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生命的本质是痛苦,避免痛苦,就是幸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6:38 2

摘要:这两个问题,很值得梳理一下,也算把这本书读薄、读透了,或者说让这本书相对完整地融入到记忆中,最终影响你我生活。

持续一个多月时间,我把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终于读完了。

本想放下,但忽地一想,这本书的精华到底是什么?你我应该从中吸取些什么?

这两个问题,很值得梳理一下,也算把这本书读薄、读透了,或者说让这本书相对完整地融入到记忆中,最终影响你我生活。

一、这本书是讲啥?

其实是幸福的艺术

叔本华在《引言》中明确指出:所谓“人生的智慧”,指的是能够让我们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的一门艺术。在哲学上也可称之为“幸福论”。

人人都渴望幸福,我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是源于其本身的魅力,而不是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渴望幸福一直能延续下去,在事实上是否定的,而“幸福论”却预设了肯定的答案,这是我们要明确的。

同时,关于“幸福论”的作品观点很多,叔本华只是从自己的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没有总结或提及前人的论述,也就是说这是他的一家之言,这一点我们也要明确。

但是,他紧接着又来了一句:当然每个时代的智者说的话总是相同的,这却强调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可能与前人有相通之处。

不管如何,且看他是咋认为人一生的幸福的?

二、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决定幸福的因素和人生各阶段的幸福观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大块:

第一块(1——4章)叔本华就人一生拥有的东西与幸福的关系作了系统的论述;

第二块(第5章)叔本华就人的主观,即对自己的、他人的、世界的态度与自身幸福的关系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三块(第六章)人生各阶段与幸福的关系,谈了自己的见解。

1.人自身拥有的东西才是幸福关键

作为哲学家,叔本华在本书中主要把人一生所能拥有的东西进行了三方面分类:

一是人的自身(即广义上的个性,包括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智力及其教育);

二是人的财物(一个有拥有的财产和其他所有之物);

三是人的形象(一个人在他人眼中的所呈现的样子,实质他人对这个人的看法,可细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然后,他总论了一下这三者对人一生幸福的作用,强调:

“人自身拥有的东西才是获得幸福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人的快乐,早就已经为个性所限了。一个人精神能力的强弱对他是否能够领略高级快乐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这是第一章的内容。

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就人的自身、人的财物、人的表象对幸福的作用分别作了详细的论述。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之中。这些才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首要保证,因此,我们应当保持和提升这些品质,而不是一门心思地占有身外的财物、追求虚无的荣誉。”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指出:

“为了金钱、升职、学业、荣誉,甚至肉欲和其他欢娱而付出健康的代价是最大的愚蠢。健康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中之重。”

“追求外部利益,放弃内心世界是最愚蠢的行为,比如为了追求荣誉、地位、头衔和名气,而牺牲了内心的安宁、闲适和独立。”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从健康和精神两个方面强调了幸福的本质来源: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人更应该培养精神的快乐,抑制感官的快乐。因为感官的快乐需要借助外物来实现,一旦满足就会陷入无聊;精神的快乐自身就能创造,无毒无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当然他也给出了:对抗无聊的方法就是重视精神追求。

在第三章谈论人的财富时,指出人的天性就是对奢侈靡费的需求无穷无尽,永远也得不到满足,而且穷人和富人对财物的态度截然不同。

穷人不会因为得不到巨大财富而痛苦,富人却不会用已有财富来安慰自己。对于他们(富人)来说财富就像海水一样越喝越渴。

所以他提出:

“我们应当把现有财富视为抵御各式各样有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灾祸的工具,而不是将它们作为一张批准我们纵情享乐的许可证。”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同时指出:

“许多富贵人家之所以沦为贫困,就是由于他们在还有钱的时候,为了从沉重的无聊中得到片刻喘息而大肆挥霍。”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第四章,叔本华开门见山就提出了人性的弱点,把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看得过重,这与杨绛的“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所强调相类似。

