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3100,从涟源到大湘西,长沙教育人探索“品质支教”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20:51 2

摘要:拉长支教的时间线,2014年长郡教育集团与涟源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长郡蓝田中学,拉开了长沙教育人到涟源支教的序幕。2021年,长沙市教育局与涟源市建立战略性教育帮扶机制,目前已有十一批近300名支教教师先后来到涟源4所结对学校,他(她)们深耕课堂教学,分享教研前

从2014年一个人的传经送宝,到如今每年约30人的组团支教,长沙“品质教育”的星晖在娄底涟源聚星成光,照亮着两地双向奔赴的教育之路。

日前,由长沙市教育局派出、正在涟源支教的29名教师开展了一次暖心的集体活动,大家在活动中汇报了支教主要工作,交流了支教经历与体会。

△摄影:邓建平

拉长支教的时间线,2014年长郡教育集团与涟源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长郡蓝田中学,拉开了长沙教育人到涟源支教的序幕。2021年,长沙市教育局与涟源市建立战略性教育帮扶机制,目前已有十一批近300名支教教师先后来到涟源4所结对学校,他(她)们深耕课堂教学,分享教研前沿,释放育人热忱,续写支教日记……

铺开支教的地理图,涟源、新邵、花垣、沅陵、辰溪、慈利、桑植……自2014年以来,长沙已有3100多名优秀教师先后入驻省内教育薄弱地区支教。其中在2024年,湖南启动促进大湘西地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帮扶工作,57所长沙优质学校与大湘西地区受援学校所在地政府签订帮扶协议,新的一批长沙教育人奔赴受援学校支教。

从湘中涟源支教启程,到湘西多地组团帮扶,长沙支教人在大迈步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为湘西教育帮扶贡献“涟源力量”?

用专业敬业作答:全方位赋能支教学校

“支教老师年年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能保障吗?”每年招生季,涟源长郡蓝田中学、长郡蓝田青烟校区、长郡蓝田润和学校以及涟源市芙蓉学校这4所学校的家长不免有此疑问。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看看长沙涟源支教队是如何做的?

2024年8月,受长沙市教育局委派,来自长沙市直各学校共29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涟源支教队”,接过支教任务,分小组进驻长郡蓝田中学、长郡蓝田青烟校区、长郡蓝田润和学校以及涟源市芙蓉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在这里,支教老师们承接起长沙支教人的使命与精神,一如既往地不仅坚守教学一线,还以“青蓝工程”为纽带,以示范性教学引领课堂革新,搭建起城乡教师携手并进的平台。

在长郡蓝田学校,“推门听课”成为了师徒携手探索教学的常态。曾维成、彭志强、唐婧、杨珉子、傅丽和柳笛6位支教老师都上了全校公开课,而他(她)们的常规课徒弟教师可随时来听课。不仅如此,支教队还将长沙名校的课件包、教学案例与试题库带到蓝田校园,为本地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教队还组织联合备课会和教学研讨会,通过思想的碰撞,为课堂注入创新活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

探索中考教学新路径,柳笛所任职的长郡双语谷山实验中学来到涟源开展“聚焦课改新航道,共研中考新未来”送教送培活动,给长郡蓝田学校带来了前沿的教学理念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会面交流、同课异构、评课议课三大环节,两地教师携手共研,为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

在长郡蓝田青烟校区,支教老师们带来的创新课堂不仅让学生有了全新的学习体验,还激发起全校教师进行教学课堂革新的热忱:齐素雅老师的语文课,展示了阅读课文本分析的新方法;汤小妹老师的数学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吴胜军老师的英语单元写作课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有机结合;黎金凤老师基于学习活动观呈现了精彩的英语阅读课;彭润香老师自费购买《种子》课程需要的实验器材,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索之旅;周磊老师用丰富的教学经验给学生进行了历史学法指导……

到涟源支教不久,长沙老师们发现青烟校区缺乏扫描仪和阅卷系统,而手动阅卷既效率低下,又无法有效进行学生学情数据收集。面对这一困境,英语组吴胜军和黎金凤两位老师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为老师们推广了“答题卡扫描助手”这一实用工具,并教会老师们使用,推动英语学科教学向数字化、精准化发展。

在长郡蓝田润和学校,长沙支教老师们尤其侧重在示范课结束后的“评课研讨”环节中,与大家一起围绕示范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热烈讨论,分享教学经验和体会。其中,易晓岚、朱璐辉、黄璐三位老师从不同视角切入,通过细腻的讲解和深情的引导,让大家感受到了语文散文课的魅力。洪家佳、周小虎、黄赛芬老师面向全地区示范了高水平的专题复习课,为涟源中考备考提供了高效范式。孙辉老师充分挖掘涟源的历史文化,将地方史融入课堂教学中,并撰文投稿即将杂志发表。

涟源这4所学校的老师在与长沙来的支教老师共事后,有共同的感慨:“支教老师开启了智慧教育和乡村振兴教育的改革试点。”

用无私付出回应:带着女儿一起支教

“教育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只是简单的名词,而是体现在教育的点点滴滴上。”在涟源,支教老师不仅展现了优秀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更在日常点滴处“润物无声”。

为了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教育的惊喜,长郡蓝田学校的支教老师们自筹资金为孩子们购买奖品:傅丽准备的小零食,成为学生每周努力的甜蜜见证;唐婧从长沙印刷自己语文工作室的作文集送给学生;杨珉子把长沙的文创纪念品奖励给班上的单词小达人、背书小能手……

