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里有许多爱情名场面,这里有一场东方古典式的理想关系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20:43 3

摘要:继热销十万余册的《36岁,人生半熟》后,作者宽宽推出了全新散文作品《长夏记》。这次她记录的是一场东方古典式的爱情,两个相爱的人之间跨越20年的温暖久长的关系。这些文字展现了女性如何通过亲密关系进行自我探索,真正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生长为更好、更健全的人。

LOVE

继热销十万余册的《36岁,人生半熟》后,作者宽宽推出了全新散文作品《长夏记》。这次她记录的是一场东方古典式的爱情,两个相爱的人之间跨越20年的温暖久长的关系。这些文字展现了女性如何通过亲密关系进行自我探索,真正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生长为更好、更健全的人。

无论如何,二十三岁的某一天,在与人生规划背道而驰的地方,决定与一个男人绑定婚姻关系,这是我做过的最不通向自由的事,也是一件未经筹谋、忽然兴起、脱口而出的事。

这样的冲动,后来回想,源自我对人生的期待与设定——通过不停修剪自己,获得一个成长的过程——如此,已是我眼中完满的人生。关系,于二十出头的我来说,是最不耐烦和最不擅长的课题。婚姻恰好可以充当一个合理合法的修习关系的道场,除此之外,别无更多意义。

这样的意图,无疑是自我的。当我同他说出想法,以为他会露出些沮丧或难过的神色,他却说:“你真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如果不是你,我不会想结婚的。”我听了愣住,觉得其实也不是很了解他。

“你觉得,结了婚有什么不一样吗?”那年十二月的一天,我问他。

“没什么不一样,还是我们俩在一起。”

确实,在他那里,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一以贯之。

在我这里,当关系进入新的局面,表面看什么也没变,内里却都不一样了。谈恋爱是浪漫主义,婚姻是现实主义,我向来认为,自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

进入婚姻,不是为了一个美好的结果,而是主动选择某种度过人生的方式,它意味着与现实世界深度捆绑,意味着从此以后,把时不时冒出的“一个人远走高飞”的念想,彻底埋葬。

进入新的人生阶段,首先是看到自己心理状态的改变。

恋爱围绕着两个人的感性世界,同时各自担负自己的现实,若是一方深入对方的现实,那叫作人情,而不是本分。谈恋爱时,他对我的照顾与体贴,我虽欣然受之,却始终做不到完全坦然。我内心时时衡量,付出与得到的天平是否过分倾斜,而一旦有这许多思量,恋爱便不纯粹,因不沉浸。

他为我花的钱,我计较着一定要如数花回去;他将各种密码设置成我的生日,而我从未如此;他记着每个纪念日,费心送礼物,我却最不耐烦仪式感。对彼此的父母,他老早改口喊爸妈,而我还是叔叔阿姨。他对未来的打算,将我排在第一优先级,而我,还时时惦记着有一天,独自远走高飞。

电视里看过的恋爱中的小女子情状,轻言软语、撒娇发嗲,更是打死我也扮不来。以至于有一回,各自由北京和上海飞往旅行地,机场碰面后,我拉过他的胳膊靠着休息一会儿,这个片段,后来他提起,说那一刻心里软得一塌糊涂,眼眶发热,又不想表现出来,多难为情。他渴望一种柔情,而我并不具备。

分隔两地,身边各自都出现过追求者,对我这头的,他常说一句话:“只有我适合你。”

我咬牙切齿地问:“谁给你的自信?”

“你啊。”一句话把人噎死,还不忘找补一句,“主要是你这个人,太难搞,这么多年我才摸清点门道,你以为换个人很容易吗?”