他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每个人首先是并且事实上也是活在自己的皮囊之中,而并不是活在他人的看法中,因此,我们自己现实的个人状况,比如健康、性情、能力、收入、妻子、儿女、朋友、居所等,对于我们自身幸福的重要性超过他人对我们随意评价的上百倍”。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他当然分析了名誉、地位和名声对人也是很有作用,甚至是必须的,但不必过于看重。太注重名誉,其实是一种虚荣,错误在于“把原本由人自身衍生出来的次要的东西当成了首要的东西”,并且交给了我们克服虚荣心的方法:

一是认识其愚蠢;二是别人看法常错;三是别人看法对我们影响极小,而且常不正面,因为嫉妒心。

而地位呢?叔本华认为:

“地位的价值是传统常规的,事实上也是虚幻伪造的,它的作用是虚假的尊敬,一切都是为大众表演的一场喜剧。”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至于名声,他指出:

“名声除了把我们的骄傲和虚荣心养肥之外,别无其他用处。”

“名声是次要的东西,是一个人贡献的回音、映像、影子和表征,这一点无庸置疑。”

“要获得好名声,最重要的是发挥出自身最出色的能力。至于别人的印象和评价,都是摆在第二位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通过这四章,总而言之,反复论证了只有“人的自身”与幸福息息相关,如果非要概括一下的话:

一是健康的身体;二是能不过多费力就能保障生活的生计手段;三是愉悦的心境。当然这愉悦的心境肯定和高贵的品质、乐观的性格、出色的智力相关,叔本华更强调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即:在认知中享受快乐!

2.不要追求快乐,没有痛苦便是幸福

他反复强调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那句话:理性的人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

为啥这样说呢?所有的快乐欢愉都是反向的,我们无法直接感受到;而痛苦不幸是正向的,人的天性决定了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痛苦。所以,他认为“幸福生活”应当被理解和定义为“不幸减少了的生活”,也就是能够勉强忍受的生活 ,他还进一步说:

“这个世界能够给予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没有痛苦、安静详和、足以让我们勉强忍受下去的环境。只有控制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期望和要求,我们才能达到没有痛苦的状态。”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这样以来他便从人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主动控制中去寻找没有痛苦的途径:

比如如何对待自己?他给出了16条建议,我通过梳理和概括,将其基本观点展示如下:

永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在当时肯定是最优的)。

②专注当下(由于懊悔过去和操心未来而拒绝现下的美好、任意浪费当下美好的时光,无疑是非常愚蠢的。

③简单生活,坚持断舍离(只要我们的人际关系足够简单,生活也相对单调,但这种单调却并没有达到让人感到无聊的程度,那么都会对增进我们的幸福感有所裨益。)

④培养爱好、专注和宁静(我们感受到的是幸福还是痛苦,归根结底取决我们自己的意识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的。)

坚持记日记,回味生活(要过得未雨绸缪、从容谨慎,并且能从过去生活经验中汲取一切有利的教训,我们就必须经常自省,经常回顾做过的事情、回味经历过的感受,把以前对事情的判断和现在的观点、以前制定的计划及追求和最终的结果和满足感相互比较。这是能够教给我们人生经验的一对一辅导课。

⑥学会独处(控制饮食会保证我们身体健康,控制社交会让我们心灵平静。因此,只要我们能和孤独做朋友,那么我们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金矿。)

⑦不攀比、不嫉妒(不和别人攀比,就会为所得而快乐;如果一个人把别人的快乐看作自己痛苦的源泉,那他永远都不会感到快乐)

一旦决定,顺其自然,不再纠结(因为考虑再周全,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总有一些无法预知的情况发生;即使有糟糕的结果发生,也不要埋怨自己,因为人类的智力是不足以保证任何事情都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即使最聪明的苏格拉底也不能保证自己的选择总是正确。

