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人·好YOUNG老师】王誉泽:陪学生一起成长是一种幸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17:34 2

摘要: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中,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官网特推出“南科人·好YOUNG老师”系列报道,通过对学校优秀青年教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中,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官网特推出“南科人·好YOUNG老师”系列报道,通过对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的深入报道,展示南科教师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上的奋发作为,进一步凝练“南科人”精神内涵,为“双一流”建设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剑桥的柔波,到大沙河的浅流,从皇后学院到致新书院,王誉泽在南科大找到了自己熟悉的感觉。而从带领科研团队、登上讲台,到成为书院班主任,这里也见证了她的一次次“尝新”和突破。而王誉泽认为,作为教师,陪伴年轻的学子、年轻的学校共同成长,是一种幸福。她坚信南科大的校训“明德求是、日新自强”,这一精神激励着她与其他青年教师们在这里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构建海洋岩土工程与微生物矿化技术的创新体系

自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以来,王誉泽的研究方向聚焦于海洋微生物矿化加固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绿色开采与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路径探索中的应用,致力于实现海洋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她带领团队成功建立了“近海采样-多尺度实验与模拟”一体化研究模式,有力推动了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协同。

王誉泽认为,一所大学的海洋学科发展与所处地域密切相关,南科大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这也是海洋学科在这里快速发展的优势。聚焦海洋岩土工程与海洋微生物矿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她已经主持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等,逐步构建了以海洋微生物矿化为核心的多维研究体系。她表示:“近几年来,国家对海洋学科、海洋事业高度重视,深圳正在努力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希望我们的研究也能回应国家、地方对这方面的期待。”

此外,王誉泽也在积极探索“PI制度下有组织科研”模式,围绕微生物矿化、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和海洋碳中和等前沿领域,推动海洋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团队的跨界合作,力求在学科融合中实现创新突破。她表示:“南科大的PI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汇聚不同领域力量的机会,通过基础合作积累科研成果,最终突破更多具有挑战性的科研难题。这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将前沿应用成果引入教学课堂

在全英文授课的土力学课堂上,王誉泽正在通过白板示意图与渗流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土体力学特性,并结合最新的微生物矿化技术进行讲授。她向同学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引入特定微生物菌种,诱导碳酸钙在土体中沉积,从而显著提高土体的强度与稳定性的同时维持土体的渗透性。

“这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方式,与传统水泥不同,微生物与胶结液具有极低的粘滞性,能够渗透微小孔隙原位桥接土颗粒但不完全填充土孔隙,在特殊工程场景下展现出独特优势。”王老师分享道。通过实验室多轮微生物培养与土体试验,初步结果显示,微生物矿化技术不仅能显著改善土体性能,还在海洋多种复杂环境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未来在海洋工程应用前景广泛。

王誉泽一直努力将前沿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不仅限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课下,她通过与学生的互动,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经验,鼓励学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鼓励同学开展跨学科合作。她参与指导的学生团队——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的SUSTechOCEAN代表队,就凭借其创新项目“Electrosynthesis Biomineralizer(电合成生物矿工)”,在2024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荣获金奖。该项目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生物矿化实现长期碳封存,展现了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巨大潜力。

通过前沿科研推动教学与育人实践,王誉泽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推动他们在科研与学术竞赛中不断突破自我。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能力,也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维赋能”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对于当时从剑桥大学毕业、在杜伦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的王誉泽来说,来到南科大,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首先是南科大采用的PI制吸引了我。”王誉泽说:“PI制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特别广阔的平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需要独立承担起科研、教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责任。这种独立性的培养让我更加自信和成熟,能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应对自如。”

学校赋予青年教师科研自主权,并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使其能够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得益于学校强大的分析测试平台,王誉泽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与此同时,深圳市与学校提供的启动资金为她的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帮助她迅速建设起海洋岩土工程实验室。

在南科大,王誉泽第一次成为导师,组建自己的团队。这让她学会了如何管理团队、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并且想办法挖掘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领导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了导师的责任与使命,同时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校有很好的科研条件,分析测试中心等科研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基本上可以满足我们绝大多数的实验要求,非常有利于学术研究。”她还表示,南科大国际化氛围浓郁,她能够与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度合作,而学校提供的科研资源则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这种多维赋能的结合,正是科研创新得以蓬勃发展的关键。”

书院制下教学相长的跨学科思维实践

在南科大,王誉泽深感自豪的还有“书院导师”和“班主任”这一身份。

王誉泽读博所在剑桥大学的书院制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她属于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因此她对书院制有很深的体会。“读博时,我有一个微生物相关的科研问题一直没有办法解决,正好我书院的生活导师是兽医专业的,于是有一次我们在书院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就聊到这个问题,他马上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我去尝试了一下,真的成功了。”她一直认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不同专业的交流,对学业与科研工作非常重要。

来到南科大后,学校实行的书院制也让她倍感亲切,并且主动担任了致新书院2021级5班的班主任,这也是致新书院的首届班主任。在她看来,书院班主任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兴趣培养、心理疏导、人格养成等育人职责。“能在学生最迷茫的时期,帮助他们树立自律的意识和时间的观念,看到他们不断进步,是我最欣慰的事情。”王誉泽分享道。

她意识到,大一新生迈入校园时正处于关键时刻。他们不仅要适应独立的大学生活,还必须适应与高中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而南科大的新生们还要应对选专业的困惑。因此,她致力于帮助同学们早日确立本科阶段的目标,以引导他们度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在入学后到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前,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与学生们的交流中。她会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与书院学生的互动中。

作为一名富有责任心的导师和班主任,她每周安排三到五次与学生的交流。她会在晚课后拜访学生宿舍,或者与同学们一起用午餐的形式进行交流,以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和未来的打算,并为他们提供建议。她表示,一些同学在大学生活中可能会感到迷茫,尤其是在选择专业方面。需要导师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不仅要关注热门专业,还要真正挖掘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从中寻找发展的方向。“能够在学生迷茫时帮助他们树立自律意识与时间管理观念,看到他们不断成长,是我作为教师最欣慰的事情。”王誉泽表示。

在带学生的过程中,王誉泽深刻感受到南科大学生的特点:“许多同学都表现出对知识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也会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和探索,希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努力和毅力,许多人早早树立了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王誉泽认为,作为教师,同样需要不断进步和自我超越。她表示:“与学生一起成长,是一种互相促进的过程。在教学和指导过程中,我不仅是他们的引路人,也是不断改善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者。”

与学生相处的过程充满了温暖和感动。她说:“他们的热情、信任和成长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希望。”

采写:韩文嘉

主图:丘妍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