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靖:没有存在感的蜀汉开国元勋?他的排位居然还在诸葛亮之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8:58 2

摘要:他为曹操撰写的《兖州人物志》,不仅记录人物品行,更开创性地提出“以考定才”的选拔理念,甚至成为曹魏“九品中正制”的雏形。

东汉末年的汝南郡,许靖与堂弟许劭创立了“月旦评”。

这个门阀士林风向标成为门阀世家子弟抛头露面的舞台。

看看许劭评曹操的词语有多犀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而许靖更注重系统性人才档案的构建。

他为曹操撰写的《兖州人物志》,不仅记录人物品行,更开创性地提出“以考定才”的选拔理念,甚至成为曹魏“九品中正制”的雏形。

然而这位人才品评大师的人生,却充满戏剧性的转折。

董卓掌权时许靖作为吏部尚书周毖的副手,主导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官 员洗牌:

一次就罢免200余名腐 败官员,提拔荀爽、韩馥等寒门士族。

这场改 革虽获民心,却触怒董卓的势力。

周毖被杀后,许靖就开启流亡生涯。

在会稽太守王朗处避难时,他就策划了一场经典“空城计”,他让王朗将官印悬挂城门,自己却率百姓从地道撤离,成功骗过孙策的追兵。

这一计谋不仅保全百姓,更成为后世文人笔下“智守会稽”的故事。

在他流亡交州期间,许靖的贡献远超文化传播的范畴。

他协助交趾太守士燮建立岭南首座官学,将《诗经》《尚书》翻译为越南“喃字”。

并培养出越南史上首位本土经学大师牟子(其著有佛教经典《牟子理惑论》)。

其编纂的《交州人物志》首次系统记录岭南人文地理,被越南史书称为“南疆开化之基祖”

然而就这位文化播种者的前途抉择令人瞠目:

在刘备围攻成都时,他竟试图越城投降,后因绳索断裂被捕。

刘备入主成都后,面对这位“叛逃未遂”的名士陷入两难之地。

法正一语道破玄机:“许靖虚名遍天下,不用他会让天下人以为主公轻贱贤才。”于是刘备封其为左将军长史,名义上的“秘书长”,实则是一个花瓶。

这一决策深刻反映蜀汉困境:

既要对抗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士族垄断,又需借许靖之名笼络名人的人心。

刘备称帝时许靖领衔120名官员上表劝进,名字竟排在诸葛亮之前。

他被任命为司徒,位列三公不过却无决策权。

诸葛亮每月朝会必亲自搀扶,甚至将儿子诸葛瞻送至其门下学习书法。

这种礼遇背后是赤裸裸的计算:

许靖的存在既是刘备“不拘小节,唯才是举”的活招牌。

更是对抗曹魏士族舆论战的关键棋子。

不过这位“道德标杆”的私生活饱受非议。

孙盛批评他“处室则友于不穆,出身则受位非所”,揭露其家族内斗与为官平庸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

裴松之更质疑其流亡选择:“泛万里之海,入疫疠之乡,何如张昭等人托庇江东?”

这种矛盾的形象恰是三国士族生存困境,在道德理想与现实利益间,他们必须学会“戴着镣铐舞蹈”。

他们谁也没有办法,只能在这种环境下苟活!

曹丕篡汉后司徒王朗连续三封书信劝降许靖,主打三个牌:

怀旧牌:“自与子别,若没而复浮,若绝而复连者数矣。”

以建安年间共同流亡交州的经历唤醒情感共鸣希望他能听从自己的意见;

天命牌:“亲见三让之弘辞,观众瑞之总集。”借祥瑞之说将曹魏包装为天命所归,如果你不来投,那你就是违背天命;

威逼利诱牌:“去非常之伪号,事受命之大魏,客主兼不世之荣名。”直指蜀汉合法性不足,换句话说你就在一个伪权力中心。

这些书信被曹魏精心设计为“正统对蛮夷的感召”

其试图瓦解蜀汉士族向心力,其实他们也知道,无论这个许靖投降与否,本质上他还只是一个花瓶,只不过是放在哪里而已!

但历史给这场谋略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许靖早在书信抵达前就已经病逝,诸葛亮趁机将计就计:

舆论反击:撰写《正议》痛斥王朗“苏张诡靡之说”,将曹魏定性为“篡汉逆贼”;

符号利用:继续高调礼遇许靖家族,借其名“竦动宇内”,甚至将许靖门生纳入蜀汉官僚体系;

制度对抗:在诸葛亮推动下,蜀汉实行“考课法”,以实际政绩考核官员,与曹魏“九品中正制”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博弈揭示三国权力的本质:

曹魏通过制度化士族特权巩固统治(本质就是九品中正制),蜀汉则以“名实分离”的策略维系士族表面忠诚,而东吴则彻底沦为江东士族共治的局面。

可见三国之间,不仅仅在武力上相互争斗,在内治上也是相互的制衡。

许靖的一生充满一种悖论:

交州时期的许靖是个理想主义者,与士燮共创“儒学南渐”盛世,九族同甘共苦,被袁徽赞为“仁恕恻隐”;

成都时期的许靖其实算是个现实主义者:背叛刘璋、虚领高位,成为“道德虚名”的最佳代言人;

最后他也算得上是个制度创新者,其提出的“分科考试”理念,竟在曹魏邺城论才大典中实践,选拔官员道德败坏率比察举制降低百分之四十,直接推动科举制萌芽发展。

这种分裂源于东汉末至三国的制度,察举制崩溃、九品制未稳时,士族必须在新旧秩序间寻找夹缝:

许靖的“月旦评”体系本可成为可以选择的第三条道路,但乱世烽火最终将其推向“名实分离”的生存策略,最后这个月旦评虽然消失了,但是这种做法在后世有诸多延续!

许靖的故事远非个人沉浮,而是汉魏制度转型的具象化表现:

王朗的劝降书虽成历史尘埃,但其揭示的这个命题历久弥新影响深远:

当传统道德体系崩解,知识分子如何在理想与生存间抉择?

许靖的答案或许不够明确,却更贴近人性本质,在“活着”的基础上,悄然实现自己的想法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来自公开权威资料,文中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娱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以下为部分公开资料截图:《三国志》、《许姓(12)|东汉末三国时,四川蜀汉政权中有许靖、许慈、许允等许姓人-封面新闻2020-02-20 14:50》、《三国儒生的“文化苦旅”:那些被诸葛亮怼过的王司徒们-甘肃省博物馆2021-05-05 08:03》《许姓(11)|汝南平舆许氏许劭: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封面新闻2020-02-16 14:50》

来源:山中微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