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安全已成为现代组织的基石,但其重要性常被低估。2022年,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高达435万英镑,凸显了有效保护策略的紧迫性。然而,许多人仍错误地将安全视为一次性投资,而非持续的必需品。实际上,有效的数字安全不仅能防止入侵,更是增长、创新和信任的催化剂,是成功
数字安全已成为现代组织的基石,但其重要性常被低估。2022年,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高达435万英镑,凸显了有效保护策略的紧迫性。然而,许多人仍错误地将安全视为一次性投资,而非持续的必需品。实际上,有效的数字安全不仅能防止入侵,更是增长、创新和信任的催化剂,是成功商业战略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数字威胁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各行业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了解这些威胁是建立有效数字安全措施的第一步。
当今的数字威胁复杂、多样且不断演变,对组织的运营、声誉和财务稳定构成重大风险。
不同行业因其业务和数据类型而面临独特的数字安全挑战。
数字威胁格局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攻击者开发新技术,它不断演变。
尽管攻击和防御方法都取得了技术进步,但人类仍然是数字安全中最大的漏洞和最强的资产。
实施强有力的数字安全措施会带来深远的益处,远远超出仅仅防止网络攻击的范畴。对于从教育机构到制造企业的各行各业的组织来说,这些优势转化为切实的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
1. 敏感信息的保护
强大的数字安全最直接的好处是保护敏感数据——现代组织的命脉。例如,教育机构保护学生记录、研究数据和行政信息;制造公司保护专有设计、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细节;房地产开发商和住房协会保护租户信息、财务记录和建筑管理系统。这种保护不仅能避免与数据泄露相关的破坏性财务处罚,还能防止在事件响应、法律程序和强制通知等方面产生大量“隐藏成本”。
2. 业务连续性和运营可靠性
数字安全直接影响运营可靠性。例如,物流和仓储企业若系统停机,货物无法移动,库存无法跟踪,客户承诺无法兑现;制造业中依赖数字系统的生产线在安全事件发生时可能会陷入停顿;酒店业若安全事件导致运营瘫痪,会导致不愉快的客人、取消预订和声誉受损。通过防止破坏性安全事件,组织可以保持业务连续性并避免与停机相关的巨大成本。
3. 增强声誉和客户信任
在当今市场中,声誉和信任是宝贵的货币。教育机构通过提供安全的数字环境吸引学生;共享工作空间通过展示强大的安全措施吸引租户;酒店企业通过保护支付细节和个人信息赢得回头客。客户和合作伙伴在决策时越来越多地考虑安全实践,信任一旦破裂,就极难重建。拥有强大安全记录的组织可以利用这一点作为竞争优势。
4. 合规性和法律定位
在大多数行业,合规不是可选的。例如,教育机构必须遵守学生信息的数据保护标准;制造企业面临行业特定的知识产权和供应链安全法规;房地产开发商必须遵守有关租户数据和建筑管理系统的规定。强大的数字安全使合规变得简单而非繁琐,还能在法律诉讼中为组织提供保护,甚至延伸到董事和高级职员。
5. 竞争优势与成长机会
强大的安全性能够促进创新,而不是阻碍创新。当组织建立安全基础时,可以自信地采用新技术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例如,物流企业可以实施物联网跟踪,酒店企业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数字体验,教育机构可以接受远程学习。
在我们日益互联的世界中,个人数据已成为需要小心保护的宝贵商品。对于各行各业的组织来说,保护这些信息不仅是一项法律义务,而且是一项基本的业务要求。有效的个人数据保护战略结合了技术解决方案、程序框架和人的意识。
1. 了解什么是个人数据
在实施保护措施之前,组织必须清楚了解什么是个人数据。在英国,个人数据包括与已识别或可识别个人有关的任何信息,包括姓名、地址、IP地址、位置数据、在线标识符,以及特定于该人的身体、生理、遗传、精神、经济、文化或社会身份的因素。例如,教育机构处理学生记录、评估结果和出勤信息;制造企业处理员工数据、访客记录和客户信息;房地产开发商和住房协会保存大量关于租户的记录,包括财务状况、家庭组成,有时还包括敏感健康信息。
2. 实现数据最小化
保护个人数据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只收集绝对必要的数据,这一原则被称为数据最小化。例如,酒店企业只收集提供服务和计费所需的信息,而不是为了潜在的市场营销目的收集额外的数据。数据最小化还包括实施合理的保留期,例如物流和仓储企业在保留交货信息以用于保修或监管目的后,应在这些期限到期后安全删除数据。
3. 技术保护措施
稳健的技术措施是有效个人数据保护的基础,应处理数据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
4. 程序性保障措施
如果没有配套的程序和政策,光靠技术措施是无法提供全面保护的。
5. 创建数据保护文化
人的因素仍然是有效数据保护的关键。由于工作人员不了解技术和程序措施的重要性或不了解如何正确实施这些措施,技术和程序性措施可能会被削弱。
有效的个人数据保护不是一个一次性的工程,而是一个持续的承诺。通过结合周密的数据收集实践、强有力的技术措施、明确的程序和员工意识,各行业的组织可以保护他们所关注的个人数据,同时保持运营效率。
2025年可执行的安全战略
随着我们接近2025年,组织必须调整其安全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同时有效管理有限的资源。以下策略为教育机构、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共享工作空间、酒店行业和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实用的前瞻性方法。
1. 拥抱零信任架构
向零信任的转变代表了安全理念的根本转变。零信任不再假定企业防火墙背后的一切都是安全的,而是将每一个访问请求视为潜在威胁,无论其来自何处。
实施步骤:
2. 优先考虑安全自动化
到2025年,随着威胁成倍增加,而安全人才仍然稀缺,安全自动化将变得至关重要。自动化系统可以24/7监控网络,识别异常,并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应对常规威胁。
实际步骤:
3. 发展全面的供应链安全
到2025年,供应链攻击可能会增加,因为攻击者瞄准了互联商业生态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组织必须将安全思维扩展到自身的边界之外。
实现步骤:
4. 保护不断扩展的云环境
到2025年,大多数组织将主要在混合和多云环境中运作。随着数据和应用程序在不同平台上传播并采用不同的安全模式,这种扩展带来了安全挑战。
加强云安全的步骤:
5. 通过定期测试建立弹性
随着攻击不可避免,弹性(即在安全事件期间和之后维持操作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定期测试通过在攻击者利用弱点之前识别弱点来建立这种弹性。
增强复原力的步骤:
通过实施这些前瞻性战略,各行业的组织可以加强其安全态势,同时保持对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的适应能力。重点应放在务实的渐进改进上,而不是一次性尝试全面转型。
来源:千家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