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北极强硬批丹麦“失职”,称中俄觊觎3780万吨运输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20:09 2

摘要:4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庆祝第二个任期执政满百日,丹麦国王腓特烈十世不远万里来了,但不是到美国,是到被特朗普觊觎的格陵兰岛,这也是继丹麦首相与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近期互访的一个维权续篇。

4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庆祝第二个任期执政满百日,丹麦国王腓特烈十世不远万里来了,但不是到美国,是到被特朗普觊觎的格陵兰岛,这也是继丹麦首相与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近期互访的一个维权续篇。

美国副总统万斯近日访问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时表示,美国必须确保在北极地区保持领先地位。他批评丹麦在保障格陵兰安全与防务方面投入不足,未能有效保护这一战略区域,呼吁格陵兰岛转而选择美国的安全保护伞。

在丹麦政府和格陵兰自治政府的批评声中,万斯于3月28日率领代表团前往格陵兰岛北部,视察美国皮图菲克太空基地。他在基地向驻军发表讲话时,指责丹麦“没有投入必要资源来保护这一基地、保护我们的部队,以及保护格陵兰人民,免受俄罗斯、中国及其他国家多方面的蛮横入侵”。不过,他并未详细说明具体所指的入侵行为。

万斯称,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对北极航道、海上通道以及该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展现出浓厚兴趣。他强调,格陵兰岛对美国的战略利益至关重要,美国必须稳固其在北极的主导地位,并重申希望格陵兰岛依靠美国的安全保护体系。

特朗普近日再提对格陵兰岛的野心,引发各界对这一世界最大岛屿战略价值的聚焦。据报道,当地时间3月29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声称:“我们会得到格陵兰岛。是的,100%会……我们很有可能在不动用军事力量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但我们不会排除任何选项。”

(特朗普接收采访谈格陵兰岛 来源:路透社)

这番言论意味明确,美国将“吞并”格陵兰岛的选项重新摆上台面,甚至不排除采取非常手段。实际上早在2019年特朗普首次透露出购买格陵兰岛的想法时,就曾引发美丹外交摩擦。当年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直言出售格陵兰的想法“荒谬”,并拒绝谈判,导致特朗普愤而取消对丹麦的国事访问。

特朗普当时将收购格陵兰比作“一笔大型房地产交易”。虽然这一提议被丹麦和格陵兰方面断然拒绝,但特朗普始终对格陵兰念念不忘。2020年他多次强调格陵兰对美国“战略必需”,其盟友甚至在国会鼓动授权政府就收购一事展开正式谈判。2025年初,在竞选成功重返白宫后,特朗普迅速重申这一主张,表示美国出于国内和国际安全需要“必须拥有格陵兰岛”。格陵兰岛对美国究竟有何吸引力?首先是地缘战略与航道价值。

作为北极地区的门户,格陵兰地处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交汇处,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层消融,曾经难以通行的北极航道正逐渐开放。各大国开始将目光投向这条潜在的全球贸易捷径。例如,俄罗斯沿西伯利亚海岸的“北方海航道”(NSR)近年运输量快速增长。2023年经由北方海航道的货物总运输量达到约363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加了约4.4%;2024年这一数字进一步升至近3780万吨。

尽管目前大部分为俄罗斯本国资源运输,但通过北极缩短亚欧航程的国际过境航运也在增加。2023年有75艘次货轮完成了穿越北极的过境航行,运送约210万吨货物;2024年北极过境货运量增长至约307万吨,航次接近百次,再创新高。相较传统经苏伊士运河的航线,北极航道可将东亚至西欧的海运距离缩短约20%–30%,显著节省时间和燃料。虽然目前北极航道的通航季节和条件仍受限制,但其长期经济潜力不容忽视。

特朗普在2019年就注意到其他大国对北极航道日益浓厚的兴趣,当时他指出“看看格陵兰附近的水道,到处都是他国的船只”。如今美国决策层更担心在北极航道的竞争中落后于人。美国副总统万斯警告称,俄罗斯、中国等国正对北极航道、海上航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此背景下,格陵兰岛被视为扼守北极航道和空中走廊的战略枢纽。如果格陵兰易主,美国海军和空军在北大西洋-北冰洋的投送将更为便利,也可监控从欧洲通往北极中枢的通道。

