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8日,市人力社保局举行2025年第一期人社青年论坛。10名人社年轻干部围绕“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主题,开 展第一批调研成果分享。会议强调,要将“青年论坛”打造成人社青年开拓视野、锤炼本领、挖掘潜能的重要平台,常态长效开展“下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
4月28日,市人力社保局举行2025年第一期人社青年论坛。10名人社年轻干部围绕“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主题,开 展第一批调研成果分享。会议强调,要将“青年论坛”打造成人社青年开拓视野、锤炼本领、挖掘潜能的重要平台,常态长效开展“下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调研实践,推动人社年轻干部在下沉一线、望闻问切、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加速锻炼成长,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社青年的智慧力量。
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雷主持论坛并讲话,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处室(单位)负责人、局机关全体干部参加会议。
郑健
工伤处
调研从工伤预防视角开展产业工人安康型城市建设路径探究,阐释了二者间的内在关联,解析了“三个有利于”理念的现实指导意义。接着从认知基础、设施设备、专项管理三方面深入剖析了当前工伤预防体系存在的现实困境,结合工伤保险工作实践,提出强化宣传教育机制、构建精准预防模式、深化跨部门协同联动等关键举措及实施成效,最后从特色品牌建设、重点群体保障、高新技术赋能等维度提出长效治理建议。
徐成子
办公室
民营企业是“城市友好”的重要受益者,也是构建“职业友好”生态的关键主体,其人才职业成长机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区域人才“引育留用”质效,关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也是温州推进“强城行动”、冲刺“双万”城市目标的关键。本次调研选取我市某龙头企业为样本,系统梳理其人才职业成长机制实践做法,从企业发展、人才成长、价值绑定等角度提出思考,以为温州“职业型友好城市”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供有益参考。
施娴静
就创中心
以“失业保险”为切口,通过梳理失业保险相关政策及执行情况,阐释失业保险政策三大发展趋势:失业保险待遇持续提升,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下降,政策向生产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及青年群体不断倾斜。剖析失业保险在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中的五大积极作用,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持续开展社保扩面行动、推动技能和就业深度融合、数字赋能创新政策宣传方式等建议。
阿尔娜
人才处
以温州数智造产业人才学院为样本,探究如何通过产教融合破解技能人才短缺难题。该学院以“政校企一体化”模式,整合政府、高校与企业资源,开发模块化课程,形成“教学—生产—研发”闭环培养机制等特色优势。但在实践中,面临企业参与不足、技能认证与岗位需求脱节、学生职业认知不足等挑战。对此,建议动态匹配技能认证与岗位需求、共建产学研平台、构建职业发展生态及拓展国际化供应链,为温州智造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张粮
人才中心
以公共交通建设为视角观察温州市职业友好型社会发展。近年来,温州市通过轨道交通S线网延伸、社区巴士线路优化、“定制班车”等创新服务,持续推进公共交通建设。特别是强化制造业园区、新兴科创平台等重点区域的交通覆盖,有效降低劳动者通勤时间成本,为青年就业者创造更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针对“最后一公里”接驳不畅、产业园区公共交通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出进一步统筹交通规划与产业布局、建立“职住平衡”大数据分析机制等建议,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发展机会均等化。
毛华清
考试院
以服务业从业者群体为研究切口,聚焦温州学院中路、前庄路和惠民路沿街实体业态,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比对分析等方法,梳理分析当前温州服务业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温州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存在服务业层次不高、就业质量低与收入差距大、社会保障存在“双轨制”、技能认证与职业尊严感有待提高四方面不足,指明就业结构高度服业务化与服务业数字化是未来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高端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并进、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和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三条建议。
李依依
职建处
对青年人才群体开展深度访谈,围绕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六大核心维度,系统剖析温州在吸引、留存及培育青年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与现实短板。研究发现,针对青年人才多元需求,针对性提出优化人才补贴政策、强化优质岗位供给、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在地化人才培育体系建设等建议,以期为温州建设职业友好型城市提供可行参考路径。
叶锋雷
从直播电商新业态视角出发,通过产业生态体系、就业创业模式、人才培育路径、政策支撑架构四个维度,解构直播经济赋能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的作用机制。深度剖析温州直播电商发展的结构性特征与现实瓶颈。研究发现:当前存在头部人才专项引育机制缺位、MCN机构梯度培育不足、供应链品类集中度高且结构单一、政策精准度与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建议实施“头部人才专项引育+标杆MCN机构靶向引进”双轮计划,推进“直播电商+产业带”多元融合发展战略,深化“标准认证-技能实训-职业晋升”产教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助力温州直播电商发展。
机关党委
紧扣温州职业友好型城市“实施职业生涯成长计划”,以温州青年律师为调研对象,聚焦其入职初期生存压力大、专业成长慢、行业生态乱等痛点,通过重点访谈、调研问卷深入剖析,提出构建青年律师成长生态链、创新案源供给与职业跃迁机制、优化资源分配实现精准赋能、推进整治行业生态乱象四项对策建议,为温州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储备专业力量,推动人才战略与城市能级提升双向赋能、共生共荣。
张力章
职介中心
选取流动人口与家政从业者双重视角,结合最新政策与实地调研,分析温州在建设职业友好型城市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痛点,分析提出减少务工人员居住成本、关注文化生活、注重本土化教育改革等对策建议,由此助力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为“温润之州”人文城市形象塑造注入发展新动能。
会议充分肯定10名年轻干部的调研成果。相关选题站位高、切口小、角度准、视角新,既能立足实际也具思考深度,所提举措操作性强,为更好推进“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充分展现了人社年轻干部扎实的调研功底与专业素养。
会议强调,基层一线是党员干部了解社情民意、向基层群众学习的大课堂,也是人社青年强化宗旨意识、提升具体工作能力的大考场。人社年轻干部要充分珍惜“青年论坛”平台,将调研实践作为提升自我的极佳机会,拿出“沉到底”的韧劲和“钻进去”的执着,加快产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调研成果,形成一批破解人社领域难题的“解题方案”,提出一批富有实操性、创新性、前瞻性的改革建议。 一是坚持“服务中心”,带着使命去调研。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以上级工作要求、人社工作实际、当前工作需要为指向,精准谋定调研思路、调研方向、调研重点,确保调研与中央精神“同向”、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发展大局“同频”、与社会关切“同心”。 二是坚持“全面精准”,锚着问题去调研。进一步拓宽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综合运用数据分析、案例解剖、对比研究等方法,以全局、联系、发展的眼光, 敏锐收集正、负、点、面信息,全面掌握上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发展重点热点难点、 基层探索实践经验、群众所急所思所盼等真情实况,努力把握全貌、找准问题、探因循果、把握规律。 三是坚持“务求实效”,奔着成果去调研。立足人社职能提出“金点子”“硬举措”,及时形成高质量工作专报,推动调研成果切实转化为政策制定、服务优化、机制完善的有效举措,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与参考,以“小切口”带动“大转变”。 四是坚持“身入心到”,秉着情怀去调研。积极转变作风,以脚步丈量民情,在面对面倾听呼声、实打实解决难题中淬炼宗旨意识、丰富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水平,建立个人素材案例储备库,在持续沉淀与分享中与促进思维碰撞、催生“化学反应”,努力将基层所思变成人社所议、基层所盼变成人社所为,让人社工作既有民生温度、更显治理精度。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强化组织统筹,健全激励机制,坚持将“青年论坛”打造人才培育与发掘的重要阵地,大力引导更多人社青年躬身参与、深入一线,在实践与服务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持续培养和储备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 为温州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