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出炉:王贻芳等多位华人入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7:25 2

摘要:近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简称 AAAS)新选出2025年新科院士。来自全球16个国家,数学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人文艺术、公共事务与行政管理学等领域的近250人当选2025

本文来源:新智元、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等

2025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新科院士公布!

近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简称 AAAS)新选出2025年新科院士。来自全球16个国家,数学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人文艺术、公共事务与行政管理学等领域的近250人当选2025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当选,他也是今年唯一一位当选的中国学者。北大校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教授丹阳,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李凯教授等多位华人学者当选。

去年(2024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名单中,有13位华人科学家和艺术家当选:文小刚(麻省理工学院)、陈鹏(康奈尔大学)、洪梅(麻省理工学院)、武延庆(多伦多大学)、陈卫(美国西北大学)、蒋濛(普渡大学)、锁志刚(哈佛大学)、丛京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何川(芝加哥大学)、韩珉(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CHInfei Chen(哈佛大学)、张远(匹茨堡大学)、杜韵(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此前,钱学森、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丘成桐、施一公、张锋、白春礼、乔杰、颜宁、李飞飞、鲍哲南、吴皓、蔡立慧等著名华人学者都曾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或外籍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又译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英语: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AAAS)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及地位最为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也是进行独立政策研究的学术中心。涉及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公共事务、商业与行政管理学各领域。该组织每年都要选取当代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领袖成为该院的院士,自从约翰·亚当斯、约翰·汉考克、詹姆斯·鲍登及其他的建国先贤于独立战争期间创立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以来,当选为其院士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最高荣誉之一。目前共有约4000位院士及外籍院士,包括超过250位诺贝尔奖得主。

神经科学

Yang Dan(丹扬)

机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Yang Dan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aul Licht神经生物学杰出教授,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HHMI)的研究员。

她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随后,她在洛克菲勒大学和哈佛医学院进行了博士后研究,研究视觉系统中的信息编码。

Yang Dan的研究包括控制睡眠的神经回路和前额叶皮层功能,用光遗传学、电生理学、成像技术和病毒介导的神经回路追踪等技术,研究神经回路如何调控睡眠以及前额叶皮层如何执行控制。

她曾获斯隆研究奖学金、贝克曼青年研究员奖以及神经科学学会的神经科学创新研究奖。因在控制行为的神经回路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201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NAS)院士。

Kang Shen(沈康)

机构:斯坦福大学

Kang Shen是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和病理学教授,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Wu Tsai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

他于1994年在中国同济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在杜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完成博士后研究。

Kang Shen的研究集中在神经系统的基础细胞生物学问题,特别是神经回路组装的分子机制。他的团队利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工具,结合活体成像技术,揭示了突触形成、神经元极性和树突发育的分子机制。

因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他荣获白霍尔基金会奖、McKnight神经科学学者奖、Basil O'Connor奖、塞尔学者奖、凯克杰出青年研究员奖、人类前沿科学计划青年研究员奖等,于201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计算机科学

Kai Li(李凯)

机构:普林斯顿大学

Kai Li于1986年加入普林斯顿大学,目前是Paul M. and Marcia R. Wythes计算机科学教授,同时也是ACM Fellow,IEEE Fellow和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他获得了吉林大学的学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士学位,以及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

在职业生涯中,他为计算机科学的多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分布式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系统和机器学习。

在分布式系统方面,Kai Li是最早倡导使用计算集群并行解决大规模问题的人之一。他率先提出了在计算机集群上使用共享内存编程模型的系统。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Kai Li领导开发了一种用户级通信机制,后来演变为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网络标准,并被广泛用于现代数据中心。

在存储系统方面,Kai Li率先研发了重复数据删除存储系统,用于高效备份和远程数据复制,从而摆脱了对传统磁带系统的依赖,革新了数据保护方式。

在机器学习方面,他曾与李飞飞共同担任著名CV数据库ImageNet的联合首席研究员,推动了深度学习的革命。

Dawn Song(宋晓东)

机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Dawn Song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Oasis Labs的创始人,伯克利负责任去中心化智能中心(RDI)的联合主任。

她获得了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96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硕士学位(1999年)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2002年)。

Dawn Song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深度学习和安全领域。涵盖了计算机系统与网络中的多种安全和隐私问题,包括软件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分布式系统安全、应用密码学,以及机器学习与安全的交叉领域。

她荣获了众多奖项,其中包括麦克阿瑟奖学金、古根海姆奖学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奖、斯隆研究奖学金、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的「35岁以下创新35人奖」、George Tallman Ladd研究奖、Okawa基金会研究奖、李嘉诚基金会「女性科学家杰出讲座奖」,来自IBM、谷歌等科技公司的教师研究奖,顶尖学术会议上获得的最佳论文奖。

Christopher Manning

机构:斯坦福大学

Christopher Manning是斯坦福大学语言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首任Thomas M. Siebel机器学习教授,HAI的创始人和副主任,以及SAIL的主任(2018年至2025年)。同时,他还是ACM Fellow、AAAI Fellow和ACL Fellow。

他获得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学士学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及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自2010年起,Manning开创了使用深度学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的研究,并在情感分析、释义检测、GloVe词向量模型、注意力机制、神经机器翻译、问题回答、自监督模型预训练、树递归神经网络、机器推理、摘要和依存句法分析等领域取得了诸多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凭借这些成就,他获得了两项ACL时间检验奖和IEEE冯·诺依曼奖(2024)。

早些时候,他领导开发了用于NLP、计算语言学和语言理解的经验性概率方法,定义并构建了用于自然语言推理、句法分析、机器翻译和多语种语言处理的理论和系统。为此,他荣获了ACL、Coling、EMNLP和CHI的最佳论文奖。

在NLP教育方面,Manning与他人合著了统计NLP和信息检索等基础教科书。他的在线CS224N深度学习NLP课程视频已被数十万人观看。

在语言学方面,Manning是斯坦福NLP团队的创始人,也是NLP领域开源软件的早期倡导者,并推出了Stanford CoreNLP和Stanza等开源工具。

物理

Yifang Wang(王贻芳)

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王贻芳是中国粒子物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国际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王贻芳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得核物理学士学位,1991年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高能物理博士学位。此后,他在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INFN)佛罗伦萨分部、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从事研究。

2001年,王贻芳加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成功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BESIII探测器的设计和建造,以及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精确测量了中微子混合角θ13。他提出了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概念,曾参与L3、AMS、Palo Verde和KamLAND实验。

因其在粒子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他曾荣获周光召基础物理奖、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技术进步奖、WKH帕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奖、日经亚洲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彭特科尔沃奖和未来科学奖。他被泰国Suranaree科技大学和德国Ruhr-Universität Bochum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被授予意大利共和国司令勋章。

Donna Sheng(盛冬宁)

机构: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

Donna Sheng是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的物理学教授,同时也是普林斯顿大学复杂材料中心的成员。

她于1984年获得南京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自1990年起在休斯顿大学德克萨斯高温超导中心担任研究员,2000年加入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

Donna Sheng是一位凝聚态物理学家,研究涉及二维系统,包括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以及拓扑超导体中超对称性的自然出现。

2012年,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授予她杰出学术出版奖。2013年,她被美国物理学会(APS)评为会士,由APS凝聚态物理分会提名,表彰她通过计算方法深入研究拓扑和强关联物质相的贡献。

参考资料: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