⑨用宿命论为自己开解(生命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必然会发生的,是不可避免的)

控制想象力,尤其晚上(黑暗通常会令人恐惧,在黑暗的环境中,我们最有可能被恐惧的幻象所支配)。

他还谈到了专注和自律、放弃和忍受、学习和做事、培养理性、学会转念等具体的排除烦恼的方法。

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叔本华给出了26条具体的建议,比如:

包容和利用一切,情绪的独一无二决定相见不如思念,向蠢人展示智慧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要和他们说话,要以得到别人尊敬要么得到别人喜爱,大部分人都是自私敏感的,相信时间是公正的,不能太过于顺从和迁就别人,降低对别人的期待谨防被骗,遮丑藏拙可以但包装优越不合理,以他人为镜修正自己,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真诚的友谊只是传说,些许真诚就弥足珍贵,不要过多显露自己的聪明才智,万不可盲目信任他人,礼貌只是一张笑脸面具,不要把他人作为衡量自我行为的标准,不要否定别人,平静温和表达看法,千万不要自夸,再亲密的朋友也不能告诉自己的秘密,观察身边每个人缺陷,正确形成对待态度等等具体与他人打交道的方法,可谓是洞悉了人性的本质。

就我个人来说,真正要接受的是克服太过于信任人的缺陷,克服情绪化表达观点的做法,不要否定他人,学会观察每个人的缺陷来应对他人等等。

对世事和命运的态度上,叔本华其实表现了众生平等和尽人事听天命的思想态度。

一是他认为所有人的人生本质都是一样的。——

“人生中的各种际遇就像是一个万花筒,每当它转起来的时候,我们眼前就会换一幅画面,但实际上,摆在我们眼前的还是原先的那个万花筒而已”。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我的理解是:他想表达的是不管生命状态如何?人其实都在其所在圈子追求一种优越感而已,因此在痛苦和快乐之中沉浮。贫有贫的快乐,富有富的忧愁,众生在生命体验上是平等的。

二是他强调了人生中运气的至关重要,又传达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思想。一方面他强调了命运的不可抗拒:

“人生就像一盘棋,下棋之前我们就已经提前制定好了战术,但这一战术得了实现的条件却是由对弈者,也就是命运所决定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也就是说,人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再努力,却受着外界各种条件的制约,而且这条件是变化的——当坏运来时,“我们的任何努力和抗争都是徒劳的。”“这就是命运强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

但是不是就向命运举手投降呢?他又强调了人的主观能性,即命由已造。——

“然而,通常情况下,人们嘴里所说的命运大多只是自己做出的蠢事”、

“自己的愚蠢行为就是今生的报应”

同时,在面对命运时,他传达的不是躺平,而是积极抗争: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战争。”

“一件事就算再危险,只要未到最后一步,只要还存在一丝迎来好结局的可能性,我们就不要怯懦犹豫,而应该努力抗争。”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其次,人生多艰,充满苦难,学会接受:

“我们应该降低自己的期望,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时刻准备好应对或忍受突然降临的灾祸。”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相信所有事情都是必然会发生的,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安宁”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关于这一点,与古希腊哲学的斯葛多泒观点,如马可.奥勒留观点出奇一致!

3.痛苦是生命的本质,

年轻时要忍受,年老时要避免

叔本华把人生的各个阶段对幸福的感受进行了不同侧面的比较,从而提出了自己似乎自相矛盾的观点,我都为此思索了很长时间。

暂且这样认为:在他看来,人生总归是痛苦的。他说:

“如果说人的前半生都一直处在苦苦追求幸福,但又处于求不得状态中的话,那么人的后半生则充满了以空降灾祸的忧虑。这是因为,一个人走到了人生后半段,多多少少都会看清楚:幸福是虚幻的,而痛苦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现在倾尽全力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在让自己能够一直保持在没有烦忧的状态中,而不是在追求愉悦感。岁及年长时,我们要尽量避免遭遇不幸和苦痛;青春年少时,我们要学会忍受不幸和苦痛。”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读这段话,给我们提示的信息是人生不管年轻还是年老,苦痛是生命的本质,年轻因虚幻而陷入欲望导致带来痛苦;年老因明晰真相而失望引来痛苦。

