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此刻,我个人认为大致靠谱,出入不会太大的划线只有四个区,分别是荔湾区580/720,增城区613/720,花都区611/720,黄埔区553/690。注意,没有官方,只是我个人认为相对合理的数字。
各区初三一模都考完了,我自己的学生和志愿指导的家长陆续给我报成绩和询问划线参考,另外也有不少家长后台和私信我划线。
截至此刻,我个人认为大致靠谱,出入不会太大的划线只有四个区,分别是荔湾区580/720,增城区613/720,花都区611/720,黄埔区553/690。注意,没有官方,只是我个人认为相对合理的数字。
众所周知,本应承担定位和划线工作的教育部门不作为,多数学校踢皮球,因此现在根本没有可靠的官方划线。因此,所有流传出来的划线,要么是一些相对有担当的学校依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划的线,要么是自媒体不知道怎么来的划的线。
为什么我不发划线?因为我不想做这些拍脑袋的事情。真的,每个自媒体,不管是文字还是直播,都有他们的受众,你乱写不如不写。我能够感受到家长很慌,但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确定就是不确定,如果随便写个数字,更慌。
荔湾区是最早一模的区之一,我在五一前两天就陆续收到了好几位家长给我报分,来自不同学校。其中三位学生分数极其接近,都在595/720上下。我长期跟踪他们,了解他们的水平,能相对稳在第一梯度线以上。
加上以我对荔湾区的了解,荔湾区学生的反馈,以及我做的自己数学科的卷子难度,这时候我就知道按照720算的话,荔湾区的一梯线很可能在585以下。但我没发出来,只是第二天在一所学校的自媒体会的时候和我熟悉的几个小伙伴分享了我的看法。
晚上,不少人就发了我第一梯度605的所谓预测图,我一眼看就说了不可能这三个字。第二天这张图就传开了,起码看到五个自媒体再发,另有好多家长发我然后焦虑地说这下惨了。我一个个苦口婆心说真的不可能,信我,也即是580上下。
又过了两天,荔湾区某所学校发的是583,另外看到了580分的版本。我感觉这个大致是正确的,直至现在,我基本认可了580的版本,也用了这个版本。
没有官方划线,梯度线怎么估?答案只能是收集一定量的数据,多做对比!一两个学生是不够的,因为他们考试有波动,一定要多几个。我那几个自己熟悉的学生同时考了595左右的分数,我判断他们不会集体考差到掉出第一梯度线10分,所以我坚信网上传言铁假。但我也拿不准具体应该是多少,因此也没有公开发。
正因为学校有足够多的学生,并且学校老师了解他们自己学生的水平,所以拿捏得相对准一些(只是相对,没有绝对)。所以从学校出来的数据相对可信,只要我相信是学校流出,我就采用。哪怕这几年很多自媒体众筹收集成绩(我也收集过,今年不收了),其实也不准,因为你不知道学生平时如此,发挥如何,很难。
所以,我还是倾向采用学校流出的数据,我有一些相熟的学校老师,有时候会报给我,我同行的小伙伴也有各自熟悉的学校,他们也会去问。
回到开头,我发出来的四个区第一梯度线,来源都是这样的,我觉得相对靠谱。至于其他区,有的区估计这两天就会有了,比如越秀区按照经验可以留意省实的线(其实我看到了但怀疑是去年的,所以先不发)。
最后,我相对各位焦虑的家长说的是,刚出成绩这会的划线,很可能就是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拍脑袋来的,或者一个拍了脑袋之后其他看到了不假思索转发,把图搞成自己的。因为你们想看,他们尽早发了就有流量。
到处信,不如不信,让子弹飞一会儿。
此外,难度太大的区,对中等或者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分数容易失真。比如荔湾区难度较大,黄埔区也是压分严重,对顶尖学生没事,对普通学生心态容易崩,你就很难完全说每降40分就是一个梯度。
所以,除了用分数来定位外,更重要的其实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个数字,要相信努力会有回报,要相信付出会有收获。同时警惕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达给孩子。
来源:更年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