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科学》上一次印刷版重新设计已过去十一年。这期间,科学传播方式、读者阅读习惯乃至期刊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距《科学》上一次印刷版重新设计已过去十一年。这期间,科学传播方式、读者阅读习惯乃至期刊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尽管如今许多读者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和 ScienceAdviser 邮件推送服务等数字平台获取内容,印刷版依然是多元阅读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纸张的触感体验可能比屏幕浏览更令人愉悦;随手翻阅时,读者常能邂逅其他领域的意外发现 —— 这正是跨学科期刊的价值所在。相比之下,网络阅读往往令读者直奔目标论文,错失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我们坚持每周发行印刷版,正是为了让不同阅读习惯的读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学》打开方式。
此次改版始于倾听。通过对印刷版读者群体(从研究生到退休学者)的调研,我们确认了一个重要事实:印刷版仍是许多读者获取科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本次重新设计由编辑部与设计团队自主完成,新版本不仅在印刷版上呈现更连贯高效的阅读体验,也实现了全平台风格统一。整体设计更加疏朗 —— 我们精简了全刊冗余的视觉元素。照片、插画与图表将继续保持震撼力与信息量,灵活的文章篇幅则能更好容纳《科学》多元的内容类型,满足广大读者的差异化需求。
封面焕新
如今,《科学》标识以独立姿态闪耀于封面顶端,不再与其他文字重叠。每期封面亮点内容将根据主视觉图像灵活调整位置。自本期起,印刷版出版日期调整为周四(与网络版同步),取代原先的周五发行安排。
左为最新设计,右为旧版设计。新版封面中 Science 标题不与其他文字重叠,独立展示;亮点内容依据封面图片灵活调整位置;印刷版出版日期调整为周四。
新闻版块重构
我们重新设计了新闻板块,以适应当代读者通过智能设备即时获取突发新闻的阅读习惯。印刷版将更侧重呈现具有持久价值的深度分析与综述报道。因此,我们取消了主要摘编自网站新闻的「简明新闻」栏目,转而采用「短讯+长报道」(原「深度新闻」)的混合编排,实现信息密度与深度的平衡。
左为最新设计,右为旧版设计。
观点栏目正名
Insights 栏目恢复原名 Commentary。这一命名更准确体现该板块定位 —— 汇集全球科学界对热点议题的观点争鸣与学理分析,同时与网站及《科学》系列期刊的术语体系保持一致。
左为最新设计,右为旧版设计。
研究论文呈现升级
在研究论文板块,我们采用「 每篇论文始于新页 」的排版标准。这一调整既提升了印刷效率,也使单篇论文更显独立完整 —— 相信作者们会欣赏这种庄重的呈现形式。
左为最新设计,右为旧版设计。新版研究论文首页增加二维码引导,适合移动设备时代阅读体验,经典的三栏展示转为双栏展示。
强化视觉区分
我们新增了更多视觉标识来区分研究论文、新闻报道与观点评论。在这个科学与政治、社会议题频繁碰撞的时代,我们尤为注重厘清科学发现与科学观点之间的界限。正如创刊以来的宗旨,《科学》始终致力于成为科研工作者获取前沿发现、了解科学界动态、开展学术对话的最佳平台。
左为最新设计,右为旧版设计。
不变的承诺
我们期待改版后的《科学》能以更优质的内容服务读者 —— 包括这份您可亲手触摸、随身携带、与人分享的纸质期刊。
感谢阅读!
Cite as
Beth Rakouskas, H. Holden Thorp ,Fine print—Science’s new look.Science388,447-447(2025).DOI:10.1126/science.ady5490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来源:科学奥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