层模块及国内CFETR预研项目。

- 制造能力:掌握大型锻件一体化成型技术,为BEST装置制造直径3米级真空室主体,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

6. 上海电气(第六名)

- 主营业务:综合能源装备巨头,业务覆盖核电、风电、输配电,具备从材料研发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能力。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主要来自核电装备及核聚变项目订单双轮驱动。

- 核聚变贡献:

- 核心部件制造:承担ITER真空室(全球最大不锈钢焊接件,重量超800吨)、偏滤器等核心部件制造,焊接精度达0.1mm级,支撑等离子体约束系统稳定运行。

- 材料突破:与法国法马通合作开发耐2000万℃第一壁材料(钨铜复合材料),完成原型件测试,推动聚变堆工程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7. 高澜股份(第七名)

- 主营业务:电力电子装置纯水冷却设备龙头,市占率超30%,覆盖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等领域。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1%,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核聚变水冷系统订单增长。

- 核聚变贡献:

- 高温冷却方案:为EAST(东方超环)装置辅助加热系统提供纯水冷却解决方案,耐温达300℃,抗电磁干扰能力达10kV/m,确保微波加热系统稳定运行。

- 技术适配:参与聚变新能(国内商业聚变公司)水冷系统招标,开发的相变冷却技术可将磁体温度控制在4.2K(液氦温度),适配下一代紧凑型聚变堆需求。

8. 远东股份(第八名)

- 主营业务:智能缆网龙头,产品覆盖核电电缆、储能电缆、特种电缆,市占率连续10年居国内前三。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4.6%,主要来自核电与新能源电缆订单增长及核聚变特种电缆放量。

- 核聚变贡献:

- 特种电缆供应:为ITER超导磁体电源系统提供耐-269℃低温、抗10T磁场的辐射屏蔽电缆,绝缘等级达10kV,确保超低温环境下的电能传输稳定性。

- 国产替代:打破日本住友电工、法国耐克森的垄断,成为EAST低温冷却系统电缆唯一国产供应商,累计供货量超100公里。

9. 海陆重工(第九名)

- 主营业务:高端装备制造(核电、化工),具备压力容器A1/A2级资质,深耕民用核能设备20余年。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3%,主要受益于核电设备维修及核聚变部件订单增长。

- 核聚变贡献:

- ITER核心供应商:为ITER真空室、杜瓦容器提供不锈钢板材成型及焊接服务,掌握10mm厚不锈钢板电子束焊接技术,缺陷率低于0.01%。

- 技术储备:开发的钨铜复合装甲板用于核聚变堆内壁,可承受10^18中子/m²·s的辐照通量,适配长脉冲运行需求。

10. 西部超导(第十名)

- 主营业务:全球唯一具备全流程低温超导线材(NbTi、Nb3Sn)生产能力的企业,产品覆盖航空航天、MRI设备、核聚变等领域。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8%,主要来自航空钛合金及核聚变超导线材订单增长。

- 核聚变贡献:

- ITER核心材料:作为ITER超导线材全球四大供应商之一(国内唯一),累计供应超1000吨NbTi线材,用于托卡马克磁体系统,支撑1.5亿℃等离子体约束。

- 技术壁垒:掌握超导线材绞缆、绝缘包覆等核心工艺,线材临界电流密度较国际同行高15%,成本降低20%,性价比优势显著。

11. 顺钠股份(第十一名)

- 主营业务:输配电设备(干式变压器、开关柜),聚焦智能电网与新能源,高压开关市占率居华南前列。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1%,主要来自配电网改造及核聚变电源订单增量。

- 核聚变贡献:

- 高频电源突破:中标中科院CFETR预研项目,提供1MHz高频高压电源系统,解决传统电源频率不足导致的等离子体加热效率问题,功率密度达10kW/kg。

- 技术领先:开发的脉冲电源可实现纳秒级响应,适配核聚变装置快速磁场调节需求,已进入EAST装置测试阶段。

12. 弘讯科技(第十二名)

- 主营业务:工业自动化(塑机控制)全球龙头,市占率超40%,意大利子公司EEI专注于高端电源与磁控技术。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7%,主要来自传统业务稳定及核聚变部件收入增量。

- 核聚变贡献:

- 磁控技术输出:EEI为ITER极向场磁体提供高速环磁控制模块,实现磁场位形毫秒级调节精度,支撑等离子体边界稳定控制。

- 国际合作:参与欧洲JET装置升级项目,相关技术可迁移至国内BEST装置的等离子体位置控制,目前业务收入占比约5%,未来增长潜力大。

13. 合锻智能(第十三名)

- 主营业务:高端锻压设备(液压机、机械压力机),覆盖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具备万吨级压力成型能力。

-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4%,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模具及核聚变装备订单增长。

- 核聚变贡献:

- 核心部件制造:为BEST装置研发真空室、偏滤器等大型锻件,采用8000吨油压机实现一体成型,尺寸精度达±0.5mm,满足超高真空密封要求。

- 装备支撑: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如“中国环流三号”,提供关键部件成型设备,助力紧凑型聚变堆体积缩减至传统装置的1/3。

行业共性与未来展望

- 技术分布:13家公司覆盖材料(特钢、超导、高温合金)、装备(锻压、焊接、电源)、系统集成(冷却、电缆、磁控)三大核心环节,形成完整的国产化供应链。

- 业绩驱动:2025年一季度业绩高增长主要源于ITER建设加速、BEST总装启动及国内商业聚变公司(如能量奇点、星环聚能)订单释放,部分公司核聚变业务收入占比已超10%。

- 风险提示:当前多数公司产品仍处于实验级供应或预研阶段,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量产需5-10年周期,需关注政策补贴、项目进度及技术迭代风险。

随着可控核聚变从“科学实验”迈向“工程验证”,上述企业有望凭借技术积累与先发优势,在全球能源革命中占据核心地位。

来源:A股概念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