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十年间,靶向小分子抑制剂(BRAFi、MEKi)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问世,重塑了晚期IIIB-IV期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格局。这些创新疗法虽显著提升了客观临床反应率(OCR),却伴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高发的问题;更严峻的是,多数患者会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产生
过去十年间,靶向小分子抑制剂(BRAFi、MEKi)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问世,重塑了晚期IIIB-IV期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格局。这些创新疗法虽显著提升了客观临床反应率(OCR),却伴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高发的问题;更严峻的是,多数患者会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产生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亟需探索更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案。
在此背景下,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出现为患者带来新曙光。作为体内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DC在免疫反应中发挥核心作用,其衍生的癌症疫苗成为攻克黑色素瘤的潜力方向。
近期,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开展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前瞻性随机II期临床试验(NCT01876212)备受瞩目,相关突破性数据已同步发表于《癌症免疫治疗杂志》,为黑色素瘤等癌症治疗领域注入全新希望!
一、DC疫苗联合达沙替尼暴击黑色素瘤,晚期检查点耐药者总生存时间延长至19个月
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开展的这项研究,共纳入16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包括10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5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1例粘膜黑色素瘤患者。其中15例患者此前曾接受过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阻断治疗,但病情仍进展。入组后,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A组(采用自体aDC1/TBVA肽基疫苗+从第5周启用达沙替尼的联合治疗方案)、B组(采用自体aDC1/TBVA肽基疫苗+从第1周启用达沙替尼的联合治疗方案)。
结果显示:在13例可评估患者中,6例患者(A组2例、B组4例)对外周血中≥3种疫苗肽产生了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值得关注的是,在这6例产生疫苗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患者中,有4例达到达到部分缓解(PR),2例达到病情稳定(SD),客观临床反应率(OCR)表现亮眼(详见下图)。
▼瀑布图描绘了治疗期间肿瘤负荷的最大变化
▲图源“BMJ”,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肿瘤大小分别用红色实线表示增加20%;绿色实线表示减少30%。
此外,生存数据更展现显著差异:B组患者(即联合疫苗+从治疗起始便立即使用达沙替尼)中位总生存期(OS)达19.1个月,较A组的8.3个月大幅提升(p=0.0086)。无进展生存期(PFS)也呈现改善趋势,B组中位PFS为7.9个月,显著高于A组的2.2个月(p=0.063)。
值得关注的是,两例代表性患者(患者1、患者5)经疫苗治疗后,激发了协调免疫反应,PET-CT影像清晰显示内脏转移灶显著缩小(详见下图),直观印证了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注:图中黄色箭头表示基线与治疗期间的靶病变。
二、小编寄语
对于部分早期肿瘤患者而言,在手术后可考虑采用树突细胞联合放化疗的辅助治疗方案,这有助于清除残留的癌细胞,形成免疫记忆,从而有效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虽然现阶段大多DC疫苗还处于早期临床试验阶段;但也有一些国家,已将树突细胞疫苗正式投入临床应用。想了解树突状细胞疫苗、mRNA癌症疫苗等更多讯息的患者,可将近期病理报告、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经历等,提交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进行初步评估或了解详细的入排标准。
三、参考资料
[1]Storkus W J,et al.Dendritic cell vaccines targeting tumor blood vessel antigens in combination with dasatinib induce therapeutic immune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checkpoint-refractory advanced melanoma[J].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2021, 9(11).
来源:全球肿瘤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