说归说,很快我就发现,他默默地增加了来上海的次数,并乐于参加我的学校活动,大概是为了彰显存在感。

我呢,却是他那儿有一点暧昧不清,就要决然离去的。纯粹与分离,两者没有中间地带。

正因恋爱中似乎不太平等的关系模式,我时常在内心质疑他的感情,也质疑我的感情。实则是质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也不清楚他究竟爱我什么。每次问起,他都以八字作结:“独立自主,特立独行。”抽象得难以感受,我当然是一点也不信的。继续以理性的眼光对他的情感加以评判,是否因所见不多而头脑发热,或因时日不够久而未见冷淡,诱惑不够大而尚显坚定,现实不够艰难而不曾退缩……我不相信只属于感性层面的爱情,如一阵极强烈的情绪,如不知从何刮来的激情,犹如我总记着的,叔本华的评断:

对异性的喜爱,无论看上去多么客观,都只不过一种经过了乔装打扮的本能……引导我们考虑这种喜爱的理由。所有两情相悦的情愫,不管表现得多么的缠绵悱恻,都根源于性欲本能。是的,正是这一种明确清楚、具体特定,从最严格意义上来说,甚至是一种个人化了的性欲本能。

这种理念,对恋爱中的我,影响至深。

当一朝迈进婚姻,当关系不止于彼此“喜爱”,当各自现实交织,当共同担负未来,我心中某些沉睡的关于爱的信念和义理,忽然苏醒。

生而为人,本能固然强大,然而,制衡本能的另一面——信念,随年龄增长,在人生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特别传统的词,“夫妇之义”,我心存敬意,并且颇有心得,它是我心中有关爱的信念的具体化。这是婚后对自我最重大的发现。

在写下来的这一刻,我仍能感受到这个词给我的力量。

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它在暗中操盘,我却不曾感受到它的存在。

两个人成为夫妇,首先意味着,对彼此有了责任;其次,一旦结成某种“关系”,便有了“分内之事”,它指向“自我节制”。相伴时,尽可能给对方舒心的生活;愤懑时,不扬亲之过;最理想,以灵魂相交,奔着彼此成全而去;如果生活不幸,终要分离,则“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给对方留颜面,给自己存体面。这是我信守的夫妇之义。

而婚姻,在我看来,与“治家”无异。从小读过许多“家训”,前人道理装了一肚子,这点积累的本事要发挥作用,离不开一个“家”。

结婚半年多,我在日记中一条条梳理,自认为须在婚姻中持守的义理。

头一句,“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一个家,首要和睦、安乐。

我的父母恩爱,却算不上和睦,逢年过节颇多争吵,大都为了大家族中的物资分配。小时候我羡慕那种和乐的家庭气氛,有什么问题好好说话,慢慢商量,不被情绪笼罩,不用言语伤害对方。因此,稍大些读《菜根谭》,每读这一句,便觉触动。

安乐,则有赖秩序和体面。表面上的体面,是齐齐整整,如朱子说:“圣人教小儿洒扫应对,件件要谨。……未论其贤否如何,一出来便齐整,缘是他家长上元初教诲得如此。”往里说,是打起精神,奋力承担,不苟且不狼狈,克制收敛,不把对生活的抱怨失望挂在脸上。不论贫富,要能安顿,于齐整安定中,养出从容愉悦的神色。

恋爱只处理两个人的情爱,导出相处模式;而婚姻处理一个家庭,在模式之上,导出一种氛围。

后来研究书画,南齐谢赫六法:头两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决定了一张画的氛围和品级;后四法——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是具体的技术,和实现气韵生动的手段。相处模式,如骨法用笔,一来一回讲实在,讲尺度;家庭氛围,如气韵,讲流动与生机。

以中国画的气韵法度与婚姻类比,有穿凿之嫌,但就体验而言,婚姻的难处与妙处,堪比艺术。我相信世间万事万物,根本上都有相通的道理。人们说,“谈”恋爱,“处”对象,“过”日子。我读过的爱情小说,是恋爱如何“谈”的集散地,可大多在遇到家庭、婚姻时猝然崩溃,以悲伤作结。或因在婚姻里,具体技巧固然重要,但最终需要创造出一种气韵,一种氛围。滋养人还是消耗人,全在这无形的气氛,前人将之称为“家风”。

内容选自

宽宽/著

乐府文化丨广东人民出版社

新媒体编辑:袁欢

配图:《简爱》剧照

这些平台都可以找到我们,

可不要失联哦

@文艺速效丸

@文艺速效丸

小宇宙播客

来源:文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