其次,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特朗普口中这块“巨大地产”的重要价值所在。格陵兰岛面积达216万平方公里(比墨西哥还大),蕴藏着大量矿产和能源资源。然而长期以来因环境脆弱和基础设施欠缺,其资源开发程度极低,号称“沉睡的宝库”。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欧盟列为关键原材料的34种矿物中,格陵兰岛就发现了25种。其中,稀土元素是外界尤为关注的财富。格陵兰拥有世界级规模的稀土矿床,例如南部库阿纳斯维特(Kvanefjeld)等项目被认为储量巨大。估计全岛稀土氧化物储量达150万吨,在全球居于前列。

稀土对于制造电动汽车、高性能磁体和航空电子等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但当前生产几乎被中国主导,因此格陵兰的储量对美国具有战略意义。此外,格陵兰还有丰富的铀、锌、镍、铜、铁矿石和宝石等资源。例如其北部的Citronen Fjord锌矿被誉为全球最大未开发锌矿之一;南部Amitsoq岛蕴藏高品位石墨矿,可用于电动车电池;西南部的纳鲁纳克(Mt. Nalunaq)金矿曾小规模开采黄金。

在化石能源方面,格陵兰近岸估计拥有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不过由于环保考量,格陵兰于2021年正式禁止了油气勘探,以保护冰川和生态环境。即便如此,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已令各国垂涎。近年来中国、澳大利亚等国企业纷纷投资或谋求格陵兰矿业项目,美国和欧洲也视其为关键矿源的潜在替代。特朗普的顾问们指出,美国若能掌控格陵兰,不仅能确保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还可阻止战略资源落入对手之手。

最后,军事战略地位使格陵兰在北约防务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格陵兰的机场和深水港可以为美军飞机和舰艇提供补给中转,战略价值极高。特朗普政府认为,丹麦作为宗主国对格陵兰的防务投入不足,美军基地设施老化,岛上安全真空可能被他国介入利用。特朗普本人直言格陵兰岛当前“并不安全”,暗示需要美国加强掌控才能确保北极稳定。

在谋求格陵兰的同时,特朗普政府将目光投向提升美国在北极的行动能力,尤其是填补极地破冰船的短板。3月下旬,特朗普与芬兰总统进行了会晤,重点商讨了冰级船舶合作事宜。3月29日,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意外现身佛罗里达州,会见正在当地度周末的特朗普。据白宫透露,两国元首共进早餐并一同打高尔夫球,期间就深化双边伙伴关系展开讨论。

(美国芬兰合作破冰船 来源:BBC)

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斯图布总统和我期待加强美芬伙伴关系,其中包括为美国采购和开发大量急需的破冰船,这将为我们两国乃至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这表明美方有意从芬兰引进或联合建造新一代极地破冰船,以迅速壮大美国在高纬度地区的海上力量。

芬兰在破冰船制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公开数据显示,全球现役破冰船中约80%的设计出自芬兰公司,约60%由芬兰船厂建造。芬兰本国虽非北极沿海大国,但长期的波罗的海航运和造船传统,孕育了顶尖的破冰技术和工业体系。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破冰船实力分布极不平衡。俄罗斯拥有规模最大的破冰船队,涵盖了约41艘各类型破冰船,其中包括7艘核动力破冰船,在远洋重型破冰能力上独步全球。

这使俄罗斯能够常年维持对北方海航道的控制与开发,并在北极地区保持强大存在。相比之下,美国的极地破冰船力量捉襟见肘。美国海岸警卫队目前仅有两艘老旧的重型破冰船(“北极星”号和已停用的“北极海”号)以及一艘中型破冰船(“希利”号)可投入极地服役。其中唯一可靠的重型船“北极星”号服役于1976年,服役年限早已超期,每年只能在南极执行一次补给破冰任务,在北极的巡航能力极为有限。

另一艘中型破冰船“希利”号主要承担科学考察任务。2023年夏季,“希利”号甚至发生了机电火灾被迫中断任务,使美国一度出现“北极无船可用”的尴尬局面。美国海岸警卫队评估认为,要有效履行北极和南极使命,美国至少需要8至9艘极地破冰船,其中包括4至5艘重型破冰船和至少4艘中型破冰船。这一需求远超当前美军实际装备数量,扩充舰队迫在眉睫。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末已经意识到破冰船差距,并采取了一些举措。

