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忆旧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21:08 2

摘要:"麦熟一响午",这话一点不假。前一日还泛着青边的麦穗,经一夜南风拂过,便沉甸甸地弯下了腰。那时候没有联合收割机,平整麦场便是头等大事。十几个人拉着石磙在泼湿的土地上一圈圈碾轧,孩子们光着脚在旁边踩水洼,溅起的泥点落在裤腿上,竟成了天然的"花纹"。最期待的是做碾

麦收时节忆旧年

五月的风掠过田野,将麦秆染成熟透的杏黄色。记忆里的麦收时节,总带着混着汗水的麦香,在时光里酿成一坛陈年老酒,愈久愈醇。

一、麦场里的烟火气

"麦熟一响午",这话一点不假。前一日还泛着青边的麦穗,经一夜南风拂过,便沉甸甸地弯下了腰。那时候没有联合收割机,平整麦场便是头等大事。十几个人拉着石磙在泼湿的土地上一圈圈碾轧,孩子们光着脚在旁边踩水洼,溅起的泥点落在裤腿上,竟成了天然的"花纹"。最期待的是做碾转——青麦粒在锅中炒得噼啪作响,带着咸香的热气被倒进石磨,随着磨盘转动,淡绿色的碾转如翡翠条般滚落,抓一把塞嘴里,清甜中带着麦芒的微涩,那是丰收前最鲜活的滋味。

麦场边的凉棚是夏日里的"桃花源"。树枝搭起的棚顶漏下斑驳阳光,母亲把绿豆汤装在粗瓷缸里,缸外壁凝着水珠,揭开木盖时"嘶"的一声,暑气便消了一半。油馍在铁锅里滋滋冒油,奶奶总说"麦天得吃点油水",咬一口酥得掉渣,香气能从嘴角一直甜到心里。

二、收割时的苦与甜

割麦是个体力活,镰刀起起落落间,金黄的麦捆在身后堆成小山。父亲总说"割麦要趁凉",于是天不亮就下地,露水打湿裤脚,却也带来片刻清凉。我虽小,也能帮着递捆麦的草绳,看哥哥们把麦捆码得整整齐齐,像一列等待检阅的士兵。最惊险的是拉车运麦,父亲在前面拉,我们兄弟几个在后面推,遇到上坡路,绳子勒得手掌生疼,却不敢松劲,生怕一车麦子翻在土路上。

晒麦时的中午最是难熬。日头毒辣辣地烤着,我搬个小马扎坐在麦堆旁,手里挥着草帽赶麻雀。汗水顺着下巴往下滴,砸在滚烫的麦粒上,瞬间就蒸干了。偶尔有卖冰糕的吆喝声传来,眼睛便忍不住往地头瞅,盼着父亲能发二毛钱买上一瓶。那年汽水洒了的委屈,如今想起竟成了趣事,毕竟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舔着空瓶上的桔子味更难忘呢?

三、岁月里的守望与变迁

麦收后的土地从不闲着,玉米种子趁着墒情播进土里,孩子们便挎着竹篮去拾麦穗。田埂上的西瓜地是"禁区",却总有人忍不住偷摘,被看瓜人追得满田跑。河里的水涨了,男孩子们偷偷扎猛子,惊得岸边的青蛙扑通通跳开,远处传来大人的呵斥声,却带着几分纵容。

1994年那个没种麦子的夏天,一筐土豆换来了户口本上的波折,父亲那句"争口气,好好学习",成了刻在心底的烙印。如今再回老家,麦田早已变成高楼,老镰刀挂在墙上成了"文物",联合收割机几十分钟就能收完一季麦子。可每当闻到新麦的香气,总想起晒麦场上的蝉鸣,想起凉棚下的绿豆汤,想起兄弟几个追着汽水瓶跑的午后——那些浸透了汗水与欢笑的日子,早已在时光里酿成了最珍贵的乡愁。

麦收时节,收的不仅是麦子,更是一代人关于土地、关于家的记忆。当机械化的轰鸣代替了镰刀的沙沙声,当高楼大厦遮住了远处的麦场,那些在麦堆里打滚的童年,那些全家上阵抢收的晨昏,终究成了回不去的旧时光。但所幸,每当风吹过五月的田野,记忆里的麦香总会如约而至,提醒我们:脚下的土地,曾承载过多少热望与坚守。

来源:洛阳正骨陈利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