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宁夏之美 | 探索非遗瑰宝 品鉴古韵绝技——宁夏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非遗传承人展示⑮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9:43 2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古老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近年来,在宁夏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宁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非遗成果是宁夏各民族精神、情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古老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近年来,在宁夏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宁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非遗成果是宁夏各民族精神、情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

人才的培养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中之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还不断地将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政协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即日起,我们推出宁夏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非遗传承人展示。一起来了解!

宁夏部分非遗传承人展示

张翠萍:

扎根乡土 让“山花儿”传唱不息

张翠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山花儿”代表性传承人,贺兰县文化馆“山花儿”团团长。

2007年,张翠萍考入贺兰县文化馆,因工作原因接触到“山花儿”,2016年在文化馆的推荐下,参加了文化部非遗司举办的宁夏 “山花儿”培训班,从此与“山花儿”结缘。

张翠萍在保留“山花儿”传统唱法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她结合现代生活题材创作新民歌,使传统艺术更贴近现实。同时,她以贺兰县第八小学戏曲社团为试点,将“山花儿”引入校园,还成立了“山花儿” 艺术团,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参加演出和公益活动,展现“山花儿”的魅力。

张翠萍。

侯艳:

从梨园幼芽到非遗传承人

侯艳,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她出身梨园世家,母亲罗晓英是固原秦腔剧团有名的角儿。

侯艳主演的《窦娥冤》《游西湖》等传统与新编剧目,至今已累计演出达5000余场。2011年,凭借《武松杀嫂》为代表的三折精品折子戏获得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此外,她还多次在全国性的戏曲比赛中获奖,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有多部作品播出和专题报道,并在《朔方》杂志发表多篇艺术论文。

侯艳积极参与下乡惠民演出,随团走遍宁夏的山山水水,每年有80%的演出是把秦腔送到人民中间。同时,她大力帮助农村自乐班提高水平,在服装、器乐方面给予帮助,还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侯艳剧照。

侯艳参加社区戏迷见面会。

周建英:

在黄河石上绘制人生新希望

周建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河石代表性传承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黄河石手绘作品,瞬间被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所吸引,便开始自学。为更好地掌握石头画的关键,他又拜师非遗传承人,勤学苦练,技艺日益精进。

他创作的贺兰山岩画、镇北堡影视城等作品,色彩炫丽,构图优美,展现了宁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美景。他的作品还受邀参加“2017宁夏(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黄河石手绘画也成为了许多大型场馆的珍藏品,周建英这个名字也在宁夏的艺术圈里逐渐传开。

周建英在制作黄河石手绘。

周建英的黄河石手绘作品。

来源:华兴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