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市新富村:马蹄声碎处 湖山焕新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8:05 2

摘要:毕节黔西市金碧镇新富村,位于金碧镇北部,黔洪公路如绸带穿村而过。驱车从镇政府出发,沿黔洪公路行驶10余分钟便来到新富村,青山叠翠间忽现鳞次栉比的民居,33座湖泊如碧玉散落林间,春风拂过水面揉碎粼粼光影,鸟鸣与枝叶摩挲声交织成曲,绘就一幅动静相宜的和美乡村画卷。

毕节黔西市金碧镇新富村,位于金碧镇北部,黔洪公路如绸带穿村而过。驱车从镇政府出发,沿黔洪公路行驶10余分钟便来到新富村,青山叠翠间忽现鳞次栉比的民居,33座湖泊如碧玉散落林间,春风拂过水面揉碎粼粼光影,鸟鸣与枝叶摩挲声交织成曲,绘就一幅动静相宜的和美乡村画卷。

一‌

来到新富村内柯家海子湿地,这里是贵州唯一申报的海子群湿地公园——水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的组成部分。柯家海子湖水清澈、碧草如茵、松林摇曳,民居依山而建、面水而居,如诗如画。

新富村湿地公园一角

元代文献中,“亦溪不薛”(蒙古语意为“水西”)之名便已标注这片土地的战略地位。史料记载,柯家海子湿地曾是全国十大养马场之一,水草丰茂的坝子上,数万匹水西马在此繁育。这种以“体卑而力劲,质小而德全”著称的良驹,既是西南驿道上的运输主力,也是元世祖忽必烈远征缅甸时征调的“铁骑先锋”。明初奢香夫人向朱元璋进献的“飞越峰”神驹,更让水西马威名远播。

新富村“亦溪不薛”军马场遗址

历史的馈赠如今已化作生态保护的自觉。“我们给每座湖都配了‘湖长’,村民们自发将‘湿地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周围房屋画上水西马等历史。”新富村党支部书记杨同斌介绍,新富村拥有由33座湖泊组成的“湖山倩影”湖泊群,森林覆盖率达45.7%,生态环境优美,途经柯家海子湿地的鸟儿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近年来,当地以“生态+文化”为引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在村委会翻阅新富村村史,新富村的前身是新桥大队和富裕大队,这两个大队在1960年合并为农场大队,并在1981年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新富大队。1984年,大队改为村,设立了新富村村民委员会,“新富”二字沿用至今。村名中“新富”二字,既承载着“新桥”的开拓精神与“富裕”的民生期盼,更暗合着发展的密码。

走进新富村农业旅游生态观光园,有游泳池、丛林穿越、网红秋千、跷跷板、溜索、弹簧马、空中飞人等娱乐项目,前来游玩的市民和小朋友玩得兴高采烈,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观光园与水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相邻,距离城区8公里,交通便利,环境宜人。

生态观光园(图源微信公众号“黔西发布”)

新富村凭山水之美,巧借东风,争取到139.5万元壮大村集体补助资金,将闲置民房、林业土地资源“雕琢”成旅游观光园,并通过“涟漪效应”,带动发展了8家特色农家乐,村里年迎游客超3万人次,2024年旅游收入300余万元。村民陈光义在园区管理游乐设施,“月薪有3000元,还能照顾家里老人,挣得不少也方便。”‌

“近年来,我们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将闲置的林地和民房打造成新富村农业旅游生态观光园,迎来了大量游客。不少主播和网络达人都来打卡,不仅提升我们村的知名度,也让村里的农副产品有了一个销售平台。”杨同斌介绍,2025年初,由自媒体联合新富村发起“杀猪宴”活动,村民与游客共享年味,短短3天时间,参与人数高达3万人次。

“杀猪宴”活动的成功举办,让该村更加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目前,村里组织建设直播基地,通过网络直播将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出去,拓宽村民就业、增收渠道,让乡村增人气、添活力。‌

“杀猪宴”活动(由受访者提供)

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四议两公开”流程图前,村民王照全回忆起观光园建设时的场景:“起初怕土地流转吃亏,党员干部带头签协议,还创新‘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我家3亩地年分红就有1800元。”其他村民的疑虑在一周内消散,120亩土地顺利流转。

这种治理智慧渗透在细节中:村内设立“党员示范田”,农技骨干结对帮扶种植户;组建“湖山调解队”,退休教师、乡贤能人参与矛盾化解;举行乡贤座谈会,共谋发展,共画美好蓝图……

三‌

漫步新富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田野间绿意盎然,道路平整宽敞,院落干净整洁……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离不开村“两委”引导和村民自觉维护。

新富村一角

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新富村通过党员定期入户宣传、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等方式,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村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同时,该村积极探索“环境治理赋能产业发展”农旅融合路径,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2017年,新富村获贵州省“全省文明村”称号、毕节市“全市文明村”称号。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农业是动能。

在新富村一处田地,村民赵维举蹲在地头,指尖轻轻拨开松软的土壤,检查着药材的长势。嫩绿的芍药舒展着叶片,一旁的白芷苗也悄然生长,细长的茎叶交错其间,与芍药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

新富村种植的中药材

“这60亩地里套种了芍药、白芷,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今年准备增加到100亩。”赵维举说,芍药对种植技术要求不高,但产量高、效益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这样套种每亩能收获上万元。

近年来,新富村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蔬菜、酒用高粱、南瓜、青储玉米、中药材和经果林为主的农业产业及以商品猪为主的养殖产业。目前,该村有养殖大户30余家,年出栏商品猪800余头;规模化养猪龙头企业1个,年出栏商品猪2000余头。

“湖畔舞剑拔晨雾,夜枕听涛待鸡鸣……”从元代铁骑扬尘处到生态文旅好去处,新富村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劲头,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写下生动注脚。当历史文脉融入山水肌理,这片曾被历史标注为“水西要冲”的土地,正以生态为笔、产业为墨,续写着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