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变迁中,宠物已悄然完成从“看家护院”到“家庭成员”的身份跃迁。这种转变不仅催生了万亿级消费市场,更折射出代际更迭背景下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透过宠物食品这一核心赛道,我们得以窥见整个宠物产业链的进化逻辑——这是一个兼具情感刚需与消费升级属
参考美日市场,宏观环境、消费降级对宠物食品行业增长的影响有限。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变迁中,宠物已悄然完成从“看家护院”到“家庭成员”的身份跃迁。这种转变不仅催生了万亿级消费市场,更折射出代际更迭背景下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透过宠物食品这一核心赛道,我们得以窥见整个宠物产业链的进化逻辑——这是一个兼具情感刚需与消费升级属性的特殊赛道,其发展轨迹既遵循产业演变的一般规律,又因人宠关系重构而呈现独特的发展范式。
一.合理看待犬猫增长率的差异化
我国宠物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且正处于发展初期,但成长速度惊人。欧睿数据显示,家庭养猫渗透率从2010年的2.7%提升至2023年的15.1%,家庭养犬渗透率从2019年的18.4%高点回落至2023年的16.7%,这种犬降猫升的分化现象,恰是城镇化进程与居住空间约束的具象化表达。在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一线城市,猫咪的“垂直领地”适应性远胜于需要遛弯的犬类,这种物理空间的挤压效应,与政策层面的养犬管理形成双重制约,共同塑造了“猫经济”的崛起路径。
宠物食品
同样,宠物食品渗透率的跃升更具启示意义。猫宠食渗透率从2010年的14.3%提升至2023年的38.9%,年均增长1.9个百分点;犬类宠食渗透率从5.3%提升至22.2%,年均增长1.3个百分点,略低于猫宠食的增长速率,但二者揭示出了科学养宠观念的普及轨迹。
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将“拟人化养宠”推向新高度。进口粮成分表分析、主粮烘焙工艺比较、功能性添加剂研究,这些曾经属于人类食品领域的消费行为,正在宠物食品市场复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宠食渗透率持续提升,但犬粮渗透率始终低于猫粮,这或许与犬类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相关,在农村地区,剩饭饲养仍普遍存在,而城市猫咪的饮食结构早已完成商品化转型。
二.宠食单价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
从价格端来看,我国宠物食品单价表现相对平稳,其中犬宠食单价长期处于15-20元/kg的价格区间,猫宠食单价相对有所波动。与美日市场单价随人均GDP同步攀升不同,中国市场的价格刚性源于特殊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国产品牌通过性价比策略完成市场教育,挤压了提价空间;另一方面,电商渠道的透明化竞争,使得价格战成为常态化策略。这种“增量不增价”的矛盾,在2023年达到临界点,当行业CR5集中度突破30%,价格战开始让位于价值战,主粮配方升级、冻干工艺普及、定制化服务兴起,标志着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对比美日等成熟的宠物市场,其单价与人均GDP比值稳定在0.8%-1.2%区间,而我国当前0.6%的比值暗示着巨大的提价潜力。
当然,这种潜力释放需要双重条件:一是消费认知的进一步成熟,当宠物主愿意为“肠道健康”、“美毛护肤”等功能性诉求支付更高溢价;二是产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头部企业通过研发壁垒构建定价权。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提价不是简单涨价,而是价值曲线的整体上移,需要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功效验证、品牌叙事等维度完成系统升级。
三.新养宠主义重构产业逻辑
年轻一代的养宠观正在重塑行业底层逻辑。当95后宠物主将“毛孩子”视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消费决策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为情绪价值付费的意愿空前强烈,但决策过程却高度理性。这种矛盾统一体催生了独特的消费图谱,他们会在直播间蹲守临期猫罐头,也会为宠物基因检测支付数千元;既热衷于在社交媒体分享“平价养猫攻略”,又对进口冻干粮的批次溯源信息如数家珍。
宠物
这种代际特征正在推动产业进化。在需求端,催生出“它经济”的细分赛道狂欢,从宠物保险到智能喂食器,从宠物领养到心理诊疗,每个细分领域都在经历从0到1的爆发;在供给端,倒逼企业构建DTC(直接面向消费者)能力,通过私域运营实现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更具革命性的是,年轻宠物主对“国潮”品牌的接纳度远超预期,这为国产品牌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当“国货品牌”取代“国际品牌”成为消费共识,本土企业有机会在配方研发、临床验证等维度实现弯道超车。
四.探索宠物经济产业的破局之道
站在2025年的时点回望,中国宠物产业已完成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初级转型,但距离成熟市场仍有显著差距。
1. 品类革命:从主食到生态的进化
当前市场仍聚焦于主粮竞争,但真正的价值增量在于生态构建。参考美日经验,当主粮渗透率突破50%,宠物零食、保健品、智能用品等周边品类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需要提前布局“食品+用品+服务”的生态矩阵,通过订阅制模式锁定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宠物
2. 科技赋能:重新定义产品边界
生物技术、物联网、AI算法正在重塑宠物食品内涵。例如,通过基因检测定制个性化配方,利用物联网设备监测宠物健康数据,运用AI算法优化适口性测试,这些技术突破将推动产品从“标准化”向“精准化”跃迁。
3. 文化输出:构建情感共鸣体系
在功能价值趋同的背景下,文化叙事将成为品牌溢价的关键。许多成功案例显示,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打造宠物友好型社交空间,开发具有东方美学特征的IP形象,都能有效建立情感连接。这种文化赋能不仅提升品牌调性,更能创造超越产品的情感价值。
五.消费降级对宠物食品行业增长的影响有限
在传统消费赛道增长乏力的当下,宠物经济展现出独特的抗周期属性。但投资逻辑已发生根本转变,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大方向。
1. 国产替代2.0:在主粮领域完成进口替代后,向高端零食、处方粮等品类延伸;
2. 医疗科技化:宠物影像设备、基因检测、细胞治疗等硬科技赛道;
3. 服务数字化:宠物保险精算模型、AI诊疗系统、元宇宙社交平台。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看似性感的赛道同样暗藏陷阱,过度依赖营销驱动的增长模式、低效的线下渠道网络、同质化的产品配方,都可能成为价值陷阱。真正的优质标的,必然是在供应链整合、研发壁垒、用户运营三个维度形成复合优势的企业。
宠物
总的来说,中国宠物经济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跃迁。当养宠渗透率挑战成熟市场,当价格战让位于价值战,当代际更迭重塑消费逻辑,这个万亿市场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进化张力。对于参与者而言,这既是对产业认知的考验,更是捕捉新消费范式的历史性机遇。
百度搜索并访问【荣格工业资源网 宠物食品行业资讯】查看更多宠物食品行业新闻和资讯.
来源:工业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