那么怎么办?最后一句话是叔本华给出良方——我们现在倾尽全力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在让自己能够一直保持在没有烦忧的状态中,而不是在追求愉悦感。岁及年长时,我们要尽量避免遭遇不幸和苦痛;青春年少时,我们要学会忍受不幸和苦痛。

但如果以时间为轴心的话,他又强调了年轻时的欢愉和老年时的无奈。他说:

“以年轻人的视角看待生活,人的一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但以老年人的视角看待生活,它却是一段极其短暂的过去。”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面对无穷无尽的未来,更多是希望,在追求希望实现的过程中,我们体验了一些痛苦和欢乐,但总觉得未来可期,所以精神总是振奋的,同时在奋斗中收获了生命的充实和灵魂的丰满,所以年轻是美好的,因为总是充满希望感。

面对那短暂的过去,却发现自己一生不过如此,好多的希望已经变成了失望,不免心存失落和沮桑,而已到生命的秋天,没有了再次播种收获的可能,所以年老是痛苦的,因为总是充满无奈感!

正如他指出:

“青年时期的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喜悦、对生活充满勇气,是因为当时的我们正在走上坡路,眼前只能看到不断攀升的高峰,而看不到死亡的终点——因为死亡的终点在山的另一边。”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只有过了山顶,我们才能亲眼看到死亡”、“及至晚年,我们就更会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一步步走向绞架的死刑囚犯。”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面对这一人生直相,我想:如果生命就是一场人生体验的话,那么想一直拥有人生的喜悦和勇气,那不妨学学青年时期的心态,不要总想着死亡,一直拥有奋斗的勇气,不断去攀升高峰,就会体验生命的乐趣。

当然前提是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拿一句土话讲:“车子不倒只顾推”,毕竟人生过的是心情,保持喜悦和勇气最重要。

那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

所以,我认为:始终对生活充满热情,始终保持勇气才是真正的强者。罗曼.罗兰那句:真正的英雄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从人生是一团欲望这个角度讲,他大致把人生划分童年、年轻、老年三个阶段,相对比较童年和老年时期是人生最幸福的时期,而年轻时期却充满痛苦和迷茫。他认为:

“我们在童年时期更多地处于认知外界事物的状态,而非追求享乐的状态。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在占据整个人生四分之一的开端伊始中享受到浓郁的幸福感。童年给我们留下的是一段天堂般的好时光。孩童时期的我们,人际关系简单,需求非常少,自然不会受到成人世界各种膨胀欲望的侵扰和刺激,这样一来,就会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认知活动中。”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也就是说,童年之所为快乐,因为欲望少,只求好吃好玩,其实时间都沉浸在对外部新奇感的认知当中,而认知是最容易让人快乐的。可是人一旦进入青年时,诱惑增多,有喜欢沉溺一切想象的幻象中,也就是欲望太多,因为一时得不到,就烦恼丛生。到了老年,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不在被幻象所困,感官也不容易被刺激,所以收获了平静。

所以,他这样写道:

“无论如何,青年时期都是最躁动不安的,而老年时期则是安宁详和的。由此可见,童年时期和老年时期是一个人最幸福的人生阶段。”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按照他这一分析,作为人只有降低物质和感官欲望,投身精神认知领域,才能收获宁静和幸福。

“所以,如果一个老年人能保持对学习、音乐、戏剧的热爱,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保持一定的敏感,那就绝对是幸福的了,而不少老人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自身拥有’的东西在老年时期给人带来的好处是任何其他人生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这就是他给容易陷入孤独和无聊中的老年人支的幸福之招。

三、我们该汲取什么?

