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的苏州河畔,孙俪在热播剧《蛮好的人生》中饰演的金牌保险销售胡曼黎,一边擦拭奖杯一边无声落泪,第二天一早又若无其事地穿上战袍继续冲锋。这一场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弹幕中飘过无数“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感慨。
深夜的苏州河畔,孙俪在热播剧《蛮好的人生》中饰演的金牌保险销售胡曼黎,一边擦拭奖杯一边无声落泪,第二天一早又若无其事地穿上战袍继续冲锋。这一场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弹幕中飘过无数“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感慨。
剧中胡曼黎的困境和救赎,恰恰也是当代职场女性的缩影。据相关调查,58.1%的女性将“内核稳定”列为2025年年度目标,不内耗、爱自己是核心达成标准。而“情绪疗愈”也正是她们对抗内耗的重要路径。你尝试过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情绪疗愈”产品吗?专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些“情绪消费”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情绪疗愈消费呈现多元化态势
上海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张薇坦言,自己是“情绪疗愈”产品的忠实用户:“工作群消息响到凌晨,KPI像悬在头顶的‘刀’。上个月我买了‘情绪益生菌’和智能冥想头环,周末有时还会约姐妹去‘发泄屋’。很难想象没有这些,我该怎么撑下去。”社交平台上,像张薇这样的女性不在少数: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情绪益生菌成交额增长232%,而“禁止蕉绿”创意绿植销量更是暴增10倍,其中,女性用户占到了绝大多数。
记者发现,职场女性情绪疗愈消费呈现多元化态势:相对传统的有物理疗愈派,白领卢阳阳的办公桌上摆满Jellycat毛绒玩具:“摸到柔软触感时,我紧绷的神经会松弛下来。”这类具象化产品,通过感官刺激缓解焦虑,不仅是孩童专属,也被职场女性热捧;此外也有不少科技赋能派,让智能产品不再只有男性喜爱,也成为女性的新宠,31岁的二胎妈妈婷婷购入睡眠监测手环和智能香薰机,“睡前听着白噪音看数据报告,有种能自我掌控的安心感”;25岁的沐沐则表示,自己释放工作压力的方式是与AI机器人“小白”聊天,“它甚至能记住我生理期,比男朋友细心靠谱很多。”无疑是非常典型的虚拟陪伴派的代表。
专家:内核稳定的本质是“与不确定性共存”
“近几年随着女性意识觉醒,大家普遍更想去追求情绪稳定,内核强大的大女主人生模式”,中智EAP资深讲师俞艳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面上很多情绪疗愈类的产品,无一例外都以“爱自己”作为营销卖点,但判断这些产品是否可靠,还需要遵循3点标准。
第一是长期使用对自己的健康、经济、人际关系没有损害?第二是使用后是否可以获得平和和满足,而非让人上瘾的快乐?第三还要真实观察自己日常的积极情绪比例会不会有所增加。俞艳妮坦言,不可否认,市场上其实还是存在很多打着“情绪稳定”“内核强大”旗号的产品,往往是一些新的消费陷阱,内核稳定的本质还是“与不确定性共存”。
职场女性又该如何稳定内核呢?俞艳妮分享一个不太需要花钱的日常小方法——和自己约会。“你可以每周找一个不易被打扰的时间,哪怕只有30分钟,找到一个让自己感到放松和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和自己复盘几个话题:这周我过得怎样?这周我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有哪些?这周让我增加自信和喜悦的外部资源有哪些?”
俞艳妮同时强调,稳定内核来自职场的支持也必不可少。为了更好地帮助女职工应对生活和工作挑战,可以借助第三方,例如EAP(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机构的力量帮助平衡员工和企业的诉求。
“强大不代表强势,稳定不代表漠然。”俞艳妮希望女性职工可以更多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多用关怀和鼓励的方式与自己对话,成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