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施融有什么故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9:45 2

摘要:自己想人们最难忘记的就是、他给《茜茜公主》中的国王佛兰茨配音,他那个音色当中淡淡的冷,把国王那种尊严和高贵完全都表现出来了,尤其是那一声呼喊、茜茜,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的心。这个片子是自己离开配音这个行业最后配的几部片子,所以应该说经过了几年在译制片厂工作,当时

施融老师,有名配音演员。

自己想人们最难忘记的就是、他给《茜茜公主》中的国王佛兰茨配音,他那个音色当中淡淡的冷,把国王那种尊严和高贵完全都表现出来了,尤其是那一声呼喊、茜茜,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的心。这个片子是自己离开配音这个行业最后配的几部片子,所以应该说经过了几年在译制片厂工作,当时也稍微有了一些经验。那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译制厂的主力配音演员了,那时候配了像《茜茜公主》,还有《水晶鞋与玫瑰花》,还有什么《砂器》、《蒲田进行曲》、《超人》》,包括动画片《天书奇谭》、《国王与小鸟》等等,对、在那个阶段正好是译制片厂黄金时代,因为演员阵容从老演员、当时像自己进厂的时候,邱岳峰、毕克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都在,中间有像乔榛、杨成纯,还有年轻的像丁建华,自己后来的进来的,所以那时候自己觉得队伍特别整齐,再加上又是刚刚改革开放、观众对译制片的这种渴望 这种要求、呼声也特别得高。那时候也是译制片最辉煌的时候,现在回忆起来、确实那时候,就像自己刚才说的人员队伍特别整齐。但是就是在最辉煌的时候,他在1986年的时候去美国留学了,是吗,那时候自己在译制片厂已经工作七年了,对这个工作也是很有兴趣,你越深入进去、你越觉得自己跟老一辈的演员比的话,无论是从生活的经历、还是从个人的修养上,都是很不够的,而且做译制片的配音演员的话、你的阅历越是丰富的话,你自己的资源就越丰富,你对这个人物的创作手段也就越多,所以当时也是刚刚改革开放那种气氛,像我们都是在文革当中应该上学的时间都被耽误了嘛,所以也特别希望能够有这种机会的时候去充充电。那在国外生活的时候,是不是还会经常想起在译制片厂那段美好的时光,这既是一种挺令人难忘的回忆,但是其实也是一段挺令人沮丧的回忆,因为你会觉得后来的二十多年,不管你怎么加倍地努力、在那儿工作,某种程度上你也可以说 你也有自己的成功之处,也有成功的喜悦,但是比较起过去配音的那一段来,怎么总是见着逊色,或者说你跟朋友接触也好、你跟其他的人谈起过去也好,只有当人家介绍你、他以前配过酋长,哦、他是酋长,就觉得好像这七年永远就是最高峰似的,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以后的这种经历你再努力再怎么着,好像总是觉得最辉煌的、最最值得回忆的还是那段时间。那他觉得这些配音经历,是不是对他今后的人生理想,包括他的追求也有很大的影响呢,是的、因为那时候很小嘛,就有机会接触电影配音,然后自己也就会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寻求一些发展,所以后来自己记得到广播电台少儿节目的训练班,然后到了初中的时候也参加学校话剧队的演出。好像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又从幕后走到了幕前、做了回小演员,是吗,对、那是在初一的时候有机会去参加了电影《小足球队》的拍摄,当时剧组到处找演员、因为要十几个小演员,到各个学校去找,然后也去一些工人文化宫、少年宫看演出啊什么的,当时自己在学校里参加朗诵队、到文化宫去演出,他们到我们学校来找的时候、自己是没被选上,但是在到文化宫去看节目的时候、正好自己在台上演出,所以就被选上了。那后来他是在1979年的时候报考了上海电影译制厂,是吗,对、那是后来自己从学校毕业以后,不是毕业,那时候就是文革了,文革了以后、我们是参军了,1968年的时候参军,到了部队以后、因为有过配音拍电影的经历,所以参军也不安心、就想去做文艺兵,所以后来也如愿以偿了、进了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在抗敌话剧团一呆就呆了十来年,然后从话剧团复员回来、自己心里面儿也就一直惦着希望能,知道以前做过译制片的工作嘛、希望有机会再回到译制片厂去,而且当时正好自己复员的时候是1978年,1978年复员、1979年进厂,正好那时候是改革开放的时候、有一些外国影片,你知道文革的时候看的外国影片除了阿尔巴尼亚、就是朝鲜的,到了1978年的时候开始有一些西方国家的影片进来了,像《追捕》、《望乡》,当时都是非常轰动的,《未来世界》什么的,其实自己对译制片厂的演员是非常了解的,自己一看这些片子自己就知道进了很多新人,你比如像童自荣、丁建华,当时自己一看,哦、这都是新进来的。第一次给男主角配音又是哪部片子呢,也不是男主角,大概是比较主要一点儿的角色,可能是《砂器》吧,苏秀导演的日本影片,一个推理的那种影片,毕克是配那个警长、自己是配他的一个助手,讲他们两个人怎么破这个案,童自荣是配和贺英良,是配一个很有才华的钢琴家,他的犯罪事实后来怎么被警察发现出来的。那《奴里》呢,《奴里》也应该是在这个前后,自己记得是《砂器》是先、《砂器》是第一部,然后是参加了《奴里》,《奴里》是个男主角。自己觉得最难忘的还是来考译制片厂,就是刚刚进厂的时候,因为抱着满腔的热情到这儿来,当时我们是占了些便宜,从部队复员回来,有这种条件,别人条件比你好的、如果不是部队复员回来的,像当时林栋甫在集体,考上了人家也不要你,那我们是比较幸运的,但是真的人家说你来试试吧,那就是是骡子是马就要溜溜,那三个月、自己记得好像试用了三个月,那时间肯定是令人难忘的,确实是非常、蛮紧张的,自己记得大概最后自己被确定说、你就留下来吧,可以了,那时因为配了一部卓别林的片子,邱岳峰、老邱主配的那叫《大独裁者》,里边儿给了自己一个角色,一个小犹太人,说话声是、当时自己就觉得这是给自己一个能表现的机会,我可以模仿,我可以表现出来我的模仿力,所以就使劲儿地努力了一把,最后鉴定的时候、当时心噗噗地跳,声音一出来以后、自己好像听见旁边有人说,这是谁的声音啊,没听过,自己就感觉好像是被认可了,从那儿就确定被留下来了。在国外生活的时候、肯定会情不自禁地关注有关译制片方面的情况吧,其实自己离开译制片已经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边、大部分的时间应该说自己已经觉得自己不是译制片的一部分了,译制片的生活只是我过去生活经历当中的一段宝贵的回忆而已,因此也没有更多地去关注它,真正唤起自己对译制片的过去的这种情怀和关注的倒是、最近几年,因为互联网的兴起,从配音网上看到很多的网友、是些年纪很轻的网友,他们对老一辈的艺术家,像陈叙一、像邱岳峰、毕克,对他们的怀念、对他们这种艺术成就的肯定,反过来让自己觉得我过去那七年的生活是很有价值的,而且是感觉到译制片这种艺术形式被肯定、被年轻一代的人欣赏,这样的一种感觉。那他觉得这七年里边儿最满意的作品或是他最喜欢的角色是哪一个呢,其实自己是觉得《蒲田进行曲》这个角色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挺过瘾的经历,演员都希望能配一些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性的角色,然后你如何通过这个实践、你能够接受这样一个挑战,然后你就会觉得自己可能往前迈了一步、上了一格台阶。

来源: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