自身特质,精神追求,新奇和热爱

读完此书后,我们对人生真相有了相对深刻的认识,那么在追寻幸福的过程中,他的那些观点特别值得汲取呢?就我个人而言:

一是明确幸福的首要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作者开门见山讲:

“(关于幸福),人的自身及其所具备的特质到底是什么,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在他看来,高贵的品质、出众的智力、乐观的性格、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境才是幸福的首要决定因素,所以:

我们平时要把努力放在这些自身因素上,特别是坚持适量运动,保持身体相对健康。

要把保持和放大愉快情绪放在首位,牢记身体健康是获得愉快情绪的关键之关键。

要努力克服痛苦和无聊的侵袭,把空闲时间全部用于做自己喜欢做、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杜绝胡思乱想。

坚决的提醒自己,所谓的财富、名誉、地位、名声等都是人的外部表象,与幸福有关系,但关系不大,人毕竟是活在自己的意识中,而不是活在别人看法和眼光中。

拒绝攀比,克服虚荣心和嫉妒心,用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来完成每一日的成长,收获满足感和成就感、幸福感!

保持身心的健康,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别人眼中想要的样子。不要再在乎别人的看法,养成真正的自信和骄傲!

二是重视精神生活,把学习作为保持灵魂宁静的主要手段。全书始终贯穿着一个观点:

“认识新事物的过程本身并不痛苦,因此,认知能力越强,我们就越能感觉到幸福。”

叔本华《人生智慧》

我想大家都有同感,学一首歌,看一部书,掌握一门技术,都是令人无比愉悦的事儿。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精神活动。叔本华认为:

“普罗大众只有通过调动自己的欲望,增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才能真正地参与到争取获得它的过程中去,并最终成功地赢得它。每一次调动欲望都是与痛苦相伴的。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却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自我认知能力的行动中去,不受任何欲望的刺激和摆布。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将他们引入一个没有痛苦、众神愉快生活之地。”

叔本华《人生智慧》

啥意思呢?我的理解是低级快乐是欲望满足,只会激发欲望,与痛苦相随;高级快乐不受欲望刺激和摆布,是认知满足,没有痛苦。

所以普罗大众为追求安逸,为各种欲望而努力,一旦无须操劳奔波就会陷入无聊;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却可以享受一个思想火花四溅、生机勃勃和充满意义的生活并陶醉其中,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最高贵快乐的源泉。

所以,要想生活幸福,必须做好精神生活的二件事:培养文化艺术爱好;坚持终生学习探究。这两件事让我们在认知的世界里享受平静和美好,对抗生命的孤独和无聊,体会精神生活的满足和奥妙。

三是克服年龄段的局限,始终保持对生活的新奇和热爱。叔本华认为人生总体是个悲剧,他说:

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满足就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但就人生各阶段相对来说,他认为童年和老年是最幸福的,原因是欲望相对少,童年是感觉外界的一切都新奇,以认知为主,老年是看透了人生的本质,所以趋于宁静。

而青年时期欲望强烈,被一切幻象诱惑,所以有了不尽的烦恼。但同时也提出年轻时对一切充满热情,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欢乐。

事物都是两面性,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

综合起来看,要想每个年龄段都过得相对幸福和平静,也是有一些共同特质的:

一是始终像小孩子子一样对外界的一切的保持新奇,去热爱,去认知,这当然首推学习和探究人类的一切文化知识和前人的智慧。

二是适当降低对物质享受的追逐和感官的快乐的沉迷,让精神生活在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成为生命的主宰,去心情享受精神生活这种高级快乐。

三是像年轻人一样始终拥有奋斗的姿态,特别是在老年阶段,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继续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去创造,去造福身边的人,享受成就的快乐!

不管如何,在享受生命的同时,把自身的才能和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这才是各个年龄段都能感受到幸福的秘诀!

来源:鹏叔爱跑步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