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水军、网络谣言、博眼球的热门文章,除了各种网络乱象,还有电信网络诈骗,这背后都有虚假实名账号的影子。这些账号从何而来?
网络水军、网络谣言、博眼球的热门文章,除了各种网络乱象,还有电信网络诈骗,这背后都有虚假实名账号的影子。这些账号从何而来?
“代实名”兼职
竟成网络黑灰产“供血链”
这是山东青岛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一些年轻人被高薪兼职所吸引,帮人进行“代实名”业务,却不知兼职背后,自己的信息正在被售卖。
办案民警在查获的信息中共提取数据90余万条,梳理相关列表1000余个。在充分梳理证据后,警方锁定全链条闭环证据链,对涉案“兼职人员”“充场工作室”“号商中介”“自媒体公司”四个环节进行了全链条打击。
警方梳理“代实名”
虚拟账号交易类型及流向
同时,警方梳理归纳出了此类实名注册账号交易的三种主要类型和用途流向:
第一类是实名注册互联网平台账号。也就是自媒体公司老板石某这样炮制发布网络水文或充当水军刷量、点赞等行为所需要的账号。第二类是注册、认证各类手机卡,号商中介会提供一批批虚拟手机号码,兼职人员通过人脸认证、上传手持身份证视频等复杂的操作将号码实名认证。第三类是实名注册各种日常常见的社交平台或软件账号。网络违法犯罪背后
都有虚假实名账号身影
公安部多次公布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等典型案例,揭秘犯罪手法,如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求职者简历,出售给电诈骗等犯罪团伙牟利;购买大量网络账号利用“有偿删帖”牟利;招募兼职人员注册自媒体账号编造谣言引流牟利;非法操控大量网络账号,为网络直播、“饭圈”群体虚假刷量控评牟利等。
无论涉及哪种网络乱象或电信诈骗,实名账号几乎都是犯罪团伙作案所需。
诱骗手段五花八门
只为获取个人信息
因为免费领了几个鸡蛋,有人身份信息被注册网店并被起诉成了被执行人;向诈骗团伙“出借”银行卡,有人涉案被刑拘。无论犯罪手段如何翻新,背后可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青岛市公安局城阳分局网络警察大队民警 张家浩:我们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任何个人和公司不得违规向他人出租、出借或者出售个人的互联网平台账号,以及其他的像个人账号等。不管你是明知还是不知情地被贩卖,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反法律法规的。
青岛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副支队长 庄杰:一旦这些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有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可能成为网络乱象的帮凶。
青岛警方侦破这起案件后,又从海量证据材料中筛查出200余个“号商中介”“充场工作室”线索,多地公安机关正在展开同步打击。
多部门重拳打击
个人信息相关违法犯罪
3月28日,四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将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围绕个人信息相关违法犯罪案件等六大重点问题开展治理,重拳出击境外渠道以及境内渠道违规售卖公民个人信息,以及个人信息泄露或被攻击窃取等违法犯罪案件。
青岛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案件大队副大队长 丁健:如果没有网络账号,就是无米下炊的状态,很多的网络乱象就可以从根上去治理,这就是源头治理的意义。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