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育人理念,推进小学劳动教育常态化课堂建设,4月25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五育并举 落实劳动教育‘落实新课标深研新教材,小学劳动常态化课堂教学研究’丰台、延庆、燕山三区联动现场会
为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育人理念,推进小学劳动教育常态化课堂建设,4月25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五育并举 落实劳动教育‘落实新课标深研新教材,小学劳动常态化课堂教学研究’丰台、延庆、燕山三区联动现场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圆满举行。活动精心设计了现场课展示、说课深入研讨以及专家精彩点评等多个环节,生动展现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日常生活实践的紧密融合与相互促进。
活动伊始,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学劳动教研员郝劲峰老师介绍本次活动聚焦劳动教育课程创新,旨在借助丰富的课例研讨,切实提升教师对新课标中“传统工艺制作”“日常生活劳动”等核心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确保劳动教育能够真正扎根于课堂,开花结果。并将通过人民出版社《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具体教学课例的研究与展示,为各区劳动教师提供课堂教学参考。
活动一
现场课《皮影的制作》
执教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 吕晨
本节课聚焦“组装调试”环节,带领学生解锁皮影“动起来”的奥秘。学生们在小组中协同合作,热情洋溢地投入到实践中,他们不仅深入探索了皮影文化的奥秘,还通过亲手操作,极大地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非遗传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传统工艺的原理,既掌握了非遗技艺,更在“做中学”培育了工匠精神与创新思维。
活动二
现场课《巧手做毽子,开心大课间》
执教老师:北京市延庆区刘斌堡中心小学 王静
本节课以15分钟大课间导入,让学生们将塑料丝变废为宝,亲自动手,实践制作出中国传统的体育玩具——毽子。制作毽子的过程,让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在课间时分踢毽子,强健体魄,还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传播者,为其他同学带去欢乐,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间生活,让校园充满了活力。
活动三
现场课《我会缝纽扣》
执教老师:北京市燕山向阳小学 相爽
本节课以真实情境为引,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讨论—探究”三部曲,掌握了缝制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接着通过亲手为幼儿园小朋友缝纽扣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理解了缝纽扣不仅仅是一种劳动技能,更是“一针一线总是情”的文化传承。
活动四
说课范例展示
说课教师:北京市丰台区嘉园小学 李硕凝
本课以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的《璀璨非遗 共筑传承—我是非遗传承人》为主题。课程中,聚焦学生真实的劳动需要,开展各类非遗劳动实践活动。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的渗透,利用跨学科助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
现场课、说课展示结束后,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吴洋老师进行点评,吴老师肯定授课教师将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文化传承结合的设计思路,强调劳动课堂应立足真实需求,让学生在“做中学”“创中学”,实现劳动素养与价值观的双重提升。同时,建议进一步挖掘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特色化发展。
本次活动以课为例、以研促教,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助力新课标背景下劳动课程的高质量实施,让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绽放活力。
摄影 | 马天贺
审核 | 马洪波
编辑 | 何 云
来源:丰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