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8.5分=好老师?别让分数绑架了教育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9:30 2

摘要:5月5日,考研名师周思成在社交平台直播查雅思成绩。他表示自己10天考了4次,分别是8分、8分、8.5分,最后一场5月3日考的成绩还没出来。4月29日,周思成曾发视频称自己将要去考雅思,并称总分考不到8分“退圈”。(5月6日 上游新闻)

□王仪敬(云南财经大学)

5月5日,考研名师周思成在社交平台直播查雅思成绩。他表示自己10天考了4次,分别是8分、8分、8.5分,最后一场5月3日考的成绩还没出来。4月29日,周思成曾发视频称自己将要去考雅思,并称总分考不到8分“退圈”。(5月6日 上游新闻)

这场“考试马拉松”最终以高分收场,看似平息了争议,却也引发更深层的思考: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否该由一场考试的高分来定义?雅思高分可以证明一个人的英语水平,但未必能等同教学能力。教育的本质是传道授业,而非“分数竞赛”。过度强调教师个人考试成绩,反而可能让教育评价体系陷入“唯分数论”的误区,忽视真正的教学价值。

首先,“高分”不等于“会教”,语言能力与教学能力是两回事。 雅思考试考察的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而教学能力则包括课程设计、课堂互动、学生引导等综合素养。现实中,不少人能轻松考取高分,却未必能讲清语法规则;相反,一些优秀教师,未必能刷出8.5分,却因善于因材施教而广受学生认可。用雅思分数衡量教师水平,就像用短跑成绩评判足球教练——相关,但绝非决定性标准。

其次,通过“刷分自证”也折射出教育行业的畸形焦虑。 周思成10天连考4次,固然证明了他的英语实力,却也暴露了行业的一种病态,即教师不得不通过“高分表演”来维系公信力。这种“内卷”会让教育从业者陷入无意义的分数竞赛,甚至催生“考试专业户”,而非真正深耕教学的实践者。当学生和家长也盲目追捧“高分名师”,教育的重心可能从“学到什么”滑向“谁在教”——而这恰恰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对教师的评价,应该回归“教学本身”。 一个优秀教师的评判标准应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培养思维习惯等。这些能力很难通过标准化考试衡量,却可以通过学生反馈、课堂观察、教学成果等更立体的方式评估。与其纠结一位老师雅思是否能考8.5分,不如关注他的学生是否真正提升了能力,课程是否具备启发性。近年来,一些教育机构开始引入“匿名学生评教”“教学案例复盘”等机制,这些做法正是对单一分数评价的纠偏。

周思成的“高分自证”或许平息了争议,但这场风波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教育不该被简化成一场分数的较量。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应当少一些“神化高分”的浮躁,多一些对教学实效的关注。毕竟,老师存在的意义,不是成为“考试机器”,而是点燃更多求知的火种。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