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海外公司,恒瑞加速出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8:51 2

摘要:如今越来越多国内重磅创新药逐渐进入商业化兑现阶段,创新管线BD交易保持活跃,随着临床试验的持续推进和数据读出,也给了国产创新药企业更大的成长空间和估值修复支持。

转自:新康界

如今越来越多国内重磅创新药逐渐进入商业化兑现阶段,创新管线BD交易保持活跃,随着临床试验的持续推进和数据读出,也给了国产创新药企业更大的成长空间和估值修复支持。

因此,尽管近一个月来关税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要求限制中国企业访问部分数据库等地缘政治问题凸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创新药目前受到的直接冲击仍相对较小,用证券机构的话来说,创新药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

过去一年,国内创新药达成了近百笔BD合作交易,且这股出海浪潮延续到了2025年,今年前4个月,国内创新药达成的对外BD交易超过20笔,交易总金额逾20亿美元,其中恒瑞就先后与默沙东、默克达成两笔管线授权交易。

来自东吴证券统计的业绩数据显示,在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405家医药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及净利润同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的情况下,96家化学制剂公司同期的收入、净利润却都显示为正向增长,其中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3%、5.8%、4.5%,代表着国内创新药进入收获期,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行业基本面改善,再叠加去年以来,丙类目录、商保接入医保支付渠道、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等相关政策面的支持,也令经历了近四年资本寒冬的国产创新药迎来市场面的“苦尽甘来”。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医药生物板指数已累计上涨3.51%,另外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累计涨幅32.83%,跑赢同期恒生科技指数,回暖迹象明显。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今年国内大部分创新药公司有望迎来商业化产品的进一步放量,收入及盈利集体改善,从而吸引更多资本的关注,且未来三年或是中国创新药企业整体步入盈利期的关键阶段,意味着目前行业的增长态势也将得以保持。

作为国内创新药企业代表之一的恒瑞,此时赴港上市,也可以说是踩准了一个加速出海的好时机。

在招股书中,恒瑞明确提到,除内生增长外,目前也在积极探索更多对外许可的机会,借此提高公司国际知名度,同时有意选择性收购或投资海外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从而快速高效地深化在主要市场地渗透,完善现有产品矩阵,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此次赴港IPO,恒瑞预计募集资金20亿美元,将计划用于创新药物及在研药物的临床研究、开发创新药物、潜在的全球收购和合作;在中国和海外市场建设新的生产和研发设施,及扩大或升级在中国的现有生产设施等。

新康界了解到,未来可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的ADC等相关管线或将成为恒瑞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

2010年已开始研究ADC相关药物的恒瑞,目前已有超过10种差异化的ADC分子推进至临床阶段。去年底,恒瑞还将一款DLL3 ADC管线的相关权益对外许可给了美国一家公司。

4月底刚结束的2025年第116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来自中国的参会企业依然吸引着全球的关注,多达111家参会的中国企业展示了246款设计创新药,其中ADC药物就有86款,比重超过三成。

恒瑞也在该大会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了其重磅ADC药物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在晚期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最新结果,为其吸引了一波关注。

同时,在4月25日恒瑞还有四款ADC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CDE批准,其中三款已进入Ⅲ期临床阶段,一款进入Ⅱ期临床阶段,ADC管线布局得到进一步深化。

460亿研发投入

与140亿美元BD交易

自去年底宣布拟赴港二次上市后,恒瑞登陆港交所正式进入倒计时。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港交所官网公示信息显示,恒瑞医药已通过聆讯,后者亦于

5月6日一早公告更新了聆讯后的资料集。

据称,恒瑞最快或可在5月份正式挂牌港交所交易,成为国内第20家拥有A+H双上市架构的创新药企业,并借此打开海外融资通道、加速业务出海等。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除了给企业提供链接国际投资者的渠道,也是一个业务出海扩张的平台。恒瑞此番赴港二次IPO,融资与出海便是两大首要目的。

此前恒瑞方面已明确表示,香港上市有助于扩大公司国际知名度,并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在恒瑞最新披露的招股书中,则多次出现“加速全球化扩张”,并将此列为企业战略首位。

经历过去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创新药已走到了全球医药创新舞台的中心,仅2024年就有超过三成的MNC引入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企业,甚至因此引发美国的生物技术地位威胁论。

恒瑞作为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国内药企代表,数年来累计460亿元的研发投入,也令其进入转型收获期,不仅拥有多款商业化及临床在研创新药,还实现了BD常态化,而这些都为其打开港股融资通道,并进行国际化扩张打下了基础。

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陶峰在接受新康界采访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其表示,创新药几乎是现在生命科学领域一级市场唯一还能融到市场化资金的方向了,“有全球化潜力的项目热度还是可以的。”

此前也曾有诸多投行人士透露,而有成功BD项目的创新药企业,也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新康界了解到,2018年至今恒瑞已进行了14币对外许可交易,涉及17个分子实体,累计交易总额达140亿美元,其中仅首付款总额就达6亿美元,合作伙伴不乏默克、GSK等MNC巨头。恒瑞来自对外许可交易的收入也因此呈倍式增长,2022-2024年分别为644万元、2.68亿元、27亿元,2024年占总营收的比重已达到9.6%,接近一成。

截至目前,恒瑞共有110多款商业化药物,其中1类创新药仅19款,包括17款自主研发产品,却贡献了将近一半的营收,且随着创新药业务替代仿制药成为营收重心,恒瑞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也开始持续走高,为其带来更强的盈利能力和更高的现金流。

2024年恒瑞总收入约为280亿元,来自创新药销售及对外许可交易贡献的收入比例进一步提高至46.3%。2022-2024年,恒瑞毛利率分别为83.6%、84.6%、86.2%,同期净利润率则分别为17.9%、18.7%、22.6%,利润增速明显。

得益于此,2022-2024年恒瑞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也快速提高,分别约为12.65亿元、76.44亿元、74.23亿元,同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45.37亿元、202.72亿元、242.39亿元。

来自创新药成果价值兑现带来的稳健现金流,也开始为恒瑞长期持续的创新研发投入提供支持,逐步实现自我造血。

恒瑞在招股书中透露,目前公司产品已在40多个国家实现商业化,另外有逾90款创新药物管线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包括30多款处于关键临床研究或更后期阶段的在研管线;共计约4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超过20项海外临床试验已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及韩国等地区启动。

2024年该公司已递交了8项创新药上市申请,预计2025-2027年将有47项创新药及在研药物可获得国家药监局的NDA(新药上市申请)/BLA(生物制品许可申请)批准。

这也意味着,未来三年,恒瑞的创新药资产将进入价值加速兑换期,同时产品出海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结语

目前除了恒瑞,百利天恒也正在寻求赴港二次上市,而港股上市药企亚盛医药则于今年初顺利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越来越多国内创新药企正在通过海外上市平台打开国际市场。

中国创新药产业的质量与创新能力正步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国内创新药资产日渐成熟,未来无疑还将有更多的BD出海交易案例出现。换言之,国产创新药获得的资本关注也将越来越多,借助海外平台,国内创新药企业也将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多元化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