此外,汤小妹老师一周承担20节课,黎金凤老师跨学科教学,她们从未漏批一本作业。所有支教教师只要一有空闲,就把学生请到办公室:一道题反复讲透,一篇作文逐句修改,一次谈心化解心结。

而在涟源市芙蓉学校,支教老师严晓春更是带着女儿一起支教。严晓春来自长沙市长郡滨江中学,去年确定到涟源支教时,她的女儿也将要读小学二年级。得知芙蓉学校有小学部,严晓春决定带女儿一起来支教。她坦言:“刚开始也考虑得比较多,但作为老师我深知,小学前三年最关键的还是习惯问题,芙蓉学校正好有小学部,解决了我陪伴孩子的一大难题。”

现在,每周一到周五,严晓春在涟源市芙蓉学校支教,她的女儿在这里读小学。周末时,母女俩再一起回长沙。让严晓春欣慰的是:“孩子在这边适应得还挺快的。可能也是跟在我身边,她很有安全感。”

在支教队工作的4所学校里,支教老师们各类无私奉献、温暖有爱的故事数不胜数。在他(她)们心里,这不仅是为期一年的工作,更是一次扎实的教育实践探索、一个宝贵的双向学习机会、一份将无限延续的教育情缘。

△长沙支教老师进行家访。

以成绩成效示人:有学校生源流失率下降70%

再谈前述家长的疑惑,长沙连续多年对涟源教育进行支教帮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与影响呢?这个答案,或许还藏在涟源家长用脚投票的选择里。

回到2021年,涟源青烟中学深陷发展困境:实验室器材残缺不全,体育课只能绕操场跑圈,教学质量长时间低水平徘徊。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流失严重,家长甚至直言:“在这里读书,看不到希望。”相似困境也曾一度困扰着其他三校。

当年6月,青烟中学正式挂牌“长郡蓝田中学青烟校区”,成为长郡教育集团帮扶涟源的首个实践基地。此后,明德中学、长郡双语实验中学等长沙名校陆续加入,构建起覆盖涟源多校的教育协作网络。特别是2023年长沙市教育局启动“品质教育”工程后,支教工作实现从“单兵作战”到“体系输出”的跨越,形成“名校带弱校、名师带新师、名课带常课”的全链条帮扶机制。

四年来,支教队积极参加长郡蓝田中学青烟校区管理与教学,累计开发创新课程8门,开展特色活动23项,成功举办了三届艺术节、四届体育节,培养教学骨干12人。学校重点高中上线人数从5人增至50人,学生流失率下降70%,社会满意度达98%……大家都说,长沙支教老师用课堂创新点燃希望,用师德表率凝聚人心,让青烟中学从“薄弱校”蜕变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还获评“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

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在其他3所学校。其中,长郡蓝田润和学校与长沙名校共享中考复习资源,2024年生地会考优秀率提升40%;四所受援校普高上线率平均提高35%,芙蓉学校从“招生困难户”变为“学位竞争校”……

不仅学生文化成绩有提升,4所学校的文体与心理健康成绩单同样亮眼。润和学校首创“润心小屋”心理辅导体系,青烟校区体育中考合格率提升至98%,芙蓉学校男子篮球队在市级联赛中斩获佳绩,长郡蓝田中学青烟校区艺术节直播观看量达7万人次,成为区域美育标杆……

这些数据,印证了长沙教育“支教一校、激活一方”的能量与活力。

以所见思考未来,教育帮扶涟源经验赋能大湘西

在前述交流会上,长沙与涟源两地的教育人都认为,开展支教工作以来,在长沙市教育局“输血+造血”双轮驱动策略指引下,两地教育工作者聚力攻坚,推动涟源市教育生态持续优化、师资结构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教育振兴之路。

2024年夏天,在长沙教育帮扶涟源进入第11年之际,大湘西地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帮扶工作启动。随后,长沙市57所优质学校与大湘西地区(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157所学校对接签约,支教老师随后奔赴被帮扶学校,开启3年的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作大帮扶。

据悉,2024-2025学年,长沙市共派出支教教师421名,其中市直学校147名,组成6支支教队,分别为涟源支教队,新邵支教队,怀化支教一队、二队,湘西州支教队和张家界市支教队。受援学校57所,其中高中7所,初中43所,小学7所。涵盖5个地州市,分别为娄底涟源、邵阳新邵、怀化地区、湘西州和张家界市。受援学校和派出支教教师的情况是:涟源市4所-支教教师29人,新邵县10所-支教教师22人,怀化市17所-支教教师46人,湘西州17所-支教教师35人 ,张家界市7所-支教教师15人。

在长沙规模支教队伍越来越壮大的今天,长沙教育人也开始思考:如何杜绝校与校之间的复制粘贴,切实提升帮扶学校的“造血功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受援学校的帮扶计划和发展目标,做到一校一案,好的案例分享和经验推介,完善各类评价机制 ,解决支教老师的实际困难……

而涟源是全省教育帮扶工作中启动得最早的地州市,走在全省教育帮扶前沿,是长沙教育帮扶大湘西的实验田和桥头堡。因此, “湘西教育帮扶遇到的很多问题,在涟源都可以找到较好的答案”。而如何进一步提炼进而形成教育帮扶涟源经验,为全省湘西帮扶计划提供涟源方案、贡献涟源力量,成为教育人的新课题。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来源:潇湘晨报•晨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