2019年10月,他与时任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华盛顿会晤,就联合建造破冰船达成初步共识,并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将利用各自寒区专业技术,“推进在北极的合作,包括生产新破冰船”。2020年,特朗普发布总统备忘录,指示国防部、国土安全部等制定方案,加快极地破冰船队建设。其中明确要求探索由盟国建造或租赁破冰船的选项,作为未来几年美国极地能力的过渡补充。

当时他甚至在公开讲话中透露,美方正在“尝试与某个拥有大量破冰船的地方达成交易”,希望快速获得10艘左右的破冰船,并声称“价格会非常优惠,比我们自己建便宜得多”。外界普遍猜测特朗普暗示的正是芬兰——后者在破冰船数量和技术上都远超美国。只不过由于美国国内程序和换届交接,这一合作在拜登政府时期并未取得实质进展。

如今特朗普再度执政,显然有意重新推动这项“冰上外交”议程。 芬兰方面对美国的需求反应积极。2024年7月,美国、芬兰和加拿大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峰会上曾启动“ICE破冰合作倡议”,约定三国在破冰船研发建造上加强协作。芬兰新任总统斯图布上任后,将维系对美关系作为外交重点,甚至称打高尔夫也是外交“润滑剂”,笑言要通过“破冰船外交”维持芬兰与美国的紧密联系。

此次斯图布不顾国内一些质疑,突访特朗普正体现出芬兰在大国博弈中新定位:作为北欧小国,为确保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不得不在美俄之间巧妙平衡。芬兰在2023年放弃长期中立加入北约,对美国的安全倚赖加深,但也担心特朗普政府对盟友冷淡、对俄罗斯“和解”的倾向。因而主动向美示好、提供实际合作机会(如破冰船)成为芬兰巩固美方支持的策略之一。

通过与芬兰合作,美国希望尽快增强自身在北极的存在感,以应对北极航道的激烈竞逐。目前俄罗斯对东北航道的掌控力无人可及,并计划进一步扩充核动力破冰舰队,力争在2030年前将北极航运量提高数倍,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骨干。另一方面,中国虽非北极国家,却已投入两艘现代化极地破冰船“雪龙”号和“雪龙2”号,并宣布将建造首艘自主设计的重型破冰船,未来甚至考虑核动力技术。

因此,美国更关注通过增强机动能力和盟友合作,在整体上抗衡俄罗斯、中国等在北极的影响力。特朗普政府宣布大规模建造破冰船的计划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今年1月,特朗普在一次记者会上突然表示美国将“订购大约40艘大型破冰船”,震惊了观察人士。

特朗普政府在北极问题上的强硬姿态迅速引来盟友国家的严正回应。3月28日,美国副总统JD·万斯不顾丹麦政府反对,突访格陵兰岛北部的美军皮图菲克基地(原图勒基地),并在现场以罕见激烈的言辞公开指责丹麦。万斯表示:“你们(丹麦政府)没有为格陵兰人民做好工作,你们对格陵兰人民的投资不足,你们对这片美丽而了不起的土地的安全体系投入不足”。

(美国副总统万斯 来源:BBC)

作为美国盟友和北约成员国,丹麦在万斯口中被描绘成对格陵兰发展和安保“失职”。万斯进一步宣称,丹麦多年来未能跟上形势,美国有能力也有意愿加强对格陵兰的投入。他甚至直接告诉格陵兰的5.7万居民,美国的掌控将让他们“经济上更有利”。万斯称,只要格陵兰选择美国的“安全保护伞”,美国将带来更多保护和繁荣,格陵兰人民未来会“过得更好”。

这番近似“劝降”的言论在美丹关系中实属罕见。观察人士指出,万斯此举等于公开质疑丹麦对格陵兰的治理能力,为美国接管提供借口,严重冲击了盟友互信。丹麦方面对此迅速作出强硬回应。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通过媒体表示,美国副总统对丹麦的描述“并不公平”。她强调:“多年来,我们(丹麦)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下与美国人并肩站在一起。因此他(万斯)对丹麦的说法是不公正的”。

(万斯在格陵兰美军基地 来源:NPR)

首相的话表达了丹麦作为长期亲密盟友,被如此批评后的震惊与不满。丹麦外交大臣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则直接针对万斯的语气提出抗议。他发布视频表示:“我们对批评持开放态度……但非常坦率地说:我们不喜欢这种语气……这不是你对亲密盟友说话的方式。”拉斯穆森强调丹麦愿就格陵兰问题与美国对话,但敦促华盛顿“停止发出敌对信息”。这番表态既维护了盟友情谊,又明确表达了丹麦的底线。

格陵兰岛本地政府和民众对美国高官的言论亦十分抵触。就在万斯抵达的当天(3月28日),格陵兰岛举行了自治政府选举,新任总理延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领导的联合政府正式组建。尼尔森是亲自治派人士,他上任第一天便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3月30日,尼尔森针对特朗普和万斯的表态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强调“格陵兰岛不属于美国或任何他人,格陵兰岛的未来将由岛上居民自行决定。

他明确驳斥特朗普声称美国正在“获得格陵兰岛”的说法,表示“让我把话说明白:美国不会得到这里。我们不属于任何他人,我们只属于我们自己”。尼尔森呼吁格陵兰人保持冷静和团结,以和平且坚定的方式回应外部压力,“清晰而冷静地向美国总统表明,格陵兰岛是我们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这番宣言获得了岛内各派别的支持。

事实上,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的步步进逼,尼尔森领导的中右翼民主党在选举后联合格陵兰议会5个政党中的4个组建了超大联合政府,在31个议席中掌握了23席的绝对多数。这一空前团结的举动正是要共同抵御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尼尔森本人虽主张未来逐步脱离丹麦独立,但在当前局势下,他选择与丹麦政府密切配合以保住格陵兰的自治地位。他表态称“我们不想成为美国人,我们也不想成为丹麦人,我们想做格陵兰人”,要自主建设自己的国家。

这种立场在格陵兰社会具有广泛共识。 民意调查也印证了格陵兰居民对美国提议的强烈反对态度。丹麦权威媒体《贝林时报》委托调查机构于1月末所做的一项民调显示,接近85%的格陵兰岛民众不希望格陵兰脱离丹麦王国而成为美国的一部分,仅有6%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加入美国,尚有9%的人未明确表态。换言之,格陵兰人中反对“美国治下”者占绝对多数。这项结果在格陵兰当地几乎无人不晓,成为尼尔森政府拒绝特朗普要求的最大底气来源之一。

同一时间,丹麦国内也在加紧应对美国可能的施压。丹麦国防大臣特洛尔斯·伦·波尔森3月27日公开谴责特朗普有关格陵兰的言论是在“不必要地升级事态”。此前一天特朗普再次声称美国出于全球安全需要“需要格陵兰岛”,令哥本哈根方面深感担忧。波尔森同时宣布,丹麦将斥资146亿丹麦克朗(约合20.4亿美元)加强在包括格陵兰岛在内的整个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

据介绍,这笔资金将用于购买新型巡逻舰艇、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以及增派北极寒区特种部队等,以提升丹麦与格陵兰的防务能力。这是丹麦近年来在北极投入的最大一笔经费,显示出其寸步不让的姿态。3月29日,一些愤怒的丹麦民众还在哥本哈根市中心举行示威集会,高举丹麦和格陵兰旗帜,抗议美国粗暴干涉格陵兰事务的言行,呼吁政府坚定捍卫主权和尊严。

面对盟友和当地的多重反对声音,特朗普政府并未收敛强硬态度。就在万斯访问格陵兰当天,特朗普在华盛顿对白宫记者表示,美国需要格陵兰岛以确保“整个世界的和平”。他强调格陵兰的归属事关全球安全稳定,美国不会放弃这一战略目标。这番表态被视为对丹麦和格陵兰强硬立场的回应和施压。然而,美方的强硬并未改变丹麦和格陵兰方面的坚定立场。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已宣布将于4月初亲赴格陵兰,与尼尔森总理会晤,商讨共同应对美国压力的策略。

可以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丹格陵兰三方围绕岛屿地位的博弈仍将持续。特朗普政府的咄咄逼人举动无疑给北约内部团结和美欧关系带来新的考验。一位丹麦前外交官感慨道:“如此对待我们最亲密的盟友,实在令人震惊。”欧洲一些舆论认为,美国在格陵兰问题上的态度体现了其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这可能促使欧洲国家更加抱团自强,以免再次受到不可预测的冲击。

来源:掌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