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蜱虫活跃期来临,这些防护知识要牢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21:03 2

摘要:蜱虫俗称“草爬子”“狗豆子”,形似芝麻粒,吸饱血后膨胀如黄豆,它不仅会引起皮肤过敏、溃疡,更危险的是携带多种病原体,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俗称“蜱虫病”)、莱姆病、森林脑炎等疾病。

什么是蜱虫?

01

蜱虫俗称“草爬子”“狗豆子”,形似芝麻粒,吸饱血后膨胀如黄豆,它不仅会引起皮肤过敏、溃疡,更危险的是携带多种病原体,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俗称“蜱虫病”)、莱姆病、森林脑炎等疾病。

蜱虫的生活习性

02

蜱虫多栖息于森林边缘、草地、公园、牧场、农田周边的草丛、灌木枝叶的顶端(高度通常不超过1米),前足伸展,等待人或动物宿主经过时抓住毛发、衣物或皮肤,附着后,蜱虫会向宿主体表温暖、隐蔽的部位移动(如人类头皮、耳后、腋窝、腹股沟;动物的耳内、颈部),倾向于选择皮肤较薄、血管丰富且不易被宿主发现的部位,以便长时间吸血。

蜱虫病的危害

03

蜱虫叮咬不仅会引起皮肤炎症,还可通过叮咬传播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我国蜱传疾病具有明显地域性,中东部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为主,西北以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回归热为多,东北林区需警惕森林脑炎和莱姆病。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04

穿着防护衣物

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裤脚、袖口,避免皮肤裸露。浅色衣物便于发现蜱虫附着。

使用驱避剂

裸露皮肤可涂抹含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等驱虫剂增强防护。

环境规避

远离草丛、灌木丛等高危区域,避免长时间坐卧在草地或枯叶上。离开时用力抖动衣物,避免携带蜱虫。

及时清洗检查身体

回家后及时洗澡并检查全身,重点排查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膝盖后侧、脚踝、脚趾缝等隐蔽部位。

宠物管理

遛狗或接触家畜后检查宠物体表,避免将蜱虫带回家。

被蜱虫叮咬后怎么办?

05

- 切勿生拉硬拽!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向上缓慢拉出,避免口器残留。

- 消毒处理:取出后立即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叮咬处,保留蜱虫样本(如密封袋)供医生鉴定。

- 观察症状:若3-30天内出现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蜱虫叮咬史。

新会疾控温馨提醒

当前正值蜱虫活跃期(4~10月),外出踏青、农作时务必做好防护!若发现被蜱虫叮咬并出现疑似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胜于治疗,科学防护让健康无忧!

图片来源网络,仅用作公益科普宣